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級反應速度,140萬公里海纜有望成為地震報警器

2020-12-04 澎湃新聞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140萬公裡,這是全球海底光纜的總長度。

如今,這遍布全球的光纜網絡,可能被賦予另一項重要使命:地震監測。

上周五,谷歌CEO皮猜發推宣布,谷歌已經開發出了用光纜檢測地震的技術,探測範圍達到十萬公裡。

而且,今年一月以來,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檢測到了多起地震,完全具有了實用意義。

最重要的的是,採用光纜探測傳遞地震信號,反應時間降低至毫秒級。

毫秒級的地震預警如何實現

2020年1月28日,谷歌的研究人員使用海底光纜,在牙買加附近檢測到一次7.7級地震。震中距離谷歌用來檢測的光纜1500公裡。

在此之後的幾個月,研究人員又檢測到了多次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地震情況。地震烈度從4-6級都能準確檢測。

那麼谷歌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光纜中,光脈衝以每秒204190公裡的速度傳播,這個過程中,光脈衝會由於機械幹擾等原因會產生失真,接收端會檢測到這種失真並加以修正。

而接收端檢測的一個重要參數就是光脈衝的偏振態SOP(state of polarization)。

地震發生時,海底光纜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產生機械形變,光纖的變形會導致在其中傳輸的光脈衝信號的偏振態(SOP)發生變化。

△傳統的海底地震觀測方法

通過監測和跟蹤極化活動狀態的這些變化,可以檢測地震活動。

但是,由於真實環境的複雜,谷歌的研究人員一直無法在SOP信號中分辨出真實的地震信號。

2018年,Science上的一篇來自法國的論文詳細闡述了用海底光纜檢測地震的方案。

他們的實驗使用窄帶超穩定觀察光脈衝的相位變化,這儘管需要安裝大量傳感器,且探測範圍很小,但這個思路給了谷歌研究人員啟發。

谷歌提出了一種基於SOP頻譜特徵來檢測地震的方法:對SOP的斯託克斯參數進行頻譜分析。

這是今年一月檢測到的牙買加7.7級地震時的光纜SOP頻譜圖:斯託克斯向量S1(左),S2(中心),S3(右),展示了SOP(極化狀態)的定量分析。

X軸為時間,Y軸為頻率,以赫茲為單位,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光譜密度。

地震發生後大約五分鐘時SOP頻譜出現明顯的峰值,這與地震波從牙買加到電纜的傳播時間相關,峰值持續時間約為10分鐘。

現在,谷歌已經在和加州理工大學合作開發這一項目,根據加州理工地震實驗室的說法,除了預測地震,這項技術還可以用來檢測光纜附近海水壓力的變化,幫助人們預警海嘯。

傳統的聲學地震或海嘯探測預警裝置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及時,因為海水中聲波速度只有800km/h,而如果震中附近剛好有一條光纜,那麼地震信息可以在幾毫秒內傳達到檢測站。

此外,谷歌SOP頻譜分析不需要在光纜上安裝大量傳感器,大大節約了成本和時間。

光纜大戶:你不知道的谷歌

當然,谷歌這項技術還只是在實驗階段,研究人員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不同類型的地震波在光纜SOP頻譜上的反映。谷歌還透露,今後可能會利用機器學習的手段來進行複雜的頻譜分析。

