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歡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今晚沒劇追:今天你追《安家》了嗎?
講真,孫儷主演的新劇《安家》上映來,一邊喜提熱搜,一邊爭議不斷。
孫儷這次演的是一場魔幻賣房大戲,一個以上海本土元素化的接地氣賣房中介,房似錦。
作為空降店長的房似錦像一劑開過光的雞血,口頭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簡直是賣房中介教科書般的存在。
甚至不少房屋中介領導,要求員工看劇寫讀後感學習賣房,也真的很拼了。
看完我驚了!賣房的套路有多深不可言喻。
想想那些年自己遇到的房屋中介,陷入自我懷疑,原來賣房子還有這種操作?
住62㎡五口之家
搬進奇葩跑道房
海清飾演的醫生宮蓓蓓是上海有名的婦產科醫生,夫妻二人雙博士畢業。
這麼優秀的兩個人,在上海打拼七八年,連一套像樣的兩居室都買不起。
一家五口三代同堂,擠在一棟1997年建成的62㎡板房裡,一住就是10年。
家裡亂得像雜物堆,老人常年睡客廳沙發,丈夫睡在客廳地上。
宮蓓蓓半夜下班回家都不敢開燈,怕吵醒睡在客廳的老公。
桌子連個辦公地方都沒有,只好抱著電腦躲進廁所,坐在馬桶上給學生改論文。
稍微一抬手就能碰到晾曬的內衣襪子,可想而知有多無比心酸。
即將迎來二胎的他們,考慮到實在住不下了,打算換套合適的大房子。
由於預算有限,夫妻倆前前後後看了幾十套,從肚子平看到肚子大還是沒找到滿意的房子。
就連帶看中介都吐槽他們:錢少、事多、態度鳥,這一家人,就是為了克我們而生的。
宮蓓蓓就想要一套客廳和主次臥都朝南,帶有儲物間,交通便利的學區房。
完全符合的房型至少要6.5萬/m²,對於這樣的高房價根本買不起。
眼看宮蓓蓓夫婦買房無望,就在這時,他們遇到了從員工手裡接下奇葩跑道房的房似錦。
十年都沒賣出去的奇葩戶型:上廁所要拐好幾個彎不說,經過電梯間和消防通道才能到達另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
房似錦去過宮蓓蓓家,完全知道她這一大家子的需求。
她相當自信地把毛坯跑道房裝修了一番,就約好宮蓓蓓去看房了。
看房時房似錦強烈要求夫妻二人分開看房,以女人感性為突破口,套路不得不誇。
改造後的跑道房,客廳簡約大方的木灰色調,整面落地窗採光充足,空間看起來寬敞明亮。
對於家裡有小孩的,更別說倆娃家庭,全屋收納少不了。
餐桌旁邊專門裝了個書桌給快上小學的孩子,半開放式廚房設計,能讓家長隨時兼顧孩子學習。
主臥朝南陽光充足,放了子母床,方便宮蓓蓓生產後奶奶照顧月子。
床頭暗藏燈帶設計,可以避免晚上起夜打擾到老人和寶寶。
客臥是砸掉非承重牆後隔出來的空間,孩子和爺爺可以住。
最特別的一間,需要穿過一條Z字型超長走廊才能到達。
房似錦沒有浪費門外的區域,她把這條走廊設計成孩子專屬成長畫廊。
走廊盡頭是給孩子父親打造的,遠離喧囂的臥室兼工作室。
雖然沒有窗戶,暗藏多處補充照明完全滿足生活和工作需求。
由於這間跑道房是頂樓,房似錦還設計了一個帶天窗的閣樓空間。
隱形遙控升降梯開啟後,誰看誰心動的暗臥星空閣樓,集書桌茶室休閒一體區。
可以說裝修後的奇葩跑道房,完全滿足宮蓓蓓一家的所有需求。
但一想到老二即將生產又要貸款買房,她猶豫了。
房似錦打起機智感情牌,給你一個你優秀、你值得、奮鬥夢想三連擊。
狠狠戳中了買房窘迫群體,對舒適溫馨家的渴望,命中了客戶對於「家」的幻想。
賣包子老兩口攢錢買房
房產證寫兒媳婦名字
在上海賣了大半輩子包子的嚴叔和嚴嬸,終於攢夠錢準備給結婚的兒子買房。
在父母眼裡,有了房才真正算在上海落地生根,不然老覺得是飄著。
老兩口每天夜裡兩點爬起來,和面剁肉餡忙到早上十點。
