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大家的評論和關注,因為不是職業作者,所以發文不固定敬請諒解。因為看到有人對生成和滅除的論述,那就分享一下對不變本性的論述。在了解不變的本性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本性。
本性是什麼
每個人都知道,人會變化不會一成不變的。就好像人的生老病死,沒有人能夠脫離它而不產生變化。當然你的肉體會隨著年齡逐漸變老,但在你身體之中確實有不變的本性。在了解不變的本性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人最重要的心性。
為什麼要了解心性呢?因為你工作掙錢就是為了滿足你的心裡,吃什麼也能吃飽,但非要吃好吃的就是滿足你想吃美食的欲望,穿好的衣服也是為了你內心中的一種欲望。所以你的心是最重要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滿足你心裡的欲望。
那本性是什麼呢?就是你出生之後所自帶的根本心性,什麼是根本心性就是你出生之時,能看見物體的能見的本性,和你能有感覺而覺知的一念。剛出生的嬰兒是不會有分別心的,他不會因為你做了壞事就認為你是個壞父親。也不會去分別任何人或事的好壞和對錯。他只從能看見的本性和能感知的一念,來認知這個世界。把這個從出生以來自帶的稱之為本性。我們後來的好多分別心,不是我們從本以來的本性。而是後天由各種約定俗成的思想,思維思考而產生的。
舉個例子我們看見的形象,能感知它在什麼地方。嬰兒在出生時是能看見和感知的,但不會有所謂樹的含義,和這樹是不是一顆好樹壞樹的思維。所以有常保赤子之心和返璞歸真的論述。
佛法中經常提到三身,什麼是三身啊?你的一念之中,因為沒有實體存在,所以有空性存在起名為法身,你能看見任何的物體是因為你有光明的存在所以能看見物體,這起名為報身。你心中的一念,能影響你身體做出種種行為,起名為化身。你的本性同時包含空明覺這三種性質,而且這三種性質不能獨立剝離出來。說心的本性有空性是沒有錯誤的,但如果說心的本性就是空性那是錯誤的。就好像汽車和火車都有機械發動機,你可以說汽車有發動機,但不能說發動機就是汽車,因為火車或其他車輛也都有發動機。所以不要總說心的本性就是空性,只是心的本性包含空性。如果是空性,那你還修行什麼,修也是空無所得啊。一定不要有本性是空性的認知,你只能說你的本性包含空性,但不是空性。
本性的不變性
人的肉體都會變老,所以認為什麼都在變化。都在生成和毀滅消失當中。其實楞嚴經中佛祖開示過,在你不斷變化的身體有不變的本性存在。原文的意思是你小時候看到的恆河水和你長大後看到的恆河水有不同嗎?就好像你二十歲看到的天空和你三十歲看到的天空有不同嗎?雖然你的身體在變老,但你能見的本性從未變老。你心中沒有實體存在的一念,會隨著你身體變老走不動了而不能覺知和思考嗎?你的心會因為你身體老了不能動了,就像你身體變老一樣不能動嗎?
我們認為生老病死,老了之後會死亡也就是消失變沒有。可你的心你自己想想看,它有變老的跡象嗎,比如有白頭髮或者行動不便嗎?有人有錯誤的思想,認為只要去除雜念滅掉念頭達到空無就是證悟,什麼算是滅亡,人死了兩天又活過來了,能說你是死亡或滅亡嗎?你可以讓你的心無念但能永遠無念嗎?石頭等無情物體沒有念頭,是不是就是證悟了呢?你無念時是你心中空性的顯現,並不是消失不見。當你有一念產生時只是你覺性的一面的顯現。就好像閉眼你只能看見黑暗,和你在極度黑暗的環境所見並無不同。所以不能說你閉上眼就是看不見,因為黑暗也是一種形態。
本性的使用
當你知道本性的真實狀況,你就能斷除煩惱。怎麼才能斷除煩惱呢?舉個例子說明,看山佛教中經常用到的典故,當你看到山的形象,沒有多長時間就會產生這是山的思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都是你心中不實的妄念呢?山自己告訴過我們它叫山嗎?我們認識別人不都是對方告訴我們名字嗎?你不能說對方叫張三對方就是張三吧。在過不了多久,又會產生分別對立之心。這山沒有我以前看到的那山好,好壞分別出現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山會因為你說好性質就發生變化變成好山嗎?你說不好它就變不好嗎?
可是你心中分別的妄念,卻能讓你產生痛苦。好的喜歡壞的討厭,喜歡的見到高興,得不到憂傷,壞的見到討厭生氣憤怒。這不都是你自己的分別心,產生的妄念嗎?為什麼佛法有不二法門之稱,包括好多宗教讓你天人合一,不能分之為二。太極圖的陰陽合一相互轉換,並且都在一個圓圈之中也是此理。西方宗教的一元性論述,和基督教中說人是偷吃了分別果,所以產生痛苦。都是為了讓你了解本性。你自己靜下心時不應該思考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