-
中國行雲工程最新進展:計劃2021年發射12顆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獲悉,行雲工程β階段建設目前已經啟動,計劃2021年發射12顆衛星,屆時天基物聯網的全球服務能力將顯著增強。圖為行雲衛星示意圖,中國航天科工供圖行雲工程是我國首個自主投資建設的低軌窄帶物聯網衛星星座
-
行雲工程首發星發射成功,天基物聯網星座要來了!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5月12日9時16分40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星、02星發射升空。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作為該集團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雲二號」將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中國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建設!
今天在湖北武漢舉行的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中有一個重要信息: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而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
漢產衛星「行雲二號」成功發射,「行雲工程」天基物聯網將服務全球
武漢晚報10月19日訊(記者陶可禕 通訊員呂玉桂)19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分論壇上,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利介紹了「行雲工程」現階段建設成果及未來發展計劃。「行雲工程」於去年底落戶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項目。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
央視網訊 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今天在湖北武漢舉行。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
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今天在湖北武漢舉行。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預計2023年全球覆蓋
10月19日,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行。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形成覆蓋全球的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
中國首個天基物聯網「行雲工程」完成首階段建設
「在海洋、極地、森林、荒漠等沒有網絡信號覆蓋的地方,依託衛星物聯網星座——行雲工程,可以輕鬆實現科考、地質監測、航運監管等工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行雲工程負責人今天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表示。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實現衛星間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之後再次突破,有何神奇
日前,伴隨著我國首個衛星網際網路「行雲一號「工程第一階段的順利實施,兩顆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在軌驗證,尤其是首次實現了中國低軌衛星間雷射通信,打通了衛星之間空間信息傳輸的多項難題,實現了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那麼相比較其他通信方式,雷射通信有哪些神奇地方?又將給通信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巨變呢?
-
智聯萬物,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9日消息,據了解,我國正在建設的首個衛星物聯網——「行雲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將於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據悉,行雲工程兩顆試驗衛星目前已在軌驗證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首次實現了我國低軌衛星星間雷射通信,打通了物聯網衛星之間空間信息傳輸的瓶頸制約。
-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階段建設、NASA明年進行「自殺任務」
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行雲工程兩顆試驗衛星按照規劃,行雲工程建設分三個階段,目前第一階段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計劃於2021年完成第二階段建設,
-
中國首次實現衛星間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之後再次突破,為何神奇
日前,伴隨著我國首個衛星網際網路「行雲工程」第一階段的順利實施,兩顆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核心技術的在軌驗證,尤其是首次實現了中國低軌衛星間雷射通信,打通了衛星之間空間信息傳輸的多項難題,實現了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星間雷射通信零的突破。
-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2020年前再發射12顆衛星
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世紀90年代啟動研製,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2012年底開通亞太服務,如今終於開啟了全球時代。
-
【2018年】「虹雲工程」首顆衛星發射
2018年2月22日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打造中國天基網際網路 2018年2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
-
"立方108"衛星計劃啟動:發射108顆衛星進行氣象監測
•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4月23日在哈爾濱拉開帷幕,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在大會上發布了「立方108」衛星計劃。未來宇航研究院聯合創始人牛旼據了解,「立方108」衛星計劃是聯合國內外百所高校院所,共同發射108顆立方星,進行全球氣象監測,同時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實現北鬥導航天基增強。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據外媒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該公司計劃每月定期發射120顆星鏈衛星。此前,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2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該項目初期工程建成後,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製生產能力。這也是中國首個民營衛星研發製造工廠。隨著今年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資本及產業迅速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成競爭焦點因SpaceX進入大眾視野的衛星網際網路其實並不新鮮。
-
中國衛星-微小衛星研製業務前景
2016 年 9 月,在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系統提出了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其中,虹雲工程脫胎於航天科工早先提出的「福星計劃」,計劃發射 156 顆衛星進行組網,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該工程在中國首次提出建立基於小衛星的低軌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系統。2016 年 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首次公布「鴻雁星座」項目計劃。
-
SpaceX第12批60顆星鏈衛星升空,累計發射715顆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8時46分,SpaceX第12批60顆「星鏈」衛星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前SpaceX已累計發射超700顆「星鏈」衛星。依舊是「收放自如」,發射9分鐘後,這枚今年6月執行過GPS III三號衛星發射任務的「二手」獵鷹9號一子級著陸在大西洋「當然我仍然愛你」無人駕駛駁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