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穿倉記:投資者大多不懂期貨 被理財經理推薦購買 | 稜鏡

2021-01-20 騰訊理財

與外界觀感不同的是,他們的投資風險偏好並不高;相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平時只買四大行的銀行理財,連地方銀行的產品都不會考慮。


作者|周純 編輯|楊顥

出品|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原以為買原油寶就像買彩票,最差不過一句謝謝惠顧,萬萬沒想到,刮出來個罰款100萬。」


這一句投資人維權群裡的心酸調侃,道出了如今數萬名原油寶投資人共同面臨的窘境。


「原油寶」是中國銀行旗下一款掛鈎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因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WTI原油期貨合約」於4月20日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跌到驚人的-37.63美元/桶,在中行確認這一價格有效之後,原油寶的多頭投資人除了虧光本金,還倒欠銀行兩三倍於投資本金的債務,遭遇嚴重「穿倉」。


這一結果不僅遠超出了投資人的認知,也令公眾譁然,社交媒體上甚至掀起了一股研究「原油期貨到底是個啥」的熱潮。而很多投資人也是在事發之後,才意識到自己購買的並不是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但顯然,為時已晚。


《稜鏡》近期對話了數名「原油寶」的大額投資人,他們的投資金額在幾十萬至幾百萬元不等,最多的一名投資人光本金就損失了620萬。他們此前對原油期貨類產品知之甚少,都是今年3月份才開始抄底買入,不斷下跌的油價讓他們越陷越深,直至搭上全部身家。


他們向《稜鏡》詳細講述了各自投資「原油寶」的經歷,並部分還原了4月20日當天的操作細節。


與外界觀感不同的是,他們的投資風險偏好並不高;相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平時只買四大行的銀行理財,連地方銀行的產品都不會考慮,有的甚至連P2P這種相對激進的理財方式都沒有聽過。


3月抄底入場,多為理財經理推薦


儘管中行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帳戶原油業務(紙原油),但真正讓「原油寶」進入公眾視野還是在今年3月。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WTI原油期貨合約一路走低,在3月3日至3月9日期間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價格由48美元/桶下跌至28美元/桶附近。一時間,市場上抄底原油的聲音不絕於耳,銀行也趁機加大了相關產品的宣傳力度。


家住廣東的李小姐家裡從事潤滑油生意,年前屯了大量的貨,因為油價波動,囤貨在年後遭遇了大跌,生意也遭受了一部分的損失。在客戶的推薦下,加之對於油價走勢的判斷,她和家人在3月份開始投資紙原油產品,一開始是在工商銀行帳戶買入。但由於3月中旬起工行帳戶能源中北美原油和國際原油多單無法成交,她們隨即轉入中行進行投資。


「我們一直觀察,看油價一直跌,大家都是這種心理,就想抄底嘛!」李小姐對《稜鏡》表示,她大致閱讀了一下原油寶的產品協議,裡面提到產品無槓桿,還有50%的警示線和20%的平倉線,覺得應該沒什麼風險,就開始把大筆資金都投入進去。

原油寶帳戶裡顯示報警比例和斬倉比例


她告訴《稜鏡》,除去之前已經平倉的部分,她和家人在原油寶的帳戶裡的本金還有620萬元。如今,帳戶餘額清零,還倒欠銀行幾百萬元。


今年60歲的隋先生是《稜鏡》對話的投資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他是中行的老用戶,3月份在中行理財經理的推薦和幫助下,他下載了中行「E融匯」APP,第一次知道了原油寶這個產品。對方告訴他,這個產品最低可以只買0.1桶,入門非常簡單。他當場就以每桶300元左右的價格買入了40桶。


然而,隨著油價越來越低,隋先生只能逐漸加倉來回本,於是越買越多,也越虧越多。到事發前,他的原油寶帳戶裡持倉9812.9桶,總投入180萬元,這還不算他3月份虧掉的18萬元。如今,180萬元打了水漂,他還倒欠中行261萬元。這筆損失對於一個在小城市做小生意的他而言,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隋先生的原油寶帳戶,由受訪者提供