嚴嬸還自己笑著說,咱也是上班族,八小時工作制。
房似錦答應宮蓓蓓幫她出手現在住的舊房,從同事手上翹來嚴叔嚴嬸這單準備自己帶看。
她採用集中看房方式,請來房託製造搶房假象,給老兩口施壓。
發子孫的吉利房子,住的一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成了嚴叔老兩口買房「沾光」的決心。
原本就是估值320萬的房子,讓宮蓓蓓虛高8萬掛出,再假裝協商房東優惠8萬零頭。
房似錦明知道老兩口的辛苦錢,是一個包子一個包子掙出來的。
還忽悠的老兩口以為撿到便宜,當場堅定這房子我要了。
籤約時,嚴叔嚴嬸的兒子提出要在房產證加上兒媳婦名字。
另一個店長徐姑姑看兒媳婦作態不靠譜,擔心日後賠了房子無錢養老。
好心提醒老兩口可以貸款,付部分首付,讓兒子每月還貸款。
房似錦可管不了這麼多,宮蓓蓓可是需要這筆賣房錢買奇葩跑道房啊。
她立馬嚇退老兩口:貸款利息至少要120萬,一塊五的包子要賣80萬個才能還清。
老嚴夫婦最終決定全款買房,並寫上了兒媳婦名字。
從最新劇情來看,怕是養兒不孝,苦了一輩子攢錢買房白白便宜了親家母。
嚴叔和老伴最終退掉了租住的房子,離開上海,去小城市謀生。
迷信土豪老闆偏愛兇宅
買房只看風水
做生意的黃老闆迷信大師算卦,為了化解血光之災,要麼找一間剛發生命案的房子。
要麼僱一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人,做替死鬼。
兇宅只有一個要求:必須要七七四十九天內新鮮的。
嚇skr人的操作,被隔壁中介吐槽「只要顧客有需要,房店長可以現殺」。
機會來了,房似錦自己圖便宜租住的房子正是一間兇宅。
每天半夜回家,自己差點沒嚇死的房子,正愁砸手裡賣不出去呢。
公攤面積小,小區容積率低,室內乾淨整潔,黃老闆質疑房子陰氣不夠?
房似錦沒在怕的。
這間裝修超過十年的舊宅問題頗多,被房似錦活脫脫說成一間鬼屋。
窗戶密封條老化說成「夜裡風聲像哭」,水管生鏽堵塞說成「下水道會自己咳嗽」,開空調熱脹冷縮櫃門變形說成「衣櫃門會自己打開」。
陰氣包裝得生動形象,黃老闆相當滿意,買它!
入住沒多久,黃老闆走鴻運發大財,準備入手第二套大房子。
黃老闆買房只有一個需求:風水好。
房似錦帶看,無論多好的房型,只要風水大師說「漏財」,黃老闆一律pass。
看房費10萬一次的風水大師,號稱陽宅布局、祖墳勘測、摸骨合婚樣樣精通。
其實是個想和房屋中介合作的忽悠大師,專坑上海迷信八字的有錢人。
不管是封建迷信還是人生信仰,黃老闆把風水大師當作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房似錦把事先與大師通話的錄音放給黃老闆聽,告訴他大師有詐騙犯罪前科。
直言不諱的拆穿了風水大師的騙局, 最終被黃老闆怒斥毀了自己的信仰。
《安家》裡的房似錦對比徐姑姑聖母瑪利亞,就是這麼強勢!
不少網友在線吐槽:人設不討喜、賣房套路深、做人不厚道等問題。
其實《安家》是一部改編自日劇的翻拍劇,原劇名為《賣房子的女人》。
相比國劇女主房似錦的人設翻車現場,原版日劇女主讓人不得不誇。
同樣是一個賣房子的女人在到處賣房子的故事。
買下日劇版權的《安家》,雖然劇情做了本土化設計,但翻拍效果目前不及2016年原版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日劇女主是一個面癱無笑容,自帶「go」特效的戰鬥型人格。
與世俗對立的獨立女性形象,在大家眼裡的孤僻冷漠,極度不合群。
表面是氣勢洶洶只會瞪眼的女魔頭,實際是個執行力max驚人的「人形電腦天使心」。
這個叫三軒家萬智的女主,可以說是全日本最會賣房的女人。
通過幫助客人實實在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賣出房子的故事。
