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我國光伏龍頭企業通威股份,宣布位於雲南的4萬噸高純晶矽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落戶雲南保山,將會充分利用當地的水電優勢和矽資源,結合通威股份多年在高純晶矽方面累積的技術優勢,打造又一個能穩定提供高純晶矽的生產基地。
作為我國光伏龍頭企業,通威股份在高純晶矽的布局非常積極,此前已有四川樂山、內蒙古包頭、加上雲南保山,三個生產基地將讓通威股份沒有高純晶矽的後顧之憂。
太陽能電池是晶體矽光伏電池,包括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但後者的用量很少,前兩者都需要矽,尤其是純度高的矽料。因此高純晶矽就是光伏產業的命脈,沒有了高純晶矽,其它一切都步履艱難。
此前,歐盟在高純晶矽技術方面一直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導致高純晶矽只能依賴進口,高昂的價格限制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被歐美「卡脖子」的時光,就如今日之華為,在晶片代工上被臺積電限制。
幸好在永祥股份等企業的努力之下,我國高純晶矽的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國產化佔比不斷提高,也讓光伏組件的價格持續下降。這才有了近十幾年來,我國光伏裝機量和發電量快速發展,成為全球光伏裝機量最高的國家,同時每年新增裝機量也是全球第一的成績。
目前太陽能源電池發展的趨勢,是用價格稍高,但轉換效率更高的單晶矽代替多晶矽,被「卡脖子」的情景歷歷在目,各大光伏企業對此都非常重視。
一般來說,企業都會通過收購或者創建子公司的方式向產業鏈上遊延伸,從而掌握主動權。
2019年6月,隆基位於陝西的單晶矽光伏項目開工,並於今年6月投產,該項目可達到5GW的產能。作為國內帶動單晶矽代替多晶矽的龍頭企業,相信隆基已經掌握了高純晶矽的核心技術,擴產是為了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本月初,東方日升通過下屬全資公司向盾安光伏收購聚光矽業100%股權,向上遊產業鏈進行布局,以便更好的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預計也會注資進行高純晶矽技術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
不過,通威股份實現這個目標,卻跟其他企業有些不同。
2002年11月,通威集團和四川巨星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於共同投資成立永祥股份,註冊資金為3.08億元。2008年,同樣是通威集團旗下,主要從事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等業務的通威股份,購買了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權,走上了農業飼料和新能源產業「兩條腿發展」的道路。
在通威股份的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研發,永祥股份所生產的高純晶矽,不管是產品品質,還是技術指標。都達到了行業一流水平,同時是國內少數幾家能夠供應單晶矽生產所需高品質矽料的廠家之一。
前文所說的四川樂山、內蒙古包頭和雲南保山三個生產基地,都屬於永祥股份,但也是通威股份的資產,會優先滿足通威股份的需求,保證後者不會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太大的影響,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產能擴大的情況下,邊際成本將會不斷降低,產品價格也會下降,這是工業發展的規律,但今年的矽料市場有些反常。
此前我國擁有充足的矽料產能,在今年受到疫情衝擊,海外市場需求萎靡的情況下,價格一直業內人士被看低。沒想到因數家多晶矽料工廠遭遇意外停產,產能不足導致矽料價格突然上漲,根據終端消息,僅7月至9月,多晶矽緻密料的價格上漲幅度就超過了50%,也帶動了相關材料的上漲。
這讓下遊光伏組件企業非常難受,預計這次上漲會持續到2021年。與此同時,光伏企業近期還要受到光伏玻璃供應不足的困擾,雙重打擊之下,恐怕會對我國明年的光伏裝機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我國已經掌握了光伏企業全產業鏈的相關技術,在巨大的需求之下,總有企業會填補高純晶矽產能的空缺,讓光伏產業繼續快速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