與隋先生的經歷一樣,賈小姐也是3月份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的原油寶。對方告訴她,以前油價都是四五百元一桶,現在跌到100多元了,「堪比白水」,門檻低,沒有槓桿,值得入手。她當場就聽從建議入手了100桶。


如今復盤來看,對於一項存在穿倉可能性的高風險業務,中行不僅未盡到充分揭示風險的義務,還使用諸如「原油比水還便宜,中行帶你去交易」、「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原油寶是一款好玩有趣又可以賺錢的產品」等宣傳語來誤導投資人。這也是事發之後,中行被人詬病的一點。



中行原油寶的宣傳


一夜暴「負」:最後一刻仍在補倉


儘管3月份的原油期貨價格起伏較大,且整體呈下滑趨勢,來自吉林的龐先生3月份的原油寶帳戶仍獲得了一點盈利。但進入4月之後,情勢更加嚴峻。


他告訴《稜鏡》,自己在3月清倉後,從4月14日又開始建倉,第一筆的持倉價格為153元/桶。隨後又陸陸續續補倉了十多次,因為每次買完就跌,「一直跌一直補」,一直補到事發前,他的原油寶帳戶持倉5529桶,本金為70.4萬元,按照-37.63美元/桶的結算價格,他還倒欠銀行147萬元。


龐先生的原油寶帳戶,由受訪者提供


本金同樣為70多萬元的王先生到最後一刻仍在補倉。4月20日晚上(即美油5月合約到期的前一天),在價格跌至80多元/桶的時候,本著能少賠一點是一點的想法,他又入手了幾百桶。看價格仍然沒有起色,王先生想自己主動去平倉,但操作了兩次都沒成功,均顯示網絡中斷。


想到銀行之前簡訊告知當晚22:00會停止交易和啟動移倉,他遂放棄了平倉操作。直到第二天得知最終收盤價為-37美元後,他感到一陣頭暈目眩。


在社交網絡上,也有不少投資人反饋遭遇過「原油寶」系統宕機,平不了倉的情況。隋先生也對《稜鏡》抱怨:「只要這個原油一漲價,它那軟體就失靈,想賣也賣不了。」據了解,他的持倉平均價在180元左右,曾經一度在原油價格漲回到190多元想賣掉平倉,卻沒能操作成功。


4月20日白天,隋先生以84元/桶的價格又補倉了100桶。考慮到中行簡訊告知的近期新舊期貨合約升水達5-7美元(約40人民幣)/桶,他合計了一下,直接移倉比自己先平倉再建倉更合適,於是也放棄了自己平倉的想法。然而,最終等來的卻是嚴重穿倉的結果。


中行的移倉簡訊提示


原本空倉許久的賈小姐,也是在看到4月20日當天的低價格時,又抱著抄底的心態陸續買入了100桶,這也是她在原油寶上的全部損失:本金15444元,倒欠銀行26000元。儘管這一損失不及其他大額投資人的一個零頭,但相較於她所在的小城市的工資標準而言,這已是她一年的全部工資。


風險偏好並不高的投資人群體


雖然在原油寶裡動輒投資上百萬元,但上述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卻遠比外界想像中的低。


隋先生和王先生不約而同地向《稜鏡》提及,他們平時只敢買四大行的理財產品,連地方銀行的產品都不會考慮,擔心有風險,更別說銀行以外的理財方式了。


李小姐和龐先生除了在銀行理財之外,還會做一部分股票投資。「做投資本來就是有賺有賠,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它會變成零,甚至負值。」龐先生對《稜鏡》稱。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他,此前對於期貨的唯一認知就是,新聞裡報導的「期貨加多少倍槓桿、炒期貨失敗跳樓」等案例,讓他敬而遠之。