省下50%預算
搬進有奶奶記憶的小家
經常值夜班的土方彌生醫生夫婦,把無瑕顧及的兒子蒼穹託付給奶奶照顧,直到老人家過世。
事業家庭兩邊忙的父母,為了讓蒼穹走出陰影,決定要換一處離醫院不遠的大房子。
預算一億日元內,室內帶有樓梯和島臺廚房,三室一廳一廚的新建獨棟。
長期與孩子缺乏溝通的父母認為,只要室內帶樓梯,孩子就一定會穿過客廳上二樓。
即使不用說話,也可以進行親子間的交流。
而對著樓梯的廚房島臺,不僅做飯時可以隨時和孩子互動,還可以開家庭聚會。
但彌生醫生卻忽略了,兒子即使穿過客廳上樓梯時也是寂寞的。
三軒家在一次看望醫生夫婦兒子的過程中發現,蒼穹臥室牆畫中滿是奶奶和枇杷樹。
奶奶離開後,懂事的蒼穹已經習慣自己一個人吃飯睡覺,這讓年幼的他睡覺時極度缺乏安全感。
三軒家沒有按照醫生夫婦需求給他們找大房子,反而找了一間看著破舊的二手小房子。
只需5000萬日元,離車站遠,坡又陡,客廳過大。
這間不好出售的一室一廳公寓,在三軒家看來最合適彌生醫生一家三口了。
離醫院走路只需要三分鐘,站在公寓陽臺上就能看到對面醫院的天台。
在醫院值班的父母和獨自在家的孩子,只要站在陽臺上揮揮手就能看見彼此。
三軒家提前把這間空房,按照奶奶家老宅的陳列布置,全部還原在這個二手房裡開放的LDK空間。
當父母在客廳辦公時,兒子可以坐在他們回頭就能看見的餐桌區畫畫。
只有一間臥室的小房子,必須一家三口睡在一起,這讓蒼穹感到十分開心。
三軒家親手移栽的一顆老宅枇杷樹,更是讓孩子感受到新家有奶奶記憶,充滿親情回憶。
三軒家萬智能懂客戶真正需要的,並非是一處設備豪華的新建獨棟別墅。
而是一個上班地點離兒子不遠,相互能感受家庭溫暖,有奶奶記憶的空間。
瘋狂啃老20年不出房門
宅男變百年房東
看上去生活安逸的老夫婦,執意要賣掉正在居住的二層獨棟。
換掉這套掛牌價5000萬日元的房屋,入手一套預算最多2500萬的二手房。
奇怪的是,老夫婦對房屋空間和地點沒有任何需求,只要價格足夠便宜。
三軒家直覺此事不簡單,再次拜訪了老夫婦家。
她故意製造火災假象,引出了20年閉門不出的兒子良樹。
玻璃心的良樹大學畢業後職場不順,辭職後便一直把自己關在屋裡。
這20年來父母羞於啟齒,在鄰居面前抬不起頭來,只能撒謊說兒子去了海外工作。
母親一日三餐每天把飯按時端到房間門口,就連良樹上廁所和洗澡也都是等父母睡了。
老夫婦嘗試各種努力想讓兒子走出來,現在已經放棄了。
只希望搬到簡單的房子裡,把賣房剩下來多餘的錢,留給兒子日後生活。
三軒家憑經驗找到了一處離地鐵雖遠,但兩室一廳一廚房只要2500萬日元的房子。
公寓入口處設有快遞箱,良樹不需要接觸到快遞員,即可接收包裹。
屋內還有可以不出門就能達到運動目的的攀巖牆壁,這樣牆體變厚,更加不用擔心隔音問題。
三軒家還推薦老夫婦,一同買下隔壁對門2000萬的一室一廳用來出租。
「如果能保證這套房子有租金收入,即使您二位百年之後,令郎也可以閉門不出直至100歲。」
對於父母期望兒子重回社會,對於鄰居背後議論的孤獨終老,三軒家毫無多言。
她尊重蟄居人士的生活方式,並為良樹找到了最適合他的「蟄居城堡」。
搬新家後作為房東身份的良樹,在博客更新自己蟄居生存方案深受歡迎,並在3年後出版成書。
良樹不僅接受了電視臺採訪,甚至感慨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
極簡主義「斷舍離」
愛上囤積癖
齒科工作的夏木櫻,在父親死後用遺產買了一間地段一流的中央公寓。
她突然找到三軒家想把這間房子出售,在不考慮換大房子的前提下,只想讓自己活得輕鬆些。
三軒家按照慣例考察房屋情況,一開門分分鐘到達垃圾堆的趕腳。
夏木櫻的生活空間在外人看來簡直是一場災難,完全不想扔掉任何一件帶有回憶的物品。
即使這樣,三軒家依舊承諾:這個房子我一定會賣掉!
