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的職業生涯中,難免會遇到幾個大出血的患者。
止血藥是臨床搶救生命,治療疾病時極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藥物之一。
護士是醫囑的執行者,是病情的觀察者,更應該熟悉常見止血藥的相關知識,做到迅速配藥,合理注射,為搶救生命爭取寶貴的時間。
根據科室的常用止血藥物,本人整理了一下止血藥物的相關資料和常見誤區,希望可以和各位護理同仁們一起分享。
(圖片由作者提供)
問題一:血凝酶和凝血酶機理一樣嗎?
臨床上常用的止血藥物是尖吻蝮蛇血凝酶、凝血酶凍乾粉、白眉蛇毒血凝酶這三種。
一次在某科室,偶然間看到出現尖吻蝮蛇「凝血酶」字樣的時候愣了一下,對於「血凝酶」和「凝血酶」的區別,我一直傻傻分不清,總覺得名稱相近,容易記錯。
但對名稱我認為還是有必要查一查。但實際上二者的區別還是蠻大的,二者的主要不同點如下:
凝血酶和血凝酶兩種藥物名稱相近,容易混淆,也是最容易出現差錯導致醫療糾紛的藥物。特別在搶救過程中,醫生下口頭醫囑時,謹記!謹記!
除此之外,CNKI 對於尖吻蝮蛇血凝酶和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使用導致過敏反應的案例已十分多見。
問題二:維生素K1易與哪些藥物產生反應?
維生素K1與苯妥英鈉混合2小時後可出現顆粒沉澱,與維生素C、維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現渾濁。與雙香豆素類口服抗凝劑合用,作用相互抵消。
維生素K作為脂溶性藥物,其特點表現為吸收快,起效迅速,體內代謝慢,作用時間長等。這些因素導致易與某些藥物產生反應或降低維生素K的藥效,牢記!
問題三:垂體後葉素應用後有哪些不良反應?
用藥後可引起血壓升高、心悸、胸悶、心絞痛、尿量減少、面色蒼白、出汗、噁心、腹痛等反應,還可以有血管性水腫、蕁麻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停藥並對症處理。
垂體後葉素的不良反應頗多,症狀群甚至達到數十種!
護士應密切觀察,及時詢問患者有無不舒適的感覺:「你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特別是對於過敏反應,稍有疏忽,就會錯過搶救時機,必記!
問題四:氨甲環酸是臨床常用藥之一,在什麼情況下無效呢?
氨甲環酸對癌症出血、創傷出血及非纖維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無效。
重點關注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一經發現,立即報告醫生。
啟示
出血一般為疾病的伴隨症狀,可表現為嘔血、咯血等。在病情進展過程中出現。
在應用止血藥時,常可同時應用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
因此,治療與護理過程中,應密切注意「三查十對」,除了確保藥物使用劑量和方法準確無誤外,還應注意到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是夠存在「1+1>2」或「1+1<2」的增強或減弱效果;
是夠存在致死或致殘的不良反應等等,都是我們不可不注意的病情觀察要點。
特別是對於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使用更應該額外注意過敏性休克的發生。
參考書籍:
1.《護士安全用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