此外,應用這項技術的一個難題就是光纜的使用許可了。要建立覆蓋全球的地震檢測網,就不得不獲得各個國家海底光纜的使用權限。

△谷歌目前投資興建的所有海底光纜

這項工作前景還不甚明朗,但谷歌早就有另一手準備。

目前,谷歌已在全球範圍內投資了1條國際海底光纜,約佔全球海底光纜網絡總長度140萬公裡的10%。

其中的「居裡」光纜是連接一條連接美國西海岸到智利的光纜,全場約1萬公裡,據外媒推測,這就是今年一月谷歌檢測牙買加地震時用的光纜。

而且,與谷歌投建的其他光纜線路不同,這條「居裡」光纜,完全是谷歌私有的。

谷歌大力投資光纜項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推廣它的雲服務到世界各地。

而現在,科技的進步卻賦予了海底光纜這一冰冷的商業項目更加人道和高尚的使命。

參考連結

https://cloud.google.com/blog/products/infrastructure/using-subsea-cables-to-detect-earthquakes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籤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原標題:《光纜能預警地震?谷歌做到了!毫秒級反應速度,140萬公里海纜有望成為報警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光纜能預警地震?谷歌做到了,毫秒級反應速度,140萬公里海纜有望...
    140萬公裡,這是全球海底光纜的總長度。 如今,這遍布全球的光纜網絡,可能被賦予另一項重要使命:地震監測。 而且,今年一月以來,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檢測到了多起地震,完全具有了實用意義。 最重要的的是,採用光纜探測傳遞地震信號,反應時間降低至毫秒級。 毫秒級的地震預警如何實現 2020年1月28日,谷歌的研究人員使用海底光纜,在牙買加附近檢測到一次7.7級地震。震中距離谷歌用來檢測的光纜1500公裡。
  • 揭秘世界最長海底電纜 32公里海纜如何敷設(圖)
    、方向和敷設電纜的速度。  但自從2005年10月,經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開工建設後,海底電纜供貨成為工程建設瓶頸。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工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超高壓海底電纜,需要從海底穿越瓊州海峽作業,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專家介紹,解決海底電纜跨越瓊州海峽是實施海南聯網工程的關鍵。但由於一直採購不到合適的電纜而一度造成工程延緩。
  • 臺灣地震震斷14條海底光纜 MSN一周後恢復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也表示,中國電信的亞太1號、亞太2號海纜等6條國際海底通信光纜發生了中斷,中斷點在臺灣以南15公裡的海域,造成附近國家和地區的通信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中國大陸用戶至港澳臺地區、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等方向的國際通信線路受到影響大量中斷。港澳臺和國際網際網路的訪問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港澳臺及部分國際長途電話和專線業務嚴重受阻。
  • 中美海底光纜「退休」亞太直達海纜「接棒」
    該系統呈環形網絡,共有九個登陸點,總長約30000公裡,採用當時最先進的2.5G波分復用傳輸技術,提供80G容量,能解決100萬路電話的通話需求。作為首條連接中美之間的海底光纜,它曾是中美間和東亞間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海底光纜。
  • 今年我國發生3級以上地震140次 臺灣地震次數最多
    原標題:今年以來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40次,其中臺灣地震次數最多(內附排名)2018年1月1日以來,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40次,其中3.0到3.9級82次,4.0到4.9級48次,5.0到5.9級7次,6.0級到6.9級3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
  • 臺南地震致網際網路大面積癱瘓 修復尚無時間表
    據島內媒體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地震已造成2人死亡、42人受傷。臺灣島已先後發生110多次餘震。臺灣南部縣市以屏東縣災情最為嚴重,其次是高雄縣、高雄市。專家稱,未來一周內臺灣南部地區有可能再次發生5級以上餘震。
  • 新疆發生n級地震 震源深度5公裡
    2011年3月10日12時58分,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北緯24.7,東經97.9)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造成25人遇難250人受傷。30公裡。 震中位於大理市東北約一百公裡處,距昆明市約一百八十公裡。
  • 科學小製作:地震報警器
    點擊上方藍字「社區青少年」關注我們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時造成的振動
