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諾貝爾獎」得主天文學家徐遐生祖籍金華

2020-12-05 浙江新聞

徐遐生(左)在頒獎典禮上。

  浙江在線10月10日訊10月7日晚,素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5位科學家分別獲得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獎項。華裔科學家徐遐生獲天文學獎,他也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徐遐生以恆星形成學說著稱於世,他提出了普遍理論框架,解釋了觀測恆星中發現的多種現象,進一步建立了恆星形成標準模型,其理論也關係到太陽系的起源。

  邵逸夫獎是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資助設立的國際性獎項,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至今已連續舉辦6屆,目前設有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獎項,每項獎金100萬美元,旨在表彰在學術研究、科學研究或應用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並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

  記者查詢了一下,發現徐遐生竟與金華有一些關係。

  徐遐生雖是美國和英國雙重國籍,但他的名字卻出現在金華徐氏的家譜裡。在徐氏家譜的浙江分布圖上,顯示出徐氏在我省共有三支:「楓林徐氏」、「徐山村徐氏」、「碧蓮村徐氏」。其中,徐遐生的名字列在「楓林徐氏」的歷代名人錄裡,身份為「美國天文科學院院士,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楓林位於楠溪江中遊東岸,離永嘉縣城42公裡,與樂清相接,位於永樂古道、永仙古道和永縉古道交會處,群山環抱,曲水西流,素有「楓葉地,稱樂土」之稱。在五代(907~960)時,徐雷偕弟徐澤自福州霞浦縣赤岸葛洪山遷居婺州(今金華)雞籠山,再遷永嘉縣仙居鄉嶼北。徐氏家族在金華、永嘉不斷壯大,成為有名的書香門第。到清末已有千餘戶,丁壯數千人,並優遊於詩書禮義之場,歷練於士、農、工、商之途,各有建樹。

  這一支的徐氏名人輩出,有永州知州徐自明,太常寺判院徐叔圭,吳縣縣令徐度,監察御史徐定超,直隸知州徐象藩,國民黨九軍上校徐象譜,桂林市工商局局長徐象長,美國天文科學院教授、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等。另一支「碧蓮村徐氏」的原籍在東陽,也是子孫繁衍昌盛。

  徐遐生1943年6月2日生,在專業領域享有極高的聲譽,是美國哲學學會院士、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座教授、荷蘭Leiden大學Oort講座教授,曾獲得美國物理和天文學會共同頒發的Heineman獎、美國天文學會的Brouwer獎、美國天文學會的Warner獎。

  徐遐生的父親徐賢修也是著名的科學家,他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後赴美國就讀布朗大學,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徐賢修任臺灣工業研究院董事長時,曾建議設立了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為臺灣的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1970年,徐賢修被聘為臺灣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推動臺灣數學教育。

  徐遐生雖然沒繼承父親的數學事業,選擇了天文學,卻繼承了父親的職業,後來也擔任了臺灣清華大學校長。他生於昆明,6歲去了美國,在美國念小學、中學、大學。徐遐生大四時候,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書。大四時要寫論文,他找了一個指導教授———林家翹教授。當時天文學家對星繫結構的緣由產生了極大好奇,但苦於無法了解。林家翹教授也對這個題目產生興趣。徐遐生本來是學物理的,不懂天文,於是在林家翹引導下修了一門天文課,然後跟著林教授寫論文。兩年後發表了一篇介紹密度波和星系旋臂形成關係的論文,成功解釋了螺旋星系的結構,成為近40年來天文物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徐遐生從此也成為國際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有一顆小行星就是以其英文名字(Frank Shu)命名的。

