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獎
我們並不是看著外國的人得諾貝爾獎心裡難受,也不是因為得不到諾貝爾獎,更不是因為得的太少,只是我中華民族號稱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卻無一個能夠影響人類世界的大獎,如何才能吸引凝聚全世界的人才?這才是令人臉紅,令人汗顏,令人悲哀的事情。
什麼時候設立東方的諾貝爾獎基金?
佔領人才世界制高點,取得主導權。
這首先不能是官方的獎項,要避免政治和意識形態。要像諾貝爾獎一樣,由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科學家或企業家創建。
從目前和未來來看,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有錢學森、屠呦呦、袁隆平、楊振寧等人,但錢老已經仙逝,屠呦呦比較清貧,楊振寧和一些大科學家也不是巨富。企業家有任正非、馬雲、曹德旺等人,但任正非和曹德旺等人比較低調,就算他們願意將自己的財富全部捐出去,也不大可能願意以自己的名字設立大獎。
【絲竹畫:讓天下人吃飽飯】
這件事,馬雲可以有,可以做。
馬雲雖然不是科學家,但他可謂是科學思想家,是企業思想家,而且聚集了一大批高端科學家,在科學技術上與應用上是有貢獻的,最重要的是馬雲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企業家,有雄厚到富可敵國的財資。
所以,設立東方的諾貝爾獎基金,最佳人選是馬雲。
多種預測:也只有馬雲具備所有的條件。
馬雲獎--世界頂級。
先期爭取與諾貝爾獎齊名。
然後逐步超越諾貝爾獎,成為世界超級大獎。
諾貝爾是個化學發明家,也是一個用自己的發明創辦實體企業的企業家,他用自己的3100萬瑞典克朗(當時約920萬美元),在1895年創立了諾貝爾獎基金。今天的人們已經很少去關注諾貝爾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標識,一個象徵。而成就這一切的其實是那巨額的財富,也就是高昂的獎金。如果諾貝爾獎只給一張獎狀,而沒有任何的獎金,或者獎金少得可憐,估計也不會產生如此大而且持久的影響力。諾貝爾的財富從哪裡來?當然是從企業裡來,所以諾貝爾歸根結底是位成功的發明開創型企業家。他大半生做的都是炸藥的生意,直到老了才發現,自己的炸藥雖然為世界帶來了發展,但更多的是對環境的破壞與對人類的屠殺。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決定用自己積累的財富創建一個獎項,獎勵那些為人類世界做出有益貢獻的人們。
諾貝爾主要設置的獎項: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也因此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雖然最初只有幾百萬美元,用利息來發獎金。後來又有人進入,包括瑞典銀行,並整合利用金融工具投資管理,並享受到了免稅特權,擴大了諾貝爾獎基金,不但沒讓基金在發了獎金後減少,反而越發越多,逐步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實在是聰明的天才們幹的事。
諾貝爾遺書原本只設立了五個獎項,後來增加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到今天,沒有再增加。
但是我們的社會卻在飛速發展,還有很多重要的項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教育、藝術、信息、農業、氣候、環境保護、人類生存、空間探索、人工智慧、未來領袖、心靈與思想界等等,在萬物互聯和大數據與區塊鏈以及算法的時代相適應匹配。
諾貝爾獎並不是因為獎金多而成為世界頂級貴冠,這只是其要素之一。
諾貝爾獎最珍貴的品質是開放性,面向全人類全世界,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窮貴賤,不分意識形態,只認成就和其對人類的價值和貢獻。
獎金額度很大,根據基金收益還會增加,這也值得好好學習借鑑。
對於聰明的天才們而言,一切可以用金錢達成的相關事情都不應該是問題。
對於愚蠢的傻瓜們而言,一切與金錢相關的事情都是重大的問題。
人類發明貨幣是促進發展的,結果很多的人卻被貨幣害苦了。真愚蠢!
這些問題需要解決,關鍵需要人才。
西方列強發動貿易戰打壓我們的企業,發動科技戰卡我們的脖子,攻芯,斷網,帶毒,抹黑,圍剿,無所不用其極。
打壓華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絲竹畫:企業家/作者:祖金】
這些事情需要破解,關鍵需要人才。
我們剛適應的資訊時代,緊接著就是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再往後就是神話創世紀,爭奪太空的時代,誰將引領?
誰將解決人類信仰的各大宗教的衝突?
誰將超越古人,找到真理解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矛盾?
這些才是未來更大的命題,關鍵還是需要人才。
人才從哪裡來?
像楊振寧、李政道、袁隆平、屠呦呦、莫言等等獲得世界公認的人物,多多益善。
像錢學森、錢三強、于敏、李四光、陳景潤、竺可楨、鄧稼先等等這樣的科學家,多多益善。
像任正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汪滔、張一鳴等等科技企業雙冠這樣的人,多多益善。
【絲竹畫:屠呦呦/作者:祖金】
如果只能出一個馬雲,那就創建「馬雲獎基金」,未來成就千千萬萬個比馬雲更聰慧的天才。
【絲竹畫:天馬行空/作者:祖金】
像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達爾文、特斯拉、伽利略、狄拉克、普朗克、薛丁格等等天才偉人,多多益善。當然還需要像達文西、哥白尼、貝多芬、莎士比亞、普希金、雨果、張大千、齊白石、阿姆斯特朗、楊利偉等等傑出人物,多多益善。
世界那麼大,
不能只有一個諾貝爾獎。
歷史那麼久,
也不能只有一個諾貝爾獎。
需要推陳出新,
東方有馬雲獎。
不知馬雲怎麼想?
總不會等到老了留遺書再決定吧,那多耽擱。再說以生物科技的發展,像馬雲這樣的人估計起碼得天壽一百二十歲以上,那得等半個世紀以後,太久了。
不知馬雲願不願?
早點決定,我們大家都沾點喜慶。
朋友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