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高校造「大師椅」勵志
臺灣「中央大學」副校長葉永烜有了個新點子:在校園內設「大師座椅」(Nobel Chair)。 科學家牛頓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得更高。」中大副校長葉永烜則說:「坐在大師的座椅上,你可以想得更遠。」 為了讓學生能更貼近諾貝爾獎得主等大師級的人物,臺灣中大在校園內打造了32張「大師座椅」,並請諾貝爾獎得主到中大「開椅」。
-
臺大設諾貝爾獎主車位 "李遠哲專用"引爭議(圖)
「諾貝爾獎得主專用停車位」,由於全臺大專、兼任和特聘教授中,只有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得過諾貝爾獎,引起部分臺大師生議論,認為是「李遠哲專屬停車位」。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這個醒目的停車位也在臺大網站上引起討論。有人不以為然,表示「學校也太會拍馬屁了吧」,但也有人相當認同,表示美國柏克萊大學也有這樣的設計,這是對諾貝爾獎得主的禮遇,「立意頗為良善」。但也有網友說,柏克萊給他的是「李遠哲博士優先車位」和臺大給的「專屬」車位不同。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但實際上日本諾貝爾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三獎的得主22人中,有17人是進入本世紀拿的獎,本世紀初的時候日本人對諾獎的態度可沒有這麼淡定,那時候諾貝爾獎是天大的事,從文部省到各大學研究所以及各大傳媒都有一份「有可能得獎人名單」,上面有人名、家鄉、單位、所做工作甚至畢業的小中大學的各種信息,做好了全部準備,只等瑞典那邊一發表,日本這邊臨時特別節目就出來了,內容還特別充實。
-
中國哪些大學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屠呦呦沒有留學經歷,她打破了「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諾貝爾科學獎項」的「魔咒」。盤點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母校」的中國大陸的大學。 近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
諾貝爾獎獲得者扎堆的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獎項,諾貝爾獎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每年的頒獎更是精英匯聚的盛宴。精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育,維基百科根據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畢業或任教院校的統計,總結出了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赫然在列。
-
澳洲這些大學原來盛產諾貝爾獎得主
伴隨著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揭曉,許多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又重回大眾視線。對於咱們留學生來說,這個獎項還有一些特別的意義:通過仔細研究名單,我們可以了解各個大學的科研實力和優勢領域~那麼,2019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花落誰家?澳洲各個大學的學者又都獲得了哪些諾貝爾獎?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
2020年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獎基金會主辦的綜合類獎項,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今年的獎項於2020年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再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年以來,諾貝爾獎得主全球最多的30所大學,這些大學堪稱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
【大學校園】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校園亦多次成為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許多臺大的畢業生擔任了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沃爾夫化學獎得主翁啟惠、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楊祥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首位亞裔校長田長霖、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詩人余光中、作家李敖等。
-
華盛頓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大盤點!
華盛頓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大盤點!華盛頓大學,2016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排名第4位,培養出無數的人才,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華盛頓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校友吧!琳達·巴克美國生物學家琳達·巴克,1947年生於西雅圖市,是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基礎科學部成員及華盛頓大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巴克在華盛頓大學獲學士學位,她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察·阿克塞爾一起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蘭·哈特韋爾富欽森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利蘭·哈特韋爾,1968年,任華盛頓大學教授。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現任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至今還在哈佛大學和MIT授課。在選擇海外大學的過程中,諾貝爾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畢竟這些大神們的高等教育背景,永遠是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
-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
圖為2002年3月24日 ,加利福尼亞,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福布斯·納什攜妻子出席第7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 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及其妻子遭遇車禍身亡據外媒24日報導,美國著名數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23日遭遇車禍去世。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翻車!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新智元報導編輯:白峰【新智元導讀】近日,著名學術打假鬥士PubPeer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手段包括數據造假、P圖等,而自己的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
-
棕櫚大道|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亞洲最美校園——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成立於 1963 年,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港中大是香港地區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該校以「中國研究」、「轉化醫學」、「環境與持續發展」、「資訊與自動化科技」為四大重點研究領域,以書院制和中英雙語並重為特色,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翻車: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鬥士PubPeer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手段包括數據造假、P圖等,而自己的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 諾貝爾獎得主論文涉造假,頂級學者也P圖? 今年的諾貝爾獎剛剛出爐,去年的諾貝爾獎就出問題了。
-
2020諾貝爾獎收官!這種「不起眼」的學校也能出諾貝爾得主?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獎項在「開獎周」陸續揭曉。目前所有獎項均已頒發完畢。雖然由於疫情影響,原本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將不再舉行,改為僅少數人參與的線上形式,但大家對於諾獎揭曉的熱情還是絲毫不減。
-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28日上午,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行訪問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對加強科研合作等內容交換了意見。
-
美國加州大學又誕生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
近日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兩名教授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評價說,卡彭蒂耶(另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和杜德納在2012年發現的CRISPR / Cas9「基因剪刀」,擁有強大的功能,可以影響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也帶來了創新的轉化成果,並有望實現開創性的新型醫療方法。
-
世界一流高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走一走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是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也是美國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學之一,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與舊金山、金門大橋等隔灣相對,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氣候也宜人。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諾貝爾獎是當代最權威的科學獎項,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被普遍視為相應領域最有聲望的獎項。由於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大學培養的,工作單位也多是大學,因此,觀察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能從側面反映各大學甚至各國的基礎學科研究實力。
-
鋰電池之父成諾獎最年長得主:97歲坐輪椅現身
Goodenough)坐著輪椅上臺領取化學獎。古迪納夫超越去年96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刷新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最高齡記錄,可謂一份遲來的最高榮譽。1991年,索尼基於古迪納夫的理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此次,和古迪納夫共享諾貝爾化學獎的還有美國賓漢頓大學的M·斯坦利·威廷漢和日本旭化成集團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威廷漢被稱為可充電鋰離子電池之父,吉野彰在1983年運用鈷酸鋰陰極和聚乙炔陽極制出了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