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動物生活沒有人類的精彩,但是在動物界也存在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準則,不論是何時出去覓食、何時睡覺亦或是遷移,都是通過日照時間來建立自己的時間觀念的,而月球的運行周期也會直接影響到它們自身的行為活動。
許多動物都會根據月球的變化來判斷條件,並以此來進行繁殖等一系列活動。月球的運行周期自然也十分重要,從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變化都會直接引起地球磁場的變化,但要是遇到月食現象,動物的生活可以說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過科學家的研究,面對月食的現象時,有著原先生活規律的動物會直接開始調換,習慣白天活動的動物會突然在夜間進行活動,而原本在夜間活動的動物反而會一覺睡到白天。有的夜行動物因為月食的出現,會因為世界突然變暗而停止覓食活動,畢竟會出現緊張情緒或是很難看到自己的食物。
在地球之上每年大約會出現三次「超級月亮」現象,也就是月地距離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滿月的時間會與月球近地點時間重合,而這時候的月亮也比之前看起來要大的多,月球的軌道也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了。
而有一些動物,類似於野生黑雁等會直接對超級月亮現象作出反應。在超級月亮期間,野生黑雁的體溫、心率都會在夜間升高,這也意味著超級月亮的強光會直接導致它們的心率、體溫等生理條件發生變化。
從這也能看出,月球的周期其實也能間接影響人類行為,有一些社會行為甚至是因為月球所發生的變化而進行改變,甚至在超級月亮期間,動物的「推測」活動也是真實存在的,甚至有的動物在正常的月球現象之下會安排自身的進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