  據金華日報 記者 王健

相關焦點

  • 著名華裔天文學家徐遐生獲2009年度邵逸夫天文獎
    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10月7日晚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本年度的頒獎典禮,5名來自英美重要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獎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徐遐生獲頒本年度天文學獎,他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 他叫徐遐生!
    徐遐生1943年6月2日生於中國昆明,祖籍溫州永嘉楓林。當時天文學家對星繫結構的緣由產生了極大好奇,但苦於無法解開。林家翹教授也對這個題目產生興趣。徐遐生本來是學物理的,不懂天文,於是在林家翹引導下修了一門天文課,然後跟著林教授寫論文。兩年後發表了一篇介紹密度波和星系旋臂形成關係的論文,成功解釋了螺旋星系的結構,成為近40年來天文物理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林家翹是徐遐生父親徐賢修教授的摯友。
  • 永嘉(徐遐生)曾任清華大學校長,宇宙裡還有顆以他命名的行星!
    現代科學之星徐遐生(英文:Frank Hsia-San Shu,1943年6月2日—),祖籍永嘉楓林,前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在美國紐約,有一個頗有名望祖籍永嘉楓林的徐姓家族。光家族成員就有50多人,並且個個學有所長,都有高等學歷、高級職稱。其中,一家之長徐賢修和其二兒子徐遐生是斐聲紐約的「徐氏雙雄」,在這裡我們先著重介紹一下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徐遐生先生。
  • 歷年邵逸夫獎天文學獎得主
    歷年邵逸夫獎天文學獎得主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於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天文獎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獎項,這些年來有哪些人獲得呢?
  • 諾貝爾獎得主國家排名:中國不忍直視
    今天,英國教育研究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發表了對過去15年(2000年-2014年)科學和經濟領域諾貝爾獎得主的統計結果(注意:此次統計不含文學獎和和平獎)。
  • 美國華裔科學家徐遐生榮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邵逸夫獎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等,16日在發布會上公布得獎名單。  本年度天文學獎由美國加州大學總校教授徐遐生奪得。66歲的徐遐生出生於中國昆明,以研究隕及星球形成理論著稱,基於年輕恆星盤無處不在的論據,他提出了普遍理論框架,解釋了觀測恆星中發現的多種現象。他也奪得今年美國布魯斯獎。
  • 我們不生產諾貝爾獎得主,但盛產諾貝爾獎媳婦
    埃裡克•白茲格和妻子吉娜1.埃裡克•白茲格頭銜: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身份:「我校」女婿2014年10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布萊恩•科爾比卡頭銜: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身份:華人女婿布萊恩•科爾比卡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分子和細胞生理學系主任。他的妻子田東山是一名醫生,來自馬來西亞,祖籍廣東,1972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求學,遇到同學科爾比卡,兩人1978年結婚。
  • 世界著名生物化學家錢永健意外離世 祖籍杭州
    關注錢永健,不僅因為他是諾貝爾獎得主,更主要的是他跟杭州有關。錢永健祖籍浙江杭州,是錢王錢鏐的後裔。他有一個嫡親的堂叔叔,就是在國內享譽盛名的大科學家、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2008年,錢永健憑藉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與美國生物學家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共享該年諾貝爾獎化學獎。他是當今生命科學集大成的科學家,幾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學領域大獎,也是唯一一位華人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雙得主」。讓錢永健獲得諾獎的綠色螢光蛋白,是一種最早發現於水母身上的發光蛋白,如今已經被廣泛適用於標誌和指示生物體內的細胞活動。
  • 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科學教授James Peebles、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後二人共同發現了第1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這一發現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 臺大學校園製作大師椅 邀諾貝爾獎得主暖坐(圖)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了讓學生更能貼近諾貝爾獎得主等大師級人物,中大新學期開始,在校園內打造了32張「大師座椅」,並已請到諾貝爾獎得主到中大「開椅」。  「大師座椅」的構想來自探索土星的卡西尼計劃發起人之一葉永烜,他是知名天文學家,卻也流露濃厚的人文素養,能說流利的廣東話、客家話、中文、英文、德文,還開過畫展。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多少諾貝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象公會
    很少有人意識到,有多少諾獎得主在獲獎後轉投邪路,搞偽科學、偽理論,為保健品微商站臺,乃至加盟傳銷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稅。文|徐子銘中國大眾往往對科研工作者高看一眼,更是把諾貝爾獎及其得主奉為權威。出於這樣崇敬的心理,去年北京通州出臺政策,諾獎得主可以獲得最高 100 平米的人才公寓租金補貼,每月約 2000 多元,引來一片笑聲。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最傑出的諾貝爾獎華人得主
    2、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 4、錢永健:錢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受聘為西安交大名譽教授
    原標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受聘為西安交大名譽教授   昨日,在紅會醫院,諾貝爾獎獲得者厄溫·內爾(前右一)和達尼埃爾·謝赫特曼(前左二)體驗中醫傳統按摩療法 記者 尚洪濤 攝  12日,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厄溫·內爾和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達尼埃爾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英論閣與諾貝爾獎得主一同See the Future
    英論閣與諾貝爾獎得主一同See the Future想要與諾貝爾獎得主近距離交流嗎2020年11月24日,See The Future英論閣線上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理察.羅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致專題演講。大會中文同聲傳譯全程支持!
  • 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預測諾貝爾獎得主
    此次公布也是對將於10月公布的本年度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得主的預測。 每年,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都會利用來自其研究解決方案 ISI Web of Knowledge(SM) 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化學、經濟學、生理學或醫學及物理學等諾貝爾獎頒獎學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人員。這些具有高影響力的學者因他們的論文被廣泛引用,獲得「湯姆森科技桂冠獎」。
  •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據外媒24日報導,美國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23日遭遇車禍去世。當時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納什同夫人被彈出窗外。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的原型,生前一直在普林斯頓任教。
  • 金華一周內市民先後發現東方蠑螈 系三有物種名錄
    前段時間,金華浦江縣發現疑似「中國小鯢」的消息,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後來經過各級專家的鑑定,確定浦江發現的物種屬於「義烏小鯢」。距離東陽市蔣先生發現東方蠑螈不到一周,4月5日,金華市民李志根也來到金華日報社,隨身帶來的玻璃器皿裡裝著一隻小動物:「這會不會也是義烏小鯢?」原來,前段時間,李志根也看到了浦江發現義烏小鯢的消息,他覺得自己手裡的這隻小動物,和義烏小鯢很像。李志根說,他是在金東區源東鄉止方村發現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