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俗稱:鐵樹,別名:闢火蕉、鳳尾蕉、鳳尾松、鳳尾草,拉丁文名(:Cycas revoluta Thunb. )蘇鐵科、蘇鐵屬,一說是因其木質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一說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故而名之。
蘇鐵最為出名的是其開花,被稱之為「鐵樹開花」。蘇鐵為優美的觀賞樹種,栽培極為普遍,莖內含澱粉,可供食用;種子含油和豐富的澱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藥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形態特徵
雄球花圓柱形,長30-70釐米,徑8-15釐米,有短梗,小孢子飛葉窄楔形,長3.5-6釐米,頂端寬平,其兩角近圓形,寬1.7-2.5釐米,有急尖頭,尖頭長約5毫米,直立,下部漸窄,上面近於龍骨狀,下面中肋及頂端密生黃褐色或灰黃色長絨毛,花葯通常 3個聚生;大孢子葉長14-22釐米,密生淡黃色或淡灰黃色絨毛,上部的頂片卵形至長卵形,邊緣羽狀分裂,裂片12-18對,條狀鑽形,長2.5-6釐米,先端有刺狀尖頭,胚珠2-6枚,生於大孢子葉柄的兩側,有絨毛。
種子紅褐色或桔紅色,倒卵圓形或卵圓形,稍扁,長2-4釐米,徑1.5-3釐米,密生灰黃色短絨毛,後漸脫落,中種皮木質,兩側有兩條稜脊,上端無稜脊或稜脊不顯著,頂端有尖頭。花期6-8月,種子10月成熟。
生長習性
蘇鐵喜暖熱溼潤的環境,不耐寒冷,生長甚慢,壽命約200年。在中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南部樹齡10年以上的樹木幾乎每年開花結實,而長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蘇鐵常終生不開花,或偶爾開花結實。
喜光,喜鐵元素,稍耐半陰。上海地區露地栽植時,需在冬季採取稻草包紮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溼潤和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乾旱。生長緩慢,10餘年以上的植株可開花。
盆栽
栽培訣竅:在早春結合換盆時,從母株基部側生的櫱芽(又稱吸芽)切割下來,待切口稍乾燥後上盆栽植。也可在春天到花卉市場選購鐵樹杆莖進行盆栽。
盆土可用腐葉土或泥碳土加上1/4左右的河沙和少量基肥混均配製,也可用腐葉土4份、園土4份、河沙2份混均配製。盆底墊放碎瓦片,以利排水。吸芽淺栽在泥盆中,澆透水後放置半陰處,待成活後逐步接受陽光。
初夏溫度升至20度後,新芽開始生長,抽出新葉,表明下部根須已長出,不能放在半陰處,否則新葉變得細長,抽出新葉,表明下部根須已長出,不能放在半陰處,否則新葉變得細長,影響觀賞價值,應放置於通風好、充足陽光處。生長期間澆水要充足,新葉旺盛生長時應經常保持盆土溼潤,並在早晚噴灑水,保持葉片清新。要注意盆內不能積水,否則會引起爛根爛莖;但盆土過幹,會使葉片發黃枯萎。
蘇鐵養護時應保持土壤水分在60%左右,澆水應遵循見幹見溼的原則。春夏季葉片生長旺盛時期,特別是夏季高溫乾燥氣候要多澆水,早晚1次,並噴灑葉面,保持葉片清新翠綠。入秋後可2~5天澆水1次。生長期每月可施1~2次施複合肥或尿素。尿素最好是用0.2%的水溶液噴施葉片作葉面肥,施葉面肥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每年早春施花生麩1次,花生麩可不用水漚制直接施於盆面上或埋於盆土裡。家庭每天煮飯前的洗米水,不要沾有油漬,用桶、盆盛裝,翌日作液肥澆灌,具有一定的肥效。
夏天每天澆1~2次水。秋後應適當控制水,一般3~4天澆1次水。冬天澆水間隙需更長些,少澆水,盆土可偏幹些為好。如持續過溼,易爛根使葉子發黃變焦。生長期間施肥,每月施1次40%稀釋腐熟豆餅肥加入0.5%的硫酸亞鐵。也可用生鏽的鐵釘、鐵皮放於土壤,任鐵質漸漸滲入土中,供蘇鐵吸收,使蘇鐵葉子翠綠。夏季要避免放在陽光處曝曬,冬季防凍保暖,0度以上能安全越冬。對於基葉枯黃,要適當修去老葉,讓它再生新葉。
食用價值
莖內含澱粉,可供食用;
藥用價值
種子含油和豐富的澱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藥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功能主治
葉:收斂止血,解毒止痛。用於各種出血,胃炎,胃潰瘍,高血壓,神經痛,
花:理氣止痛,益腎固精。用於胃痛,遺精,白帶,痛經。
種子:平肝,降血壓。用於高血壓。
根:祛風活絡,補腎。用於肺結核咯血,腎虛牙痛,腰痛,白帶,風溼關節麻木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葉、花1~2兩;種子、根3~5錢。
注意
蘇鐵種子和莖頂部樹心有毒,用時宜慎。
性味歸經
甘,淡,平,有小毒。 該物種為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和莖頂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後有頭暈、嘔吐。硫球群島居民食用由該植物製作的澱粉曾發生中毒,其症狀有無汗、嘔吐、失去知覺,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