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授的「扶貧地圖」

2021-01-10 人民網重慶視窗

  立冬剛過,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鎮金花村的氣溫卻已經低於10℃。11月10日一大早,金花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宗發裹了裹身上的大衣,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他手裡有一份地圖,上面不僅繪製了金花村的每一條道路,還記錄著每一戶村民的需求以及扶貧工作計劃。看著地圖上代表貧困戶的「貧」字越來越少,他的眉頭也越來越舒展。今年10月底,金花村最後3戶6人完成脫貧,至此全村貧困戶123戶423人全部脫貧。楊宗髮長舒了一口氣:「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路要走得更穩更實。」

楊宗發(右)在走訪村民。 受訪者供圖

  貧困山村來了個醫學教授

  楊宗發的另一個身份,是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院(中藥學院)副院長,也是一名主攻藥學專業的教授。2019年3月,他肩負著扶貧任務隨工作隊來到金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你是我們村裡文化水平最高的幹部哦。」這是村主任馬培發見到他時的第一句話。

  金花村幅員面積19.94平方公裡。全村所轄5個居民小組,有561戶156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360人。從高校教學管理到扶貧一線開展工作,熟悉村裡的基本情況成為了楊宗發的首要任務。

  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題:這裡山多、路陡,沒有詳細的地圖,非常不方便。

  「當時村裡很多爛泥路,車都過不去。」楊宗發回憶,他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走訪全村村民,很多時間都消耗在了找路和通行上面。「為了跟住在雙河組大梁上的劉幫國、劉幫奎和鄧明澤三家人見面,工作隊前後開車去了三次,前兩次都是遇到大雨,車輪被爛泥陷住完全過不去,最後只能步行進去。」

  「必須得想個辦法,儘快熟悉當地交通和人員的基本情況。」楊宗發在整理自己的走訪筆記之後,花了幾天時間,手繪了8幅以組為單位的「扶貧地圖」,地圖上簡單標明了每個組的大概道路情況,以及每戶村民居住的位置和生活情況,包括姓名、家庭成員、是否為貧困戶、戶主是不是殘疾人、患病情況等,並實時更新。為了方便溝通工作,鄰近居民之間的親戚關係也被簡單標註。

  地圖成了工作隊的「法寶」

  「人家說要想富,先修路,真沒錯。」楊宗發說,由於天氣冷,村裡的路到了冬天就會結冰,尤其是村裡山谷之間紫金溝、雙河溝的兩個「六道拐」,經常有村民騎摩託車摔傷。於是,他首先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上面。在工作隊的帶領下,金花村村內新悅黃路黃水段7.2公裡道路實現柏油化,村內公路33.7公裡實現硬化,做到了「組組有環線,戶戶通公路」。

  統籌全村人畜飲水設施設備,實行統一管理,全村飲水安全得到保證;C改、D改和五改工程基本完工,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就在楊宗發與工作隊如火如荼地開展工作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疫情發生後,因金花村緊鄰湖北,很多村民都在湖北打工,加上村內又出現疑似病例,疫情防控的重擔壓在了這裡幹部的肩上。春節期間,楊宗發放棄休息主動回村,帶領黨員幹部衝在「戰役」一線,負責全村500多戶村民的生活必需品採購配送。村裡缺乏運輸車輛,楊宗發就把自己的7座私家車開來「私車公用」,還把位置拆了兩個,「這樣可以裝更多物資給大家送過去。」

楊宗發繪製的地圖。 受訪者供圖

  楊宗發之前繪製的地圖,此時也成了工作隊的「法寶」。他將手繪地圖製作成電子版分發給工作隊,並根據地圖標註設定了「院落長」,由其負責統計周邊居民的採購清單交給工作隊。工作隊統一到鎮上超市採購後,再挨家挨戶送貨上門。