在決定投資原油寶之前,龐先生給幾家當地大銀行的客服部門打了一圈電話,詢問關於產品移倉及風險問題,得到的答覆是,這是一款適合小白投資人長期投資的產品,即使短期跌了也不用擔心,無非就是單價變高了:比如礦泉水以前是1塊錢一瓶,現在變成了1塊2,原來能買十瓶,現在只能買八瓶了,但整體的價值沒變。


與龐先生一樣,其他幾位投資人對期貨這一塊也知之甚少。在賈小姐第一次買入原油寶的之初,價格其實是上漲過一段時間的,但她一直沒賣,因為她並不清楚原油寶的交易規則,甚至不知道合約會一個月一平倉。「我以為我什麼時候選擇賣出都可以。」她說。


作為中行的老用戶,隋先生在中行連續幾年的風險測評結果都是「穩健型」,最多可承擔10%—30%的本金損失,他想不通為什麼還會給他推薦這種虧光本金還倒欠的產品。他告訴《稜鏡》,在油價198元/桶的那天他補倉過5000桶,其中有4800桶還是中行的客戶經理幫他操作買的。


「我最相信的就是中國銀行。」他說。


中行沒有提前告知原油寶會有穿倉的風險,也沒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完成零價格或負價格的清算模擬測試後,將這一重大變動事項告知投資人,這是讓上述投資人們最憤懣的一點。


「如果告訴我們它有可能跌成零,或者在修改規則後甚至還可能跌成負值,我相信很多投資人都不會選擇這個產品,等於是大資金、小收益、無限風險,太雞肋了。」龐先生稱。


維權訴求不一、進展緩慢


如今,一周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中行雖然連發四條公告,但事件尚無實質性的進展。在投資人側,儘管事發當天投資人就迅速抱團,聯繫律所,著手走法律渠道來維護自身權益,但進展也較為緩慢。


據《稜鏡》了解,目前有的投資人團隊已經委託律師向中行發函,有的團隊則仍在觀望中;此外,大額投資人和小戶投資人的意見和訴求也存在一些分歧。

而究竟按什麼價格結算最為合理,是投資人最關注的話題,也是爭論的焦點。有的投資人提出按4月20日22:00停止交易的價格結算(彼時價格為11.7美元/桶);有的則認為應該以芝商所宣布修改規則的4月15日當天結算價來計算,但馬上又有投資人跳出來反駁,稱該方案沒有考慮4月15日之後的交易如何計價的問題,可行性並不高。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燕在《橫看成嶺側成峰——關於原油寶的一種法律敘事》一文中提到,從哪一方對避免損失的發生最有可能有所作為,以及哪一方承擔損失的能力更強這兩方面衡量,一種可能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客戶承擔本金損失,銀行來承擔客戶的穿倉損失,或者像國內期貨交易的司法處理原則那樣,銀行承擔大部分(如60%或80%)穿倉損失。畢竟,當CME修改規則,黑天鵝已經冒頭時,銀行比客戶更有專業能力來預見異常結果的發生。


據《稜鏡》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最終的解決方案將由中行的上級主管部門來定奪。


目前,「原油寶」造成的衝擊波仍在持續。繼中行、建行、交行宣布叫停相關帳戶原油產品的新開盤交易後,4月27日,工行宣布暫停帳戶原油、帳戶天然氣、帳戶銅和帳戶大豆全部產品的開倉交易,理由是考慮到近期美國原油期貨出現了負價現象,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較大,可能造成客戶的投資本金或保證金全額損失。

