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可以有多拼呢?記得在疫情的時候,武漢一對賣菜的夫妻,為了讓孩子可以安心上課,又可以照顧在身邊,他們把「案板」底下的空間變成了孩子學習的書桌。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表揚。
家長在孩子的培養方面從來都不會吝嗇,而是很周到,有的人為了孩子更好地上學,傾盡家產也要拿下學區房,這更是「瘋狂」。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
有這樣一家人在網絡上走紅,因為他們一家六口都在北京,卻住著一個40平方米的學區房,房子裡的空間很有限,再除去衣櫃等東西,已經剩不下多少地方了。這一家人就這樣一直生活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附近的學校上學。
因為地方太小,家裡人又多,所以夫妻倆不能同床,和孩子們之間也沒有隱私可言,除了簡單的布作為遮擋,沒有其他任何的物體用作遮蓋。
衛生間很簡陋,就在「大廳」和「房間」的旁邊,多少有些不方便。平常老人就帶著孩子在一邊睡覺,而這夫妻倆在另一邊睡著,沒有床,像是板子拼起來的一樣。兩口子睡在上面,看起來就很擠。
房間是那種老式的房子,牆面和地面都有些陳舊了,很難想像,這樣的房子竟然是北京的一個學區房。想必這一家人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否則也不會這麼將就。
但是,即使是一個四十平的房子,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也不便宜了,而且還是學區房,很多網友猜測,即使條件不怎麼好,這一家人估計也花了不少錢。所以有的人就說,與其在這裡將就,不如回老家或者更遠一點的地方,享受更好的生活質量。
這在家長看來是不成立的,因為為了孩子他們可以做出一切的犧牲。有的城市,住房緊張,而普通百姓又沒有錢買房子,於是,很多房東把房子隔了出來,變成好幾間小單間,叫做「隔斷房」,這種房子非常搶手,儘管隔音和生活都不太方便。
北京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夫妻倆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許多人都覺得,這樣太拼了。但是沒辦法,家長對學區房的執念從很早就開始了。
為什麼家長對學區房有「執念」?
▲ 有了學區房孩子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
有的地區會根據戶口劃分上學的區域,而因為學校的資質參差不齊,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選擇了在學區房上努力,為孩子爭取好的資源。
▲▲ 認為學區房可以讓人生走捷徑
比如有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住在了北京的學區房,離清華北大就更近了一點。仿佛住的地方和孩子將來的發展,一同綁定了,致使很多父母在學區房上拼命。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不能光靠學區房,自身學習能力等沒有提高,住在多好的學校附近都無用。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學區房」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允兒的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