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田中認為日企獎勵制度有名無實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2021-01-11 日本頻道

更新時間:2002-10-14 8:31:12


諾貝爾獎得主田中認為日企獎勵制度有名無實     日本人田中耕一獲得今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一夜之間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明星。田中的發明使企業獲得了巨額的經濟利益———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田中所在的島津製作所的股票價格卻一漲再漲,這被稱為「田中效果」。但是,田中在企業中,每次發明成功後他獲得的獎金卻只有1.1萬日元(約合88美元),這就是日本企業獎勵發明的制度。

  田中1985年有一項發明成功,並在企業申請了專利,公司依據獎勵條例向其發放了6000日元的獎金,專利獲得批准後公司又獎勵了他5000日元。多年之後由於這項發明的效益可觀,公司又向研究組集體獎勵了10萬日元。這便是公司對他的最大獎賞。

  如此微薄的獎金與田中對公司的貢獻是否相稱,在田中耕一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後成了日本社會議論的焦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日本企業不承認個人專利,員工在進入公司時必須首先籤訂一份合同,合同規定開發成果歸公司所有。因此,無論取得多麼巨大的成果,員工只是企業的一分子,不能對企業提出任何「非分要求」。

  那麼企業如何對發明創造者進行獎勵呢?據說這種獎勵就是一種名譽獎勵。如田中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公布後,一些名義獎勵接踵而來。島津公司所在地京都市決定授予他榮譽市民獎,田中母校東北大學所在地宮城縣決定授予田中榮譽縣民獎,母校也正在研究對其特別表彰,日本文部省正在研究授予田中文化勳章。島津製作所開始研究讓其享受董事一級的行政待遇,但仍不與金錢掛鈎。此前記者採訪日本的遊戲軟體大廠任天堂時,其技術部長就曾說,雖然一些好的開發項目可以給企業帶來巨大利潤,但企業並不以經濟手段做補償。對有功員工的獎賞可能是一張獎狀,但這確實是最大的榮譽。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以自己是公司的功臣而自豪。

  但是日本企業的這種成果管理也開始引起開發人員的不滿。據說美國等西方多數國家是以研究人員個人獲取專利為前提進行開發研究的。近來,日本一些技術人員狀告公司,要求承認自己專利的訴訟案開始增多。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的中村修二,最近狀告他曾任職的日亞工業會社佔有其開發成果,要求公司賠償20億日元的專利損失費,結果被判敗訴。這也說明日本從法律上保護企業對技術成果的壟斷。

  田中耕一在獲獎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提出:「如果國家和企業能夠確立一種獎勵技術開發的新機制,相信日本的技術開發能力將會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可見田中也對日本的褒獎制度表示了不滿。(蘇海河)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0月14日

相關焦點

  • 日本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大盤點
    人民網東京10月5日電(許永新)10月3日,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5人。截至2016年10月,日本是非歐美國家中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兩名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以國別劃分的獲獎人數方面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這裡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 物理學獎
  • 自損招牌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致歉
    原標題:自損招牌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致歉 > 1月22日,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左)出席記者會向公眾致歉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
  • 日本京都大學:九個諾貝爾獎得主出自該校
    中國網11月2日(記者 王龍龍 實習記者 趙亞楠)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2013中國國際教育展11月2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今年參展國家和地區達到42個,國家展團達到22個;繼法國、俄羅斯、歐盟、加拿大、美國、英國、義大利、德國成為主賓國之後,今年值此中西建交40周年之際,西班牙成為主賓國。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作者:俞天任(騰訊·大家專欄作者)10月3日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解明了細胞中蛋白質分解的「自噬」機理的大隅良典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而且還是單獨而不是和人共享。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
  • 日本科研人員 製成人工血液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科研人員 製成人工血液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和熊本大學研究小組近日成功開發出可以大量生產和長期保存的人工血液,使用這種人工血液輸血不必擔心病毒感染和血型不符。  在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加工處理血紅蛋白,已經成功製成人工血液,但由於難以消除血壓升高等副作用,目前還無法用於輸血。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事實上,即使在泡沫經濟崩潰之後面對著嚴峻的經濟形勢,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嗇於科研投入。由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梶田隆章主持的超級神岡探測器便建於1991年,耗資約104億日元。可以說,如果沒有這臺領先世界的儀器,梶田想要作出諾獎級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 前已述及,2000年以後的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獲獎研究成果大都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後取得的。
  • 日本諾貝爾獎的熱潮--學歷最低,最平凡的田中耕一的故事
    作者:羅卜昕Reset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84218/answer/375951120來源:知乎2002年10月9日下班前,位於日本京都的一家科學測試儀器生產公司,島津製造所裡,50多部電話機同時響起。
  • 維基認為某科學家「並不滿足擁有個人維基百科主頁的資格」
    維基詞條Donna Strickland主頁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Donna Strickland不久前並沒有自己的維基百科詞條主頁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這個意外成果,使田中耕一發表了他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論文——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他的老闆也很高興,給了他約合人民幣700塊的獎勵。
  • 大學時留級的日本上班族大叔,在得了諾貝爾獎之後的16年
    自獲獎以來,田中一直對自己的新身份懷抱著矛盾的心情:「我只是因為專業知識缺乏,把不該混合的東西混在了一起,就我這種也算是諾貝爾獎得主嗎?」NHK 最近做了一期回顧日本平成30年間科學成就的紀錄片。片中,作為科學家代表接受訪問的是一個叫做田中耕一的男人。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人民網重慶8月25日電 (王嫚)24日,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在重慶拉開帷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 歷史上最奇葩的諾貝爾獎得主, 「田中耕一」了解一下
    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這個意外成果,使田中耕一發表了他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論文——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他的老闆也很高興,給了他約合人民幣700塊的獎勵。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科學網—日本諾貝爾獎為何「井噴」
    周程 12月10日,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修洗衣機時得知獲獎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說,得到獲獎通知時,正在家中修理洗衣機。山中伸彌現年50歲,在日本京都大學任職。他8日在京都大學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沒想到能獲獎。當天在家裡,洗衣機『咔嗒、咔嗒』響。我剛想修理洗衣機,手機響了,對方說英語。我得知自己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中已有3名女性!
    諾貝爾獎在世界範圍內通常被認為是頒獎領域內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獎項。能得到諾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由於種種原因,諾貝爾獎得主中男性所佔的比例很大,而女性則是寥寥無幾。不過看了2020年已公布的諾獎得主名單你會發現,已有3名女性獲得了諾貝爾獎!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提氣!真是風採不輸男兒!諾貝爾化學獎:2名得主都是女性!
  • 記者採訪30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國科學家如是說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在回顧這100年的科學發展史時講到,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電子時發現了它與傳統理論的矛盾,提出普朗克常數,這就是著名量子論的起點,它使普朗克成為19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1905年,愛因斯坦首先把量子理論的概念運用到光電效應中,又獲諾貝爾獎。
  • 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
    為什麼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那麼多?25年的時間竟達到了28人,要知道,日本僅僅是一個小國家,但是他們的成就和經濟卻是領先了很多國家。這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日本的「教育」模式的獨特!日本這個國家,因為歷史的緣故,我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們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小學9年義務教育聞名世界,可以說日本的孩子真正的做到了贏在起跑線上。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有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諾貝爾獎?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日本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更是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日本著名的每日經濟新聞也推出連續報導,分析日本的科研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