更多理財資訊

盡在騰訊理財微信公號

微信號 : qqilicai


相關焦點

  • 中行火了,那麼對沒買原油寶理財的人來說,該汲取什麼樣的教訓?
    中行原油寶事件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人風險警示案例,從中行的交易團隊、理財產品的監管機構、到購買原油寶的投資人、沒有購買原油寶的投資人,都應該警醒,這次的教訓實在是太過慘痛。具體而言,至少有三大教訓可以汲取。
  • 原油寶深度調查:9成受害者是「小白」,本質上「不是銀行理財」!
    1業內人士:原油寶本質上不是「銀行理財」很多文章將「原油寶」表述為「銀行理財產品」,事實果真如此嗎?4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採訪了解銀行人士、投資者、法律界等相關人士的看法。近期,中行「原油寶」穿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 中行原油寶大結局?完整深扒首例境內銀行穿倉事件
    大洋彼岸的數萬名中國投資者,成為這一歷史的親歷者。他們在中國銀行購買的一款名為「原油寶」的理財產品,掛鈎這一合約,因此結算於-37.63美元/桶,不僅虧完本金,還倒欠銀行錢,多者甚至高達數百萬元。 自2004年國內第一隻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至今,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第一起穿倉事件,就這樣誕生在奇幻的2020年。
  • 中行原油寶「五大懸疑」!誰的責任?誰買單?
    在大型私募投資機構任職投資經理李均,已有超十年的期貨投資的經驗,在他看來,由於交易機制存在的明顯漏洞,中行在原油期貨交易上的裁定權非常大,自由度很高,這也會引來市場對於「存在暗箱操作」的質疑。「我們到現在都不能確定,中行和客戶各自虧了多少錢,可能也存在客戶場內虧錢,而中行在場外賺錢、實現了風險對衝的可能,因為結算價格是不斷發生變動的。」
  • 原油寶暴雷,中行虧大了!近9成是小白?
    有對衝基金經理表示,USO的規模變化,以及背後引發的市場巨震,正在讓原油期貨市場變得極其混亂。更多市場人士認為,中行此前有機會選擇規避這次風險事件,但卻並沒有執行,這也是投資者認為中行需要負責的核心原因。4月15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提出,將負油價納入期貨合約交割清算範疇,並大幅提高原油期貨交易保證金至8500美元/手,這一反常動作實際上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重視。
  • 中行原油寶致投資者巨虧 誰是「負油價」的罪魁禍首?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中行原油寶爆倉致投資者巨虧百萬,誰是「負油價」的罪魁禍首?由於油價已跌至負值,做多客戶已事實上全部爆倉。更有微博網友爆料,稱已收到銀行簡訊,不僅所有投資額都打了水漂,還被要求「倒賠銀行3倍保證金」。
  • 中行被罰5050萬!「原油寶」事件處理結果來了,認定存在四大違法...
    「原油寶」事件回顧(均為北京時間)4月21日凌晨美國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首次出現負值結算價-37.63美元/桶。而由於4月20日22時中行「原油寶」帳戶就已停止交易,最終導致部分投資者虧掉本金,甚至出現倒欠銀行錢的情況。
  • 原油寶虧負?欠了中行錢,其實根本不用還,原因很簡單
    中行原油寶是中行推出的與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掛鈎的交易產品。其中本次介紹的是「美國原油2005合約」,此合約直接與WTI05月原油期貨掛鈎。WTI05月原油期貨合約2020年4月20日結算價為-37.5美金,中國銀行也是按照此進行計算。
  • 銀保監會披露「原油寶」處罰結果!中行領罰5050萬元 相關業務...
    中國銀保監會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
  • 淨值化理財新時代 華泰期貨聚焦資產管理新未來
    中證網訊(記者 王超)12月12日,由華泰期貨主辦的「2021衍生品市場年會資產配置——淨值化理財新時代」分論壇在上海金融信息中心舉辦,此次論壇圍繞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機會和挑戰,以及新變化對投資者將帶來的深刻影響角度展開,共話資產管理新未來。
  • pta期貨是什麼品種 pta期貨與原油的關係詳解
    什麼是pta期貨?pta期貨是鄭商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是以苯二甲酸作為標的物的品種,有的投資者想知道pta期貨與石油的關係是什麼,下面期貨交易魔投網給大家講解下PTA和原油的關係。
  • 《期貨基礎知識》什麼是原油期貨?