  脫貧重在「育人」

  在楊宗發看來,從高校到扶貧一線,這兩份工作其實有共通之處,那就是「育人」。脫貧不能脫表面,要把村民培養起來,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於是,在楊宗發的組織下,根據金花村黃連、蓴菜種植的農業特點,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分別與石柱縣黃水鎮、金花村籤訂了校鎮扶貧戰略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藥材種植、產業孵化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同時,結合自己醫學專業特點,他還組織學校的專家團隊,在黃水鎮和金花村開展了多次義診和中藥材種植培訓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要從大山中走出來,沒有路不行。現在路有了,還必須有產業,有產業才能真正長效穩定增收。」在楊宗發的帶領下,工作隊目前已引進金科高山茶葉項目、展瑪農業休閒項目、森林王國遊玩項目等多個農業、文旅產業,「接下來我們計劃的重點工作,就是推動這幾個產業在金花村落地生根,繼而實實在在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

  「明年春天,新一輪的旅遊旺季又將來臨。」楊宗發翻了翻檯曆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全村能夠吃好吃穩「文旅飯」,石柱縣的旅遊搞得很好,金花村又緊靠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現在村裡很多人都開起了農家樂,如何打好這張旅遊休閒的牌,是工作隊正在思考的事情。

  「脫貧了,最大的困難已經解決了,接下來即使再有困難,我們也有信心克服。」說這話時,這位醫學教授眼神堅定。

(責編:劉政寧、張禕)

