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導體發展趨勢
過去幾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主要依賴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的需求,以及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應用的擴增。全球半導體行業總收入將從2018年的4,81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5,150億美元,且增長態勢有望持續至下一個十年。主要市場驅動力量包括現有產品的持續強化、人工智慧產品和5G網絡等新興技術的融合,以及汽車和工業電子行業的迅速增長。半導體行業的大部分收入將來自於數據處理類電子(如存儲和雲計算)以及通訊電子(如無線通訊)。二、半導體晶片封裝
自1965年發明第一個半導體封裝以來,半導體封裝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製造了數千種不同類型的半導體封裝。下圖展示了半導體封裝的歷史。特別地顯示了半導體封裝的兩大趨勢,引腳數的增加和更小尺寸的晶片。
目前,大多數半導體器件都一體化封裝,以防止損壞晶片和連接線。塑模增加了晶片的總面積,增加總成本和降低晶片的電氣性能。
但是半導體封裝也有一些實質性的優勢。半導體封裝使晶片和PCB之間的電子連接成為可能,這種封裝有助於將密集的晶片擴展到更大的區域,PCB的布局和組裝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半導體封裝的責任是將晶片產生的熱量散發到一個大的表面上,使得晶片可以在高溫環境下繼續正常工作。
(1)高引腳數半導體封裝
在80年代,晶片變得更大,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半導體封裝技術不得不解決越來越多增加的IO接口,而引入PGA (Pin Grid Array)和BGA (Ball Grid Array)封裝。
在開始,每個BGA/PGA封裝是基於陶瓷基板,但今天由於低成本和高端應用,層壓材料(Laminate)成為了主要來源。層壓材料是BGA基片的一個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的,可以支持低、高性能的應用。在90年代,CSP(Chip Scale Package))被引入以解決高引腳數和小尺寸的要求,CSP封裝本質上是一個小尺寸的BGA和更小的焊球。
在90年代,半導體封裝的第二個趨勢已經開始,它是微型化。這一趨勢明顯受到行動裝置的推動,如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它們要求「接近晶片尺寸」類型的封裝,以消除成本和面積。
QFN封裝作為CSP(晶片級封裝)的一種,被引入到晶片級封裝中。QFN封裝已成為最成功的封裝類型,因為它的簡單,性能和價格。還開發了WLCSP(bumping)封裝,它是目前最小尺寸的包裝,因為封裝尺寸等於晶片尺寸。
三、晶片的能量損失
晶片的能量損失由開關能量損失、短路能量損失和漏電流損失三部分構成。絕大部分晶片能量損失以熱量形式耗散。對絕大多數數字器件而言,通常認為所有的能量損失都以熱量形式損失;而對於射頻元件,熱量損失等於能量消耗減去輸出射頻信號能量。
半導體技術走勢表面近幾十年來電子設備熱量耗散持續增加,而且在可以遇見的將來會成為高端電子設備製造的限制因素。如果不能有效散熱,將導致電子設備過熱,溫度升高,並可能導致失效。
四、與溫度相關的失效
(1)機械失效
(2)腐蝕失效
腐蝕是指材料與周圍環境間的化學反應。腐蝕分為兩種:幹腐蝕和溼腐蝕。幹腐蝕如鋁在空氣中氧化;溼腐蝕則需要電解液、潮溼環境或者電動勢驅動。
金屬和鍵合點腐蝕:這是一種溼腐蝕機制。有C1-或者Na+雜質和水分的情況下,相鄰導體間有漏電傳導通道。封裝內部溫度低於露點溫度時,水蒸氣結,很容易發生腐蝕。晶片工作時,晶片散熱足以蒸發電解液,緩和潮溼問題。所以,設備工作時可以減緩腐蝕過程。
