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類化石出土的部分石製品。a,b,e,單面尖狀器(第6層);c,d,匯聚形刮削器(第6層);f,彎曲刮削器;g,h,匯聚形刮削器(第7層);i,單面尖狀器(第7層);j,勒瓦婁瓦石片(第7層);k,m,雙邊刮削器(第七層);l,彎曲刮削器(第七層);n,單邊刮削器(第七層)。
圖片來源:Mohammed Kamal/MPI EVA Leipzig
通過對依羅人頭骨化石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依羅人具有進步與原始特徵共存的鑲嵌現象。
在面部形態上,依羅人與中更新世古老型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不同,突頜不明顯,分析表明伊羅10號和1號的多種面部復原結果均落入現代人的範圍中;眉脊變異較大,可能是性二態所導致;下頜骨尺寸較大,但是擁有垂直的下頜聯合部以及倒轉的T字形聯合結節,是典型的智人特徵;牙齒雖然普遍偏大,但是前部齒列並不像古老型人類那樣擴張,後部齒列也比古老型人類較為小,其中依羅21號的第三臼齒已經比許多現代人還小了,齒冠的形態上也與現代人相似,依羅3號的牙齒萌發模式和牙齒發育周期也與智人接近。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依羅人擁有較為現代的面部形態,但是在腦顱和顱內模上整體上仍然保留著較為原始的形狀,整體表現較為低矮狹長並且並不那麼圓隆,與現代人不同。
伊羅人化石是目前我們已知的擁有精確定年的智人在非洲最早期演化的證據。即便是30萬年前,他們的面部形態也幾乎與早期現代人相差無幾。顱內模的形態雖然較為原始,但與中更新世古老型人類又不完全相同,二者在時代上的相近以及解剖學上的差異可能進一步證明迅速的解剖學轉變曾經發生過。此外依羅人處於北非的特殊地理位置,證明智人在非洲大陸上的演化或許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這是一個不僅僅發生在東非而是涉及整個非洲大陸的演化事件。
參考文獻
1. Hublin, J.-J., A. Ben-Ncer, S. E.Bailey, S. E. Freidline, S. Neubauer, M. M. Skinner, I. Bergmann, A. Le Cabec,S. Benazzi, K. Harvati and P. Gunz (2017). "New fossils from Jebel Irhoud,Morocco and the pan-African origin of Homo sapiens." Nature 546(7657):289-292.
2. Richter, D., R. Grün, R. Joannes-Boyau,T. E. Steele, F. Amani, M. Rué, P. Fernandes, J.-P. Raynal, D. Geraads, A.Ben-Ncer, J.-J. Hublin and S. P. McPherron (2017). "The age of the homininfossils from Jebel Irhoud, Morocco, and the origins of the Middle StoneAge." Nature 546(7657): 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