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心聲社區刊登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關於戰略預備隊建設匯報」的講話。在講話中,任正非提出,華為三十年大限快到了,想不死就得新生。任正非始終強調企業發展中要時刻存有危機意識,即「惶者才能生存」。為此,他曾用《華為的冬天》、《華為的紅旗能打多久》、《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等文章來警示員工,居安思危。在《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表示「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不僅僅是任正非,很多成功的商界大佬,人前顯貴背後,都有深深的危機感,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前有雷曼兄弟、安信達事務所等著名的國際的破產,後有雅虎、摩託羅拉等公司的衰敗。在他們的眼裡,再厲害的公司如果不重視危機管理,都有破產或者被顛覆的可能。在他們眼裡,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李嘉誠:我90%的時間在考慮失敗
長期穩坐華人首富的李嘉誠每天都在考慮可能發生的危機。李嘉誠曾說,「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要面對可能發生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90%考慮失敗。我曾經經歷過貧窮,怎麼樣再會去冒天大的險?你看到很多人一時春風得意,一下子就變為窮光蛋,我絕對不會這樣做事,都是步步為營。窮人易過,窮生意難過。你再窮,你吃不起好的白米,你可以買最便宜的米,還是可以過,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吃最便宜的菜;但是窮生意很難,非常難。所以務必小心翼翼,可以講,如履薄冰。」
馬雲: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像過一年一樣難過
前一段時間,首富馬雲公開表示,自己渴望的小幸福就是「一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了」在馬雲看來,財產超過一兩千萬,就要考慮增值的問題;超過一兩個億,麻煩就大了;超過十個億,這是社會對你的信任,人家讓你幫他管錢而已,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你的錢。在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曾這樣總結自己的狀態:「現在每一天如履薄冰,每一天都像過一年一樣難過」。
柳傳志: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
柳傳志曾說,希望聯想能真的做成一個百年老店,能夠成為一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十年後的聯想集團應該在這個行業裡處於很靠前的位置,而在這個時候聯想集團應該有很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僅是市場份額處於第一,而是憑藉它的技術創新,能夠在社會需求方面開拓出新路,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
張瑞敏:偉大的企業對待成就永遠都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張瑞敏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如此,企業的發展也不例外。企業要不斷地穩步發展,就必須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危機遲早都會來的。危機意識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如果一個企業,一直沉溺於過去的輝煌,沒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時間一長就會被習慣思維所控制,喪失銳氣。管理者要善於創造危機,讓員工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只有全員參與和形成危機文化,才有可能在根本上意義上遏制和處理危機。
李彥宏:「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過這句話。針對今年的貼吧事件和魏則西事件,李彥宏發出「勿忘初心 不負夢想」為題的內部郵件。郵件的主題是:「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李彥宏承認,潛意識裡永遠有一種危機感:「如果我們做得不夠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動的地步。所以,我一直跟員工講,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這個公司就完了。」
比爾.蓋茨: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這句話曾是比爾˙蓋茨用於激勵員工不斷進取的經典名言,這也是他對於信息革命衝擊下的商業競爭本質的深切體會。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來的成績,然後再去強調你的感受。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