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物理題或是化學題的時候,我們對「質量」的理解可以等同於「重量」,比如說「這個物體質量XX克」,或是,「A跟B反應之後生成質量XX克的C物質」。
而在我們平時日常對話的語境中,「質量」這個詞往往用在對某件東西的優劣評判上,比如說,「這個牙刷的質量太差了」,或是,「樓主,這件事的完成質量你要把關下呀」。也就是說,在不同的領域,即便是同一個詞,那麼它所代表的含義也會有差異。
因此,「星座」這個詞,在天文學領域與佔星學領域,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天文學領域,「星座」指的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恆星的組合,它只是作為劃分天體及星區的標識,以便於觀測研究,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但是,在佔星學領域,「星座」很重要的一個功用是「象徵」或說是「意象」,它是千百年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集合與傳承,而與之相似的,就是我們中國的十二生肖,同樣都是以象徵及意象作為理解與解讀的要點。
那麼,那些個半點佔星學常識都沒有的媒體或個人,會時不時拿出來炒冷飯的蛇夫座,基本都是拿了「星座」的天文學含義,然後錯誤地套用在佔星學領域來大作文章。
畢竟星體都是處在運動的過程的當中,地球也不例外,在千百年相互運動的過程中,某些星座剛好步入了黃道的軌跡內,也不足為怪,這次可以是蛇夫座,下次可以是鳳凰座,下下次可以是天龍座。也許再過個百來年的,蛇夫座轉出了黃道軌跡,然後呢,那些以為是屬於蛇夫座的人豈不是又要哭了?
這就好比十二生肖中,莫名其妙插入一個屬鴨的生肖,然後一群媒體信誓旦旦地說某年應該是鴨年,你不是屬X生肖,而是屬鴨的。這誰信啊?而為什麼十二生肖千百年傳承到現在一直沒變過,或是幹嘛不加入些莫名其妙的屬相?這是基於象徵(意象)及文化傳承的緣故,並且根植於華夏地域集體無意識當中。同理,在佔星學領域的「十二星座」,其劃分亦是基於長期的天文觀測、曆法校驗及生活實踐所得,並結合「象徵」與「意象」等要素,歷經千百年的檢驗以及不斷的融合發展,才傳承至今。
至於蛇夫座什麼的,還是好好先待在車田正美老師的聖鬥士漫畫當中吧。
綜上所述,大天秤大天蠍大射手始終閃耀每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