與此同時,另一位以「斷舍離」為生活哲學,極簡主義男士也找到了三軒家。
對於阿博來說,三室一廳的房子實在是太多餘了,廚房和庭院幾乎都用不上。
衣服用一個紙箱子就能裝完,睡覺工作全部在進門的起居室就能搞定。
由於沒有任何家具的空間對他來說實在太大,根本無法靜下心來。
他想換一套交通方便,在市中心的小房子。
阿博父母去世後,開始扔家裡東西的時候,感受到了心靈的自由,仿佛才看清了真正的自己。
在他看來:生活,就是要拋開身外物,人際關係也是一樣,所以連女朋友也拋棄了。
巧的是,符合阿博房屋需求,地段一流中央公寓的屋主夏木櫻,竟然是當年被他拋棄的前女友。
舊情復燃的二人,依舊因為生活習慣和理念的不同痛苦不堪。
一個就想扔東西,一個總有各種捨不得扔掉的理由,再一次面臨分手。
意料之中的三軒家,順勢向夏木櫻和阿博推薦了一間正常一家人住不下的房子。
雖然是具有很高實用性的三層建築,屬於名副其實夾縫中生存的狹小住宅。
一樓是阿博符合簡主義的房間,只有3張榻榻米大小,靠牆兩側有可以藏衣物的收納櫃。
三層是一個6張榻榻米大小的一居室,這個空間可以讓夏木櫻無需改變,繼續享受被紀念物包圍的生活方式。
二樓是則是二人共用區域,簡約的水槽和廚房,可以一起用餐和休閒娛樂,鞏固感情的公共生活空間。
在三軒家看來:價值觀不同的兩個人,在保留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一起生活,就是要把各自空間分開留有私人空間。
房子的終極意義
賣的是「家」不是房子
「人與房子」背後的關係
可以說,不管是《安家》還是《賣房子的女人》,都是在研究人與房子背後的關係。
由於國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國產劇《安家》在日劇基礎上,融入了不少本土化熱門話題:
買不起的學區房、為買房子假離婚、房本上要不要寫兒媳婦名字、拆遷索要巨款的釘子戶等等。
同樣是有錢丈夫給小三買房的故事:
《賣房子的女人》中的三軒家,面對原配妻子的質疑,直接指明:
我們的工作是賣房子,是為他們準備舒適的房子,不是幸福的傳道士,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能做。
《安家》中的房似錦,私自接下這單生意, 為了讓有錢丈夫和小三有個了斷,把賣出的這套房子當作二人的分手費。
不說對錯。
一個選擇尊重包容他人的生活觀,一個試圖通過自己的工作職責對他人生活有所改變。
買房子其實是「買生活」
三軒家總是在告訴客戶:你的人生為什麼需要這套房子?
在她看來,她賣的不是房子,而是有靈魂的「家」,是入住房子後幸福妥帖的生活方式。
她希望客戶在找到適合自己房子的同時,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關係惡劣的婆媳分開生活,一同居住。
一棟有兩個門出入的完全分離式公寓,可以讓生活習慣不同的一家人在同一遮雨的屋簷下好好相處。
枯燥嚴謹的出版社校對,在搬離破舊的木質灰泥公寓後,才發現自己內心住著卡哇伊的童話世界。
奉行獨身主義的單身女記者,在搬進新家後迎來了桃花運。
咄咄逼人不敢靠近的她,遇到另一半後變得開朗溫柔,新生活安閒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似乎都和房子捆綁在一起,為房所困的背後,是無奈的高房價。
其實對於買房者而言,沒有最好的房子,只有最適合的房子。
並不是說,追求好地段、明星戶型或者公認好的戶型就一定適合自己。
說到底房子是用來住的,住得舒服,滿足你的生活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你想要的房子並不是你需要的」
日劇總是在強調「你想要的房子並不是你需要的房子」。
可以說在房產經紀人眼裡,房子絕不是一件等待被出售的產品,而是一種心理需求。
普通房屋中介只是為了賣房子,而好的中介一定是會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需求,甚至你自己都沒意識到的需求。
就像三軒家懂得客戶內心真正的需求,甚至連客戶自己都不知的需求,她也能洞察到。
10年前的金融危機後,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數量直線下降。
擁有兩套衛浴,所謂面向外國人的房子很難出售,卻非常受孩子超級多的日本大家庭歡迎。
夢想被奪走的傷殘芭蕾舞演員,需要的不是一間看似舒適豪華的無障礙房。
可以在二樓好好生活,在一樓享受芭蕾繼續夢想的房子。
正是這樣的行為理念和服務初衷,在她看似冷漠絕情的誇張行為下,處處透著溫暖和責任。
相比《安家》中的房似錦,雖然銷售能力爆表,但少了些治癒溫情和勵志的正能量。
通過房子可以看透人生百態,但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放幸福,那個地方一定「家」。
我想這也是國產劇《安家》的意義本身:每個房子都有它命定的主人。
劇集過半,原生家庭房似錦人設依舊爭議不斷,你來說說你怎麼看?
一顆歡真心希望她是一個上海接地氣的「三軒家萬智」,後續走向如何一起期待吧!
在線避坑,也來聊聊你們買房遇到的奇葩中介和奇葩招數。
▼
來源:住範兒原創
編輯:一顆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