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在南京大吉度假村,一名10歲小學生的生日宴震撼了到場嘉賓和「小壽星」的37名同學。然而,讓嘉賓們震撼的不僅僅是這些獎品,還有「小壽星」在生日宴會上的決定:當晚的20多萬元禮金全部捐給四川災區,同時捐贈的還有其父母花費近50萬元定製的萬套棉衣棉被。(12月1日《揚子晚報》)
看到這則10歲小學生豪華的生日宴會的報導,大家都會揣測,這是出於炒作,還是真心?
近年來,「富二代」的身影屢現媒體的風口浪尖。杭州「5•7」飆車案震驚全國,「富二代」教育隨後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某地花錢為「富二代」們開培訓班的新聞在網絡上更是引來鋪天蓋地的爭議。不過,這次豪華的生日宴會比起以前報導的什麼揮金如土、奢侈至極的婚禮、壽宴相比,「燒」錢作秀的成分則大大減少,因為令人震撼的是這位「小壽星」做出的捐獻20多萬元禮金和50萬元的棉衣棉被的決定,這真應稱得上是一場豪華的慈善生日宴會。
日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究竟該如何教育下一代?因為伴隨著民間財富的高速增長,所謂的「富二代」教育,可能不僅僅是某一個群體的問題,而將是關係一代人的大事。
這位小學生的父母是在突破富二代」教育中困境,想培養出富有愛心、具有獨立精神和社會責任的孩子。但對於一個還不能完全辨知自己行為的孩子,她所做的這些已過多引起別人的關注,甚至已是校園明星,在哪裡都如眾星捧月,人生道路上用金錢造就的過多讚美和羨慕或許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形成了人的價值體現在金錢和財物的扭曲價值觀,這種做法過早地把孩子推向了社會,推向了名與利的漩渦,無形中助長了孩子對名利的追奪。
南師大社會學博士徐翔教授認為,現在「富二代」越來越多,如何教育在「糖水」中長大的孩子是個大問題。這位小學生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推崇的,給孩子物質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她從小懂得愛與奉獻。當然,以慈善獻愛心的名義舉行這場豪華的生日宴會值得商榷,可能會讓同學產生攀比心理,而且獻愛心未必要搞如此盛大的排場。
筆者以為:對「富二代」進行教育,宜採用老莊的「無為」,順其自然即可,不要予取予求。過分的關注和重視,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引導者,而非決定者,要善於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懂得與他人分享。財富如水,當你只有一杯水的時候,你可以留下自己喝;而當你擁有一條河流時,你就要學會與人分享。無疑,這則新聞中,這位小學生父母的行為是可取的。
「富二代」們如何看待和對待財富,以及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與整個社會如何看待和對待財富同樣有著密切關係。他們有其特定的社交圈,但這個圈子畢竟是狹小的,他們還需要在更廣泛的社會交往中彰顯自身價值、獲得心理滿足。無論是炫富還是精神貧窮的表露,假如受到的全是蔑視和鄙夷,其自身價值、心理滿足肯定就無法實現,甚至可能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環境制約,從而促其反思。假如得到的更多是豔羨和巴結,情況則相反。不能不說,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平等意識,是當今「富二代」們最需解決的精神文化問題,更多不富的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其次,培養他們的節制精神,不要過度滿足他們的需求。
世界巨富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給孩子5美元零花錢,並且要求孩子記帳,他這樣做和有錢與否沒有關係。實際上是在培養孩子的節制精神,而不僅僅是為了省錢。這種教育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讓孩子為了根本、長遠的利益,而克制個人一些暫時的欲望。如果你屈服於眼前的誘惑,那麼你將一事無成。實際上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品質。
歐美國家經常有人做「糖果實驗」。在幼兒園的孩子面前放著他們喜歡的糖果,一盤量多、一盤量少。然後跟他們說,想吃多的這盤就要多等待15分鐘或半小時,要是等不及,只能吃那盤少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能夠等待的孩子遠比迫不及待的孩子有出息,因為他們更有獨立性、克制力和忍耐力。前些年,一位澳大利亞的博士發現:80%的中國兒童都不能等待,66%的澳大利亞孩子可以等待15分鐘。這是一個警示:中國現在的家庭教育可能會培養出一大批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們教育的缺陷在於:過度地滿足孩子,不讓孩子受任何委屈。在現在的中國家庭,這是一個趨勢。這會造成孩子不能等待,會變得越來越任性、衝動,不能克制、忍耐,容易攀比,易受誘惑。像杭州飆車的例子就是這樣。在誘惑下,很容易行為失控。但事實上,一個被過度滿足的孩子並不快樂。社會心理學上,有個飽享剝奪理論。當你的需求被過度滿足的時候,你的快樂也被同時剝奪。這非常有意思,你充分滿足孩子,但是孩子並不快樂。一個人如果學會克制、忍耐,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他會把節制後的獲得看成對自己的獎賞。延遲滿足,反而會獲得更大的幸福。
「富教育」不是指用金錢堆砌的教育,而是「富」孩子的思維、精神、能力,孩子對於生活的態度,情感以及對探索的欲望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關鍵。「窮孩子」也不是必須要讓孩子過艱苦的生活,而是要讓他們經歷挫折教育。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取捨、滿足、克制、感恩與尊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勇敢、自強的個性。
(實習生 賀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