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 如何通過接觸角判斷疏水性?疏水性與親水性的區別
一般塗層的疏水性主要是靠接觸角和吸水率來判斷的吧,想問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比如說系列樣品中,接觸角最大的吸水率一定最小嗎?
下圖是通過測試的親水和疏水接觸角的結果,一般, 我們將小於60度的接觸角稱為親水接觸角,大於60度的接觸角稱為疏水接觸角。接觸角度越小,說明潤溼性好。
接觸角,小的,疏水性小親水強。吸水首要能被水潤溼,即有親水性,接觸角大親水性小,在其它條件不變時吸水越小一般是這樣的如果接觸角小,說明表面和水相容性好!反之,說明差毛細現象浸潤液體上升的高度是一定的,而不是一直往上升,毛細現象中液體上升、下降高度:h的正負表示上升或下降。
浸潤液體上升,接觸角為銳角;不浸潤液體下降,接觸較為鈍角。上升高度h=2*表面張力係數*cos接觸角。最近在nature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玫瑰花瓣,其表面疏水性很強,但與水卻粘滯不滴落,其吸水性卻是強的。接觸角大小表徵的是初期疏水性,而吸水率表徵的是長期吸水情況!
吸水過程有三個階段:
1.水分進入材料,充滿其中的自由體積;接觸角很重要;
2.水分作為增塑劑,使聚合物分子鏈滑移,增加自由體積,增大吸水率;
3.材料中的極性基團和水形成氫鍵,發生不可逆反應,吸水率隨時間一直增加。
利用親水材料獲得超疏水表面實例:
研究小組報導利用模板擠壓道經,以親水性聚合物聚冊稀PVA為前驅物得到了超疏水性陣列納米纖維表面,以及利用親水性聚碳酸酯製備了縫合線疏水性納米柱模,其中,水在平滑有PC膜表面的接觸角分別為72.5和85.7.從而成功實現在利用傳統上的親水材料獲得超疏水表面。從而得到了在材料學上更為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利用親水材料獲得超疏水表面方面,他們通過一步成膜法結合氣體誘導相分離的過程,製備了具有微米,納米複合結構的聚合物超疏水性薄膜。
氣相對固體表面浸潤性的影響
固體表面的浸潤性是由固-液-氣三相共同的,一直以來,人們對浸潤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固相或液相,而忽視了氣相的影響。近幾年,通過一些研究發現,氣體的組成,壓力等對界面的性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源:多妍妍520
排版:光學薄膜前沿
申明:本文部分數據、圖表或其他內容來源於網絡或其他公開資料,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版權歸屬 原作者、原出處所有。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的 一切後果將由您自己承擔.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光學薄膜前沿!
---
註:文章信息僅為提供讀者參考和分享交流而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20個工作日聯繫我們,我們將協調給予處理。
光學薄膜前沿|減反射膜、AR+AF薄膜、高反膜、超疏水膜、光伏減反鍍膜溶液、光熱發電鍍膜溶膠、微晶玻璃、屏蔽鍍膜玻璃、各類高分子材料減反高透膜,PET減反膜、PC減反AR增透膜、 sol-gel 化學鍍膜先創者
想要了解最新光學薄膜的市場行情和貨源情況,
或有任何技術難題都可以與技術人員聯繫哦!
光學膜https://www.opticsrd.com.cn
主營產品:光學功能薄膜,ARcoating
增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