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抗蟲玉米可增產量8%至16%,但仍難進市場

2020-12-06 網易科技

(原標題:抗蟲玉米 緣何難以產業化)

轉基因抗蟲玉米。  視覺中國 圖

文/吳楠

儘管坊間對於生物育種新技術的爭議從未停止,但作為與「大飛機」同等重量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玉米、大豆等相關農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仍在行進中。

在此背景下,能否有新產品在「十三五」期間落地,已成為業界與坊間頗為關注的焦點。

只不過,如何推進相關技術發展,還有諸多問題懸而未決——政策缺陷、產業發展、公眾認知——遠不止「安全性」爭論這麼簡單。

效果明顯

抗蟲玉米仍難進市場

9月6日,長春市西南,位於公主嶺的玉米、大豆試驗田中,一株株玉米已近成熟,挺立的莖稈與寬厚的綠葉,簇成一片片「青紗帳」。

走進帳裡,田地被人行的道路分割成塊狀的方陣,每一個方陣,都有著不同的標牌。

這裡的玉米,是由各研發機構委託種植的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實驗品種,及其相應品類的普通產品「對照組」,秋季收穫期將近,所有玉米正等待著被收割、被「揀閱」。

某種意義上說,能夠進入這片田地的試驗階段新品種玉米,都是「成功者」。因為在進入大田種植實驗前,它們已經過了層層篩選,從遺傳轉化、品種選育開始,至少已經過了七八年的實驗過程。

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郝東雲眼中,採用先進生物育種技術的玉米有著極為鮮見的優勢——玉米田中,普通品種玉米的葉片與果實上,能夠看到清晰的蟲眼乃至活蟲,蟲蝕嚴重的位置,玉米稈甚至已被咬折;而就在相隔不足5米的抗蟲玉米上,幾乎看不到明顯的蟲咬痕跡。

造成這一差異的,正是生物技術育種的效果:東北作為中國玉米主產區,最易受到的蟲害為玉米螟。通過生物育種技術,人們可以生產出專「克」玉米螟的玉米,在不改變玉米其他性狀的同時,減少病蟲害對於玉米生產的影響。

郝東雲表示,抗蟲玉米可間接增加玉米產量8%至16%,並大幅減少農藥的使用。

這一效用,已在抗蟲棉花的推廣中得到證實。

據統計,截至2015年,抗蟲棉花累計推廣4億畝,佔國內市場份額95%,減少農藥用量40萬噸,經濟效益約450億元。

然而這不意味著,田地中的試驗玉米品種能夠成功通過所有檢驗,走向市場。按照我國現行農作物的管理辦法,轉基因作物在商業化種植前,不僅需要獲得安全證書,還需要獲得品種審定證書、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

實際上,自從生物技術育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以來,國內尚無新研發的相關農作物得以進入國內市場,這顯然與「提高農業生物研究和產業化整體水平」的專項目標不符。

安全無憂

抗除草劑大豆有望面世

儘管官方從未對相關產品的產業化進程緩慢做出解讀,但坊間的猜測早已取得一致:生物技術育種的公眾爭議巨大,其中,爭議最大的仍是其產品的安全性。

在9月初舉辦的媒體研修班上,農業部科教司生物安全與智慧財產權處處長林祥明亦再次強調,轉基因產品是迄今研究最為深入、檢測最為全面、監管最為嚴格的一類農產品,獲得相關安全證書的農產品並無安全問題。

在農業生物領域科學家張世平眼中,由於可以少施農藥等原因,其產品較普通食品甚至更為安全。以抗蟲玉米為例,不抗蟲玉米為抵抗蟲害必須噴灑大量農藥,而被害蟲啃咬過的玉米,很容易因雨水侵蝕發生黴變,產生強致癌物黃麴黴素。

而在問題的另一面,儘管相關作物產業化未獲決定性進展,中國已為產業化積攢了大量核心技術與專利。

「從批准的專利數來看,1980到2014年,美國是第一,中國第二。2014到2015年全範圍裡,以水稻為材料發表在CNS(指Cell、Nature、Science三大科技雜誌)上的論文,全球是16篇,中國佔11篇。」 中國工程院士、生物技術育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工程師萬建民介紹,重大專項中,既有植物也有動物,主要品類為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豬、牛、羊,從研究水平看,我國的整體研究正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

只不過,研究所中的成果,並未能轉化成經濟效益——以大豆為例,2015年,中國進口大豆達到8169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絕大部分均為抗蟲、抗除草劑大豆,而相應的品種卻未獲準在中國種植。類似「能用不能種」的處境,同樣發生在玉米等作物中。

萬建民坦言,產業化的順利與否,首先取決於產品本身是否過硬,能否同時打敗國外產品。從目前看,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蟲水稻有足夠的優勢。