封裝中應力腐蝕:這種失效源於裂紋擴張中的腐蝕加速了疲勞過程。這種腐蝕在300℃以上的溫度時容易出現,主要在功率器件中出現。
(3)電氣失效
電氣失效是指影響設備性能的失效。這種失效可以是間歇的,也可以是持續的。
熱逸潰:電晶體的導通電阻隨溫度增加而增大。如果電晶體的熱量沒有及時有效擴散,溫度將會上升,引起導通電阻增加,這又會導致更高的熱量和更高的溫度,發生熱逸潰。
電過載:溫度升高時矽的電阻下降。矽晶片升溫時,電阻下降,形成更大電流,反過來又進一步使晶片升溫。如果到達材料熔點,會引起永久損傷。
離子汙染:封裝、互連、裝配、測試、工作過程中都會引起汙染。離子電:遷移率是與溫度相關的。流動的帶電離子會產生不受控的電流,降低設備的性能。高溫烘烤和老化測試時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可以篩選離子汙染失效。
電遷移:在電場中,導電離子或者原子運動是電子動量遷移的結果。這使離子或者原子從原來位置遷移並因而產生一個空隙。如果大量離子或原子遷移,空隙會加大並連接,產生間斷點或者斷路。電遷移也能引起導體原子累積並向臨近導體漂移,產生短路。
五、熱設計對電子設備的重要性
電子設備製造商規定了設備工作的最高允許溫度。如果高於這個溫度,就不保證預期性能和壽命。所以,給電子設備冷卻,使之工作在最高允許溫度以下非常重要。隨著高性能微電子設備投入市場,設備的散熱量更大,需要使用效率更高的冷卻技術來保持設備在允許溫度下工作。
電子設備工作在較低溫度下有很多好處。隨著溫度降低,微處理器的時鐘頻率增加,性能提高。另外,溫度的降低會減少前述與溫度相關的故障的概率。
在電子設備設計中,除了性能提高和可靠性增加必須要求電子設備具有良好散熱性能以外,消除噪聲、減少能量消耗、降低設備造價也需要有良好的散熱。如果設備通過某種途徑合理散熱風扇的噪聲、能量消耗和費用將會降低。特別是對於客廳和臥室的電器來說,低噪聲是一項重要指標;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來說,低造價很重要;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電器,低能量損耗都是很重要的。
六、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的散熱解決方案
(1)選擇高導熱性材料
(2)翅片散熱器
(3)界面填充材料
(4)熱管
(5)液體強制對流冷卻
(6)風扇強制對流冷卻
(7)空氣射流冷卻
(8)均熱板
(9)熱電製冷
(10)相變散熱
(11)微流道散熱
(12)增強輻射的表面塗層材料
強化輻射傳熱有兩條途徑,一是增大有效熱輻射面積,一是提高的表面熱輻射率。提高物體表面熱輻射率的方法主要有鋁表面陽極氧化、噴漆以及噴塗輻射散熱塗料。例如:油漆,碳化矽,納米碳球,輻射散熱塗料等。
(13)液浸散熱
(14)電流體流動散熱
(15)兩相浸液冷卻
(16)壓縮機製冷
後記:
熱設計工程師職責描述:
1、負責產品系統熱設計工作,組織解決熱設計疑難問題,具備產品工程技術方案實施和解決問題的全面協調能力,對產品或整機平臺的質量、成本、計劃、進度和客戶滿意度以及產品的關鍵工程技術解決有重要的影響;
2、負責模塊熱設計和熱驗證測試全流程工作:需求分解分配、規格分析、系統熱設計方案制定、模塊熱設計方案、熱測試驗證方案、市場關鍵問題定位與解決。
熱設計工程師任職要求:
1、具備電子設備熱設計、熱能工程、低溫與製冷、動力工程、流體力學、熱工控制、工程熱物理等相關專業知識;
2、掌握熱力學三大定律傳導、對流、輻射原理和並能靈活應用;
3、掌握電子電路發熱機理、控制發熱基本手段;
4,掌握散熱相關物料基本的結構、工藝等技術;
5,熟練掌握Flotherm,Icepack,Fluent等熱仿真軟體;
6,對ProE、Solidworks、CAD、Allegro等相關對3D圖紙、2D圖紙、PCB圖紙等應具備基礎應用能力;
7,具備對電路原理圖、電源拓撲圖的基礎能力;
8,具備PC產品溫升、噪音測試環境搭建和測試能力。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轉載僅作為行業分享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