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就是做組織者,人越多、企業越大,就越考驗老闆的管理能力。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這就像是金字塔一樣,最上面就老闆一個,中間是管理層,下面是執行層。
阿里巴巴也是分為三個部分,比如馬雲是M10級別,蔡崇信等人是M9級別,阿里的組織體系分腿部、腰部、頭部三級,M1到M3是腿部,M4到M5是腰部,依此類推。
馬雲強調,小腿不堅強的人,腿是不可能強的,腿不強腰就不強,腰不強人就站不直,站不直就容易氣脈不通,腦子不清醒。小腿堅強的人腰會挺,腰挺的人胸挺,人挺了以後,大腦就會清醒。
所以,執行層是根基,萬萬不能有失,不然上面就是空中樓閣。
道理都明白,可在很多企業老闆那裡,當然是身邊的管理層最重要,因為事情都是交給他們去辦的,老闆也不在意最下面的人——反正很「便宜」,可以隨時像螺絲釘一樣更換。
這種認知也不能說很壞,因為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它們也做不了太大的規模,它們好像是有一個天花板,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停滯不前了,看似也在忙碌、努力,但實際一直是在維持而已。
我見過許多這樣企業老闆都是在追求對外投資或享受,企業更進一步是很難了。
不過,如果企業想要繼續發展,那麼組織體系就必須要有真正的改變,而改變是從老闆的認知開始的。
要知道,企業有自己的客觀規律,所謂規律就是不以個人意志、喜好而轉移的,馬雲「腿部、腰部、頭部」的分級就是規律之一。
大概英雄所見略同,馬雲重視基層,劉強東也是重視基層,從某種意義上,劉強東表現的甚至是更親近基層員工。
眾所周知,劉強東喜好下基層,他對基層的快遞員特別好,有一次他去宿遷的配送站視察,發現一個宿舍住了四到六個人,他氣得想罵人,劉強東當場表態,「京東的員工宿舍,每間最多只能住兩個人,工作滿三年以上的員工,每人單獨一個房間。」
劉強東說過很多遍,「要讓員工、讓兄弟們活得有尊嚴」,很多時候,這個「兄弟」大都是指龐大的基層員工。
在京東,劉強東看起來是跟基層員工打得火熱,他經常放下大老闆的身段陪兄弟們喝酒,在觥籌交錯中聽取員工的反饋,有問題就記在本子上,喝完酒就馬上倒逼中高層解決問題。
其實,除了劉強東的情懷和濃重感情色彩之外,劉強東這種重視基層的態度也是保證京東完全聽他指揮的策略。
用人做事,做事用人,企業說到底還是要靠一個個員工去做事。再好的戰略沒有人執行也白搭,馬雲說三流的點子一流的執行,就是強調基層的重要性。
基層是什麼,就是根基啊。
在京東,不管是高層還是中層,流動快都不是多大的事,在某種程度上,中層管理都是被企業體系化了,在整個大系統中,幾個高層和中層的離職根本掀不起什麼浪花。
比如劉強東事故後,京東走了好幾個CXO,那又怎麼著,京東一切照舊,當然,這也不完全是基層穩定的緣由,劉強東對企業的強大控制力也很關鍵,但重視基層是沒錯的。
相比京東,阿里巴巴的組織流動更快,體系更完善嚴密,阿里的組織能力是首屈一指的存在,阿里人自己也說一個業務、團隊,換一個總監、副總裁一點影響都沒有。
這就是組織體系的成熟模式了。
做老闆的人心裡要有譜才行,高中低的劃分其實就是頂層設計,高層負責高屋建瓴,中層負責監督實施,基層負責貫徹到底。
對此,還是任正非說得最妙。他說,華為要砍掉高層的手和腳,讓他們做好本職工作,勤思考,去尋找方向。
而中層的屁股也要砍掉,以讓「腰部」靈活,不能出現只顧自己部門利益的情況,更是督促中層把客戶放在第一位,要聽得見炮火,勤去現場解決問題。
然後是砍掉基層的腦袋,任正非曾對新員工說不要下車伊始「哇啦哇啦」,年輕人要多點打工心態,要服從上級指揮,有紀律性。士兵是不需要看望遠鏡的,你的本職工作是嚴格執行命令。
馬雲說,戰略不是人人都懂的。阿里10萬人,有幾個人能看懂馬雲和張勇等38個合伙人的戰略布局的?
所以,好的企業是腿部、腰部、頭部各分其責,各安其位,協調統一,然後企業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