相關焦點

  • 線上旅遊扶貧地圖:為遊客找線路 為鄉親找出路
    旅遊扶貧是產業扶貧的有效手段、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數位化時代,如何讓旅遊扶貧工作搭乘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創新的「快車」,助力精準扶貧?前不久入選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政務信息化分會2020年「數字政府 服務社會」傑出案例的「線上旅遊扶貧地圖」項目,便是就此開展的創新實踐。
  •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漫畫丨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地圖 >>往下滑,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足跡
  • 亞太老齡化社會的抗衰老醫學學術地圖怎麼畫?
    12月13日,由(臺灣)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主辦,臺北市政府擔任指導機構的《亞太精準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立大會暨2020年度融合醫療論壇》上,來自政府、學術 、投資、媒體的各界人士展開多方探討。  此次論壇從精準和抗老化兩大醫學研究趨勢入手,從產業和專業兩個維度去解析精準抗老化醫學,分享了精準抗老化產業的前沿分析和趨勢判斷,共同描繪未來亞太「抗衰老醫學學術地圖」。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打開APP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億歐網 發表於 2019-11-18 08:58:40 14日,
  •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清華新聞網9月18日電(通訊員 柳玉倩 陳華夏)9月12日,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魏正宗受聘為清華大學訪問教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醫學院舉行。魏正宗表示,很榮幸受聘清華大學訪問教授,今後將通過與清華大學醫學院以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合作,力爭在風溼免疫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 這套扶貧地理信息系統厲害了,貧困戶分布和數據一目了然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利用了扶貧地理信息系統,讓駐村幹部以及扶貧決策部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015年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成為中電建貴州院的精準扶貧幫扶點,這家央企為了更好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發揮技術優勢,專門設計了「葛藤村扶貧地理信息系統」,以扶貧專題信息為基礎,集扶貧信息數據採集、查詢統計、數據管理、空間分析以及專題製圖於一體,將專業化的數據處理流程進行封裝,通過對駐村幹部進行操作培訓,在系統只需進行簡單的數據錄入、修改、刪除等操作,即可完成地理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數據處理工作
  • 紀念中國超聲醫學泰鬥-周永昌教授
    周永昌教授現任、曾任多個學術團體職務:歷任多屆《應用超聲》,《中國超聲醫學》雜誌副主編,及《聲學學報》、《腫瘤》等雜誌編委;任首屆上海醫學超聲分會主任委員、歷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聲學學會生物醫學超聲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名譽理事、會士;上海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華醫學會超聲分會常務委員;上海醫學會理事;中國電子學會應用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 韓湘君,醫學教授人生的「最後一課」
    這堂課的「老師」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地「躺」在儲櫃裡,81歲的醫學專家韓湘君教授作為醫學新生的「大體老師」,教授人生的最後一課。課堂上,年輕的醫學生被大愛感動,用深沉的默哀表達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堅定決心,並紛紛表示將刻苦學習,傳承和弘揚醫者精神。
  • 「谷歌人體地圖」可以看到自己的細胞分子
    谷歌地圖讓無數的用戶只用在家中就能睜開眼睛看到全世界。只需要滑鼠的輕輕點擊,我們就能探索銀河系、地球、某個國家,以及城市、街道,甚至是定位到具體的某一棟房屋。而根據國外媒體的最新報導,如今這項技術還可以用來探測「人體地圖」。
  • 消除絕對貧困等於扶貧工作終結?人民大學教授孫久文:不!未來將轉向...
    2020年以後,我國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消除是否等同於扶貧工作終結?未來扶貧工作的方向和著力點又在哪裡?8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推出「深度認識中國」系列直播。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表示,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貧困縣將全部摘帽,區域性貧困問題基本解決。
  • 藥學院高文遠教授調研河北酸棗仁種植為中藥材扶貧出謀劃策
    本站訊(通訊員 王娟)2020年6月6-7日,國家中藥材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藥學院高文遠教授對河北邢臺太行山的酸棗仁種植情況進行了調研。在國家中藥材產業體系全草類中藥材崗位科學家溫春秀研究員和河北省中藥材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謝曉亮研究員的陪同下,高文遠教授和團隊成員李霞副教授一行來到邢臺市內丘縣,實地考察調研內丘縣酸棗產業發展。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王立威教授指出,只滿足把自己定位於一個人工智慧研究者來看待醫學影像問題,將圖像識別技術單純地嫁接到醫學影像原有的系統上,即便數字結果看起來不錯,但距離「好用的產品」依舊非常遙遠。嘉賓介紹:頂級」AI+醫學影像「系列課程來襲》以下內容節選自王立威教授課程為什麼選擇醫學影像這條路?王立威教授談到,有三個領域會與深度學習進行緊密的結合,並希望能夠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進行深入研究:一個是無人駕駛;一個是金融領域;再一個則是醫學領域。
  • 81歲醫學教授當「大體老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這堂課很特殊:學生們沒有端坐課桌邊,而是集體肅穆站立;「老師」也沒有站立在講臺上,而是靜靜躺在儲櫃裡……日前,這裡迎來一位受人尊敬的「大體老師」——韓湘君教授。她生前囑咐:將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也是醫學生們無言的良師。
  • 創傷醫學新動向:救治年度報告啟動編寫 十家醫院加入百度創傷地圖
    2020年10月16日,為期三天的「首屆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國際急危重症論壇」在京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創傷醫學中心牽頭,國際創傷救治聯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眾博創傷醫學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 追思中國超聲醫學奠基人周永昌教授
    為了能多看幾名患者,周永昌教授在門診日幾乎一整天不喝水,「周老說,少喝水就能少上廁所,節省的時間都能用在病人身上。時間久了,他桌上的水杯就如擺設,積了薄薄的灰。」超聲科副主任王燕講到激動時,忍不住潸然淚下。同行說,周永昌教授具有高超的技術水平,尤其在泌尿系統疾病的超聲診斷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是國內泌尿超聲診斷的權威專家。
  • 專訪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學軍教授
    如果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科金生物與寶欣醫學首席科學家文學軍教授,他或許會這麼回答:投身於偉大的再生醫學科研事業,破解與生命相關的關鍵問題,為保障國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而奮鬥終生。日前文學軍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揭示最新科研進展。  問:作為一名再生醫學領域的專家,針對幹細胞技術的開發做了哪些相關研究以及它的意義是什麼?
  • 沉痛悼念超聲醫學界泰鬥周永昌教授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的訃告帶給我們無盡的悲痛和哀思,中國超聲診斷先驅、超聲學科奠基人、學界泰鬥、著名超聲專家、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市超聲醫學培訓中心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名譽主任,我們最敬愛的周永昌教授於2017年10月24日8點50分在上海仙逝,我們謹以浙江介入超聲及我們個人的名義向周老的離世表示深深的哀悼。
  • 一群海歸教授創辦 想讓生物學和醫學「交叉進化」
    愛丁堡大學教授與生物醫學專業學生在小組討論課。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
  • ...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