  • 屢對中國海纜企業打壓和排擠 美在「海底信息生命線」排擠中國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的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美國方面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等為藉口,屢屢對中國海纜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擠。除了企業受損,中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纜系統的進程也面臨嚴峻挑戰。
  • 2017四川廣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青川地震5.4級示意圖
    中新網成都9月30日電 9月30日14時14分,四川青川發生預警震級5.4級的地震,由廣元市防震減災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減災所)參與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預警震級5.1級,大陸地震預警網給成都市提前56秒預警,給廣元市提前19秒預警。
  •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地震能不能提前預警?
    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從而使距離地震較遠的地方在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之前可以避險和逃生。如何進行地震預警?人類早就有地震預警的設想,例如,1868年美國舊金山日報刊登的地震預警的設想,就非常形象地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地震預警。由下圖我們看到,地震發生後縱波和橫波由震源向外傳播。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大約6公裡/秒,但震動相對較小,破壞性也小。
  • 可毫秒級反應的AR眼鏡、讓聲音被「看見」的聲學照相機……
    可毫秒級識別反應的XMAN AR眼鏡 姓名:加洛特;性別:女;年齡:32;車牌:京A88888;違章:扣6分……戴上二代AR眼鏡XMAN後,眼前人的相關信息會迅速躍入眼帘。 這款眼鏡來自北京悉見科技有限公司,僅重39克,適宜長時間佩戴,最長可達20小時,具備人臉識別和空間定位能力,能實現毫秒級的識別反應,對背景複雜、低質量的圖片或人群實時抓拍,並利用深度學習,可適應側臉、遮擋、模糊等各種實際環境。 看似輕便小巧的眼鏡,背後卻是一套複雜的整體算法和解決方案平臺。
  • 上海地震觀測有140多年歷史 清末開始記錄數據
    上海地震觀測有140多年歷史 清末開始記錄數據 2015年08月04日 09:46 來源:文匯報 作者:張懿 字號 內容摘要:上海遠離大的活動斷層、缺乏發生強震的條件,歷史上也從未有大地震記載
  • 中國首個民用地震報警器在四川問世
    德祥TM地震報警器通過四川省科技成果鑑定。該款地震報警器通過地震檢測裝置(加速度傳感器)獲取地震信號,微型計算機對信號進行分析並消除幹擾後觸發語音報警,同時,無線聯網報警進一步消除了誤報警。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報警器首先將專業地震監測技術用於民用,填補了世界民用地震報警器進行聯網報警和逼真地震演習的空白,形成了中國在該領域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其技術水平已達到了國際領先。
  • 臺灣花蓮縣發生4.3級地震
    速報參數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0日11時23分在臺灣花蓮縣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3.77度,東經121.49度。基礎背景周邊縣城:震中距鳳林鎮4公裡、距壽豐鄉8公裡、距光復鄉14公裡、距萬榮鄉18公裡、距豐濱鄉21公裡,距花蓮縣28公裡,距臺北市140公裡。震中地形:震中5公裡範圍內平均海拔約101米。
  • 400萬英畝土地被燒毀後,美國又發生7.5級大地震
    近日,又一壞消息傳到美國,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部海域發生7.5級大地震,因為震中距離桑徳波因特過近僅為91公裡,地震發生後美國的氣象局發布海嘯警報,導致大批民眾擔心海嘯而紛紛躲在高出,可以說今年的美國民眾被這麼多事搞得人心惶惶,這對美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造成很大的衝擊。
  • 汶川8.0級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本文指出了在地震學界和地質學界佔統治地位的用板塊運動來解釋大地震成因的板塊構造學說的致命性缺陷和板塊運動沒有驅動力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無法預報大地震這些關鍵性缺陷。中國地震部門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前沒有反應、沒有作為的狀況和對板塊構造學說的盲從有著重要的關係。
  • 這一地發生5.0級地震!
    小編從中國地震臺網微博官方獲悉,北京時間2021年1月11日8時24分(當地時間2021年1月11日8時24分),琉球群島發生了5.0級地震,地震震源深度150千米(公裡),地震震中經緯度位於北緯25.55度,東經124.50度。
  • 新疆哈密消防研發地震TM感知報警器
    新疆哈密地區消防支隊日前與前景廣電技術公司合作,研發出新型地震TM感知報警器,並精心組織,積極部署,專門成立了新技術測試小組,對地震感知報警系統的性能進行全方位測試,確保其發揮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