與此同時,中國研發的新品種,還將具有本地化優勢,張世平介紹,農作物的害蟲有地域性,如亞洲玉米螟。國內企業可以針對中國的市場,專門研發相應的抗蟲產品。

「作為重大科技專項,如果十三五期間還沒有產品上市,那將會是非常難堪的一件事。」有專家表示,作為與「大飛機」同等重量的科技專項,至少應有一兩個品種商品化,否則將意味著該專項的推進失敗。

「我覺得產業化的突破口,應該是抗除草劑大豆,還有抗蟲玉米。」萬建民表示,中國每年進口大量大豆,因此有此類產品的需求,同時該類產品的技術亦日趨成熟。與此同時,作為加工原材料和飼料的大豆與玉米,也符合我國生物技術育種推進從「非食用」到「間接食用」再到「直接食用」的三步走計劃。

政策障礙

標識標準向科學轉軌

在技術積累的同時,相關產業政策也在為產業化進行著改變。

2015年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種子法》修訂案,其中對生物技術育種作物的審批、管理等問題做出了進一步明確。而此前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對相關監管做出了更詳細的規定。

等待修改的,還有涉及食品標識的行政管理辦法。如按照我國現有的標識規定,相關產品必須「定性標識」,即產品中含有相關成分就需要標識。在越來越靈敏的檢測手段下,這種要求已不符合實際,亦有悖於世界各國現有管理辦法。同時,面對多數在市場散賣的番木瓜,統一標識也很難實現。

對此,林祥明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動轉基因食品由定性標識改為定量標識。這也標誌著我國產業政策正轉向更為科學、理性的方向。

「十三五的科技創新規劃公布以後,不等於產業化就指日可待,中間的障礙、問題還很多。」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表示,產業化需要民眾尤其是管理部門官員的觀念進行轉變,同時,不適於產業化發展的法律法規,也應該進行調整。如我國現行的部分安全評價、品種審定規定,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沒有科學根據,「最近要儘快地把品種審定這個事明確,不能發了安全證書以後,再回過頭來搞三五年的品種審定,這是沒有道理的。」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白鑫_NT4464

