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千騎qí卷平岡」,語文教材回應

2020-12-05 教育好好說

課本上很多字的讀音改得跟以前不一樣了,而且,沒有統一的標準。

首先,古詩文中的有些漢字的讀音被改,而用法類似的字的讀音又沒有改。

杜牧的《過華清宮》中的一句「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畫面感很強,一人一馬,在飛揚的塵土中,載荔枝而來。「騎」是名詞,指「騎馬的人」,一直以來都讀「jì」,現在課本上改讀為「qí」。當然,新華字典也只有一個讀音「qí」。

對此,央視主持人魯健就呼籲:能不能把「一騎紅塵」中「jì」的讀音還給我們。他說,還的不僅是讀音,還有詩歌的韻味。

順著課本上的改變來,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句子是不是要這樣讀: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qí)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就算很多人不喜歡這樣讀,不過時間久了,相信大家也會慢慢接受。只是,為什麼類似漢字的讀音又沒有改?

比如,「千乘之國」的「乘」,讀音「shèng」,是名詞,意思是「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新華字典依然有兩個讀音「shèng」和「chéng」。

短篇古文《智子疑鄰》中的「宋有富人,天雨牆壞」中的「雨」是動詞,指「下雨」,依然讀「yù」。

還有,「語」做動詞「告訴」講時,還是讀「yù」。

有的漢字古音保留,有的古音消失,這是為何?有什麼標準?沒人解釋。

還有一些字,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在古詩中的讀音和字典上不一樣,說是為了詩歌韻律的和諧動聽。現在,「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讀音由「xiá」改為「xié」,「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中「野」的讀音由「yǎ」改為「yě」,「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的讀音由「cuī」改為「shuāi」。

現在,對很多人的疑問,編者的回答就是一句話:古詩讀音遵循現代漢語語音規範,提倡讀今音。

所謂的「今音」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上的讀音。那是不是可以說,課本上的讀音只要和這個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保持一致就行了?

好像是,但其實也不是,下面就要說到「其次」了。

其次,有些漢字的變調音直接被標註出來,而有的沒有。

以前,課本上「一」就注音為「yī」,和字典一樣;現在,課本上「一」的注音體現了它在自然語流中的音變現象——單用和句尾念一聲,四聲前面變二聲,一二三聲前變四聲,動詞中間念輕聲,比如,一(yí)個,一(yì)碗。

以前,課本上「不」就注音「bù」一個音;現在,書上的注音也體現了音變現象——在一二三聲前讀四聲,在四聲前讀二聲,比如,不(bú)去,不(bù)好。

編者說,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無需掌握變調規則的前提下,直接學習語流中的實際讀音。

其實,這樣沒什麼不好的。因為不管課本上怎麼注音,語文老師總是要跟學生講的。但是,為什麼有的字也有變調的情況,而課本上沒有通過注音體現出來?

兩個上聲(第三聲)字連在一起的時候,前一個字要變調為接近第二聲。比如「小鳥」的「小」就要變調,課本上依然標註第三聲。

既然是新的教材,總會有些改變。再說,編者要改變什麼,自然有其用意,有時候改變會引來質疑或者謾罵,但也會有支持的聲音,像刪掉《誰是最可愛的人》《再別康橋》《雨巷》,編進《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像要求初中生讀名著全本等,都本也無可厚非。

只是,改動讀音這種事情,能不能統一一下標準,不要為了要變化而去刻意表示不同。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昨天下午,《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編纂和修訂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其中「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中的「騎(qí)」在舊版和新版《審音表》中都讀作qí,而不是jì」,而關於「鬢毛衰」,「衰」一直有(cuī)的讀音,是古代的兩個專門意思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我最初知道把「騎」讀作「jì」是上初中語文時學到的一首詩。過華清宮[唐]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本詩後兩句的意思是,飛騎馳來煙塵滾滾博得妃子歡心的笑,卻沒有人知道是南方送來了鮮嫩的荔枝。這裡「一騎紅塵」中的「騎」,就是指騎馬送荔枝的人,一人一馬謂之騎(讀作「jì」),這樣讀才能表達詩句的真實含義。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騎字的兩個讀音被合二為一,都讀作「qí」了。
  •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的 讀音是ji還是qi,讓人深思
    最近一篇關於漢語中部分詞語讀音的報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並且登上了熱搜,其中比如斜讀xie還是xia,大家對於古詩中的讀音被修改還是感到不可思議的,小學課本上的古詩句中,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前老師一直就強調讀xia,現在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變成了xie,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現在才會被人質疑呢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老黃說事轉載請註明來源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中的「斜」,原來讀作「xiá」,新版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卻改成了「xi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古時候讀「cuī」,現在改為「shuāi」了;「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的注音由「jì」改為「qí」。這樣的改動有科學依據嗎?這些字到底該怎樣讀呢?
  • 古詩裡的「衰、斜、騎」讀音真改了嗎?標準答案來了!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現在新版教科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我們如何讀那些年學過的古詩?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有些引起議論的讀音早已體現在詞典和教材中,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如果這些讀音確定更改,我們該怎麼讀哪些年學過的古詩?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沒最終確定;改讀音,不如換詞形
    文/作業幫家長版App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改讀「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讀「qí」,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傳統文化。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遠上寒山石徑斜」以後讀xié不讀 xiá,憑什麼要遷就「文盲」?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書法了賀知章長時間留在他鄉的傷感之情,同時也寫出來終於回到家鄉的親切感。通過對比家鄉前後的變化,流露出對生活變遷、歲月流逝的感嘆與無奈之情。整首詩樸實無華卻又充滿了真情實感。
  • 到底怎麼讀?起底這篇真假莫辨的「10w+」!
    被網絡熱議的貼子中列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如: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  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  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  記者在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後發現,網友擔心的「字音變化」並非全變了。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原標題: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改讀「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讀「qí」,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