    具體換算關係參照下表:原油價格目前主要有三個交易所:(1)紐約期交所,其原油期貨價格就是以美國西德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WTI)」為基準油。(2)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卻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樣輕質低硫的北海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油作價。
  • 為什麼期貨帳戶做不了鐵礦石、PTA、原油、低硫燃料油、棕櫚油?
    很多投資者反映自己期貨帳戶做不了棕櫚油、國際銅、鐵礦、PTA、原油、低硫燃料油、20號標膠,因為這七個期貨品種都國際化了,允許境外交易者參與,為了保護境內投資者,將這七個品種設定為境內特定品種當前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價格與其國際現貨貿易定價之間大體呈現四種關係:第一種是現貨完全按照期貨價格來定價,其中黃金最為典型;第二種是現貨交易價格是在期貨價格基礎上通過加成一定升貼水和運費等來確定,例如原油、棕櫚油等;第三種是現貨定價與期貨價格相互影響,各自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第四種是現貨定價與期貨價格相互獨立。
  • 每周觀點——原油期貨飆出負值,股市匯市有何新動向?
    編者按:本文來自「艾德證券期貨」,作者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36氪經授權發布。每周觀點 | 原油期貨飆出負值,股市匯市有何新動向?本周,原油市場風起雲湧,可謂博盡了眼球,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周一(4月20日)收盤暴跌超300%,盤中最低報每桶-40.32美元,跌至每桶-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收於負值。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已交割完畢。除原油市場外,匯市、股市又出現了哪些新動向?艾德證券期貨專家團隊帶你一起看!
  • 國際觀察|美原油期貨價格首次跌成負數 折射全球石油供需失衡
    周一,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出現了25年來的最大跌幅,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價格為負的原油期貨價格。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在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後,暴跌至每桶近-40美元。簡單來說,就是石油生產商付錢給買家,求他們趕緊拿走已經生產出來的原油。
  • 做理性投資者!對非法金融活動說「不」!
    近日,市處非辦組織開展的「做理性投資者」金融風險意識調查問卷結果新鮮出爐,統計數據顯示,南通市民金融素養整體較高,但不健康投資心態依然存在,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仍需加強。 防範處置非法集資守好市民「錢袋子」,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對違法主體的打擊力度 ,也需要人們科學理財、理性投資。
  • 稜鏡|支付寶獨家發售基金叫板銀行?600億賣光最終用時近14天
    螞蟻集團在新聞稿中稱,5隻基金在國慶假期內提前結束募集,相當於每秒鐘有8個人購買,並稱是「史上最普惠的新發基金,也成為資管新規之下一次全民進階理財教育」。 相較於科創板打新的50萬元資產門檻和2年交易經驗,戰配基金1元就能起投。不過其缺點在於只有10%投向螞蟻,且封閉期長。
  • 什麼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情景分析 你被「情景分析」了?
    銀行理財產品時常被披露淨值巨虧,不少投資者認為銀行、信託公司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存在誤導行為,包括刻意隱瞞產品投資風險卻誇大收益前景;利用某些投資模型虛構未來高收益預期。  本期我們邀請了Sungard全球資產管理研究部負責人Laurence Wormald和本報金融市場觀察員唐學鵬為大家答疑解惑。
  • 載入原油史冊!美國原油淫風四起跌至負40.32美元
    NYMEX紐約原油5月期貨合約移倉換月,北京時間4月22日凌晨2:30完成場內最後交易,凌晨5:00完成電子盤最後交易。持有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的交易者擔心,在原油供應日益過剩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存放實物石油的地方。另外考慮到缺乏對石油實貨的需求,投資者在5月合約周一晚些時候到期前紛紛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