相關焦點

  • 中國允許12種轉基因玉米進口
    (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日前,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截止到2014年6月16日,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在125.2萬噸進口美國玉米及其製品中檢出MIR162轉基因成分,對這125.2萬噸進口玉米及其製品,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均依法作出了退運處理。 中糧集團是國內少數獲準可以進口玉米的企業之一。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再獲生物安全證書,應用範圍拓展至全國
    此前在北方春玉米區獲批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品種DBN9936和DBN9858,又獲得了黃淮海夏玉米區、西南玉米區、西北玉米區、南方玉米區的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有效期為2020年12月29日至2025年12月28日。
  • 大北農:轉基因玉米品種審批有望加快,可針對草地貪夜蛾
    2月7日,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北農」,002385)發布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稱,公司DBN9936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已獲批農業農村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是接下來還需要農業農村部頒發品種權的相關證書之後才可以正式推廣。
  • 三連板荃銀高科:曾承擔「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
    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2020.01.07 20:45【三連板荃銀高科:曾承擔「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項目」】荃銀高科披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表示,農業農村部此前在將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 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予以公示,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年前,一位做轉基因玉米的資深人士姜適實 (化名) 就向筆者談起過這事,當時他說, 「今年5個億,明年50個億麼?」事實上,今年的防控,國家財政會花多少錢還不清楚,不過「預案」提到,今年的「蟲源基數大」、」北遷時間提早「、」發生面積擴大「,預計要擴散蔓延至黃淮海等北方玉米區,威脅50%的玉米種植區域,全年發生面積在1億畝左右。
  • 轉基因種業專題報告:國際轉基因種業發展歷程的啟示
    而美國主要作物的轉基因種子能如此快速的提高市場空間是因為轉基因種子解決了多年以來種植戶們遇到 的難點和痛點,比如作物蟲害、病害和難除的雜草。2.1.在 1996 年,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為玉米總面積的 4.4%,轉基因大豆為大豆總面積的 7.4%,轉基因棉花為棉花總面積的 16.8%,而三種作物的轉基因種植面積只佔美國作物總面積的 3.21%。
  • 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
    轉基因玉米的氣象奧秘 你知道嗎?再比如抗蟲轉基因玉米抗蟲轉基因玉米,可以對付危害嚴重的草地貪葉蛾。轉基因玉米目前還處在科研實驗階段,現在我們並不能在市場上見到它們。目前我們國家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兩種:抗病的木瓜和抗蟲的棉花。
  • 袁隆平: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研究要特別小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在北京舉辦的高層發展論壇上稱,轉基因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現在大家關心的食品就是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大家要特別小心謹慎,大家要多做實驗,在科學上證明它沒有問題,才能夠釋放出來、投放市場。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兩者安全證書有效期均為2020年6月11日至2025年6月11日。根據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資料顯示,DBN9858通過農桿菌介導法將目的基因轉入受體材料中,目的基因epsps來源於土壤農桿菌,其表達產物可使轉化體耐受草甘膦除草劑;目的基因pat來源於綠產色鏈黴菌,其表達產物可使轉化體耐受草銨膦除草劑。
  • 三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十年來首次獲生物安全證書
    安全證書有效期均為2019年12月2日至2024年12月2日。重要性狀上取得突破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雙抗12-5玉米和DBN9936玉米是國內首批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品種。其所擁有的抗蟲、抗除草劑性狀能夠有效應用於農業害蟲控制和雜草防除。原農業部曾於2009年向國產轉基因植酸酶玉米「BVLA430101」頒發安全證書。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
    根據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資料顯示,DBN9858通過農桿菌介導法將目的基因轉入受體材料中,目的基因epsps來源於土壤農桿菌,其表達產物可使轉化體耐受草甘膦除草劑;目的基因pat來源於綠產色鏈黴菌,其表達產物可使轉化體耐受草銨膦除草劑。該品系將作為抗蟲玉米庇護所材料使用,與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品系配合,以延緩玉米害蟲抗性的產生。
  • 官方嚴查非法轉基因種子,業內:獲批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或有契機
    春秋兩季是種子市場交易旺季,大田作物中的玉米、水稻、大豆種子交易集中在春季。東北三省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玉米、大豆的主產區,全國糧食總產逾五分之一來自東北三省。非法轉基因種子現象曾不時出現。2018年3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的通知》提到,堅決打擊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和非法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行為。
  • 荃銀高科:曾承擔「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項目」
    公司關注到,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根據《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將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予以公示,目錄中包含兩個玉米品種和一個大豆品種。公司作為種業企業,於2015年牽頭與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農業部「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項目」。截至公告日,該項目已實施完畢,相關驗收材料已提交至農業農村部。
  • 荃銀高科: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 12-5』產業化研究項目已實施完畢
    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根據《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將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予以公示,目錄中包含兩個玉米品種和一個大豆品種。公司作為種業企業,於2015年牽頭與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農業部「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項目」。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該項目已實施完畢,相關驗收材料已提交至農業農村部。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 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提速 三大央企已經布局
    步伐加快  在這次關於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的發布會上,「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一步聚焦轉基因發展戰略重點,其中包括以經濟作物和原料作物為主的產業化戰略,加強棉花、玉米品種研發力度,推進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等重大產品的產業化進程。  多位種業專家認為,廖西元透露的要推進新型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產業化的信息,並不是打官腔。
  • 如何分辨轉基因玉米?
    、「人」賦異稟的品種,比如可以生吃的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等等,這些爭奇鬥豔的玉米品種俺們祖祖輩輩都沒見過,肯定是轉基因的啦。中美洲的原住民們培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玉米,如爆裂玉米、硬質玉米、粉質玉米、馬齒玉米、甜質玉米、有稃玉米等等,如果把這些形態各異的玉米擺在某些人特別是翠芬們面前,他們簡陋的腦迴路中肯定會浮現出一個詞彙:轉基因。 培育玉米品種用得上轉基因技術嗎?一般來說,雜交技術就夠了。
  • 國泰君安證券:當轉基因玉米來敲門
    2)技術儲備充足,以隆平高科、大北農和浙江大學為代表的企業與科研單位已經做了充足的科研儲備,本次公示的玉米命名基因主要為抗蟲和抗除草劑,具備推廣商業價值。3)目前國內進口的大豆和玉米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轉基因品種。事實上,從我們草根調研來看,在我國東北,已經有很大比例的玉米攜帶了轉基因玉米種子的基因信息。
  • 12排的玉米是非轉基因的,多於12排的玉米是轉基因的?這消息不靠譜!
    又到了吃玉米時節了,為了健康請瞪大自己的眼睛。註:1,最下面那個是12排(不是轉基因的);2,中間那個是14排;最上面那個是16排,都是轉基因的。 超市玉米實拍圖 該玉米是16排的,這是轉基因玉米?
  • 種業專題報告: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近,龍頭公司共享行業擴容
    2018 年美國轉基因應用率 93.3%(大豆、玉米、 油菜均值),巴西轉基因應用率 93%,阿根廷接近 100%,加拿大 92.5%,印度 95%,這些國家需要通過新作物審批、 商業化運作或現有品種針對氣候變化、抗病抗蟲等性能的升級來進一步提升轉基因應用率。
  • 農業部發布16項轉基因生物安全相關國標 含多種PCR定性方法
    近日,農業部公告第2630號發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術語》等16項標準業經專家審定通過,現批准發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自2018年6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