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鱉的現狀及保護問題

2021-01-17 中國科學院

  斑鱉(Rafetus swinhoei Gray)是1873年根據來自上海附近一個年幼的標本而定名的物種,也稱斯氏鱉或黃斑巨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背甲可長達1500毫米,體重可達115公斤。

  斑鱉曾因分類地位不明而長期被忽視,直到1987年才在分類學界得到確認(Meylan etc.,1988)。為此,斑鱉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受到影響,國內甚至未及將其列入1989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其實斑鱉具有明顯的外形特徵:體型大、背甲長度可以達1.5米;背甲橄欖綠色、橢圓形;腹甲黃白色、具2塊胼胝體;鼻吻部突出、鼻短而寬扁;頭部具大的黃色斑紋等。以此可與此地區的其他鱉類物種區分。

  斑鱉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錢塘江、太湖)和紅河流域(王劍和史海濤,2011),然而,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兩個斑鱉地理群體之間存在巨大的分布間隔,二者是否為同一種宜作進一步研究。有關紅河流域斑鱉的情況,聞丞和王劍(2012)曾以「雲南斑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題進行過報導。作者自2011年以來的調查則進一步增進了對雲南紅河流域斑鱉分布和生存現狀的了解。

  紅河流域(中下遊)是斑鱉的重要源生地(棲息地),範圍包括雲南境內自元江縣至河口縣約350公裡的河段和越南境內的河段但鄰近的珠江流域和湄公河流域都沒有斑鱉分布的記錄,提示紅河流域斑鱉的分布可能是比較局限的。且紅河流域斑鱉具有比較穩定且基本一致的頭部斑紋及顏色,也提示紅河流域斑鱉與長江流域斑鱉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差別。

  雲南境內的斑鱉在19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較豐富,70年代也尚有一定數量,甚至到2000年仍每年有穩定的捕獲記錄。然而,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紅河流域的斑鱉也遭受了有組織的大量捕撈,部分活體隨後流入個舊、昆明、北京、上海等國內一些動物園飼養(有的是與個舊動物園交換),而上海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也分別收集了這個時期採自雲南紅河的斑鱉標本。斑鱉在動物園之間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分布範圍和分類界定中的不確定因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紅河流域的斑鱉,不論中國雲南還是越南,從2006年開始關注至今,都未發現過其幼體和亞成體。據此推測斑鱉在紅河流域最遲在上世紀末或本世紀初就已經未能正常繁殖。其原因可能是過度捕撈後所剩個體無幾、繁殖機會減少;作為重要棲息環境的沙灘越來越少、越來越小,而人為活動和幹擾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斑鱉缺乏合適的繁殖場所,或僅剩的所能繁殖的場所被頻繁幹擾;主河道和支流河道水流量不穩定,不僅乾季和雨季的水量變化幅度大----乾季水枯而雨季水暴漲,而且晴天和雨天的水流量變化幅度也增大,水面波動幅度和頻次增加,影響其居留和繁殖,尤其產卵和孵化,不僅難以找到產卵場所,而且嚴重影響卵的孵化,因為產在河岸沙土之中的卵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一般需要兩個多月)才能孵化,期間必須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溼度,尤其卵不能被水淹沒或長時間乾燥。所以,造成目前即便有殘存的個體,也是體型比較大的年老個體。

  目前,關於斑鱉的現實情況是:

  1)全世界已知存活的斑鱉個體僅三隻,中國一對,越南一隻,全世界均再無其他野外或飼養的斑鱉記錄和報導,而隨著越南一隻斑鱉的死亡和蘇州動物園人工授精繁殖的連續不成功,加上蘇州雄性斑鱉體質狀況日益下降,斑鱉的生存已處於極其危機的關頭,拯救斑鱉的行動越來越嚴峻和緊迫,所剩的時間和機會已經很少。

  2)雲南紅河流域直到2015年仍有發現大型鱉類出現的信息,發現地點多在馬堵山電站庫區冷鐓至黃草嶺之間河段,但不能完全確認其為斑鱉,因為,在紅河流域尚有亞洲鱉和黿等大型鱉類物種。但2014年在瑪玉田附近河段曾經爬到河岸上的一隻大型鱉類與斑鱉非常相似(據當地目擊者描述),加上當地居民提供的其他信息,紅河流域確實尚有存活斑鱉的可能。然而,自2016年以來未能再獲得大型鱉類活動的信息,又陡增了對紅河斑鱉是否尚存的擔憂。

  分析2016年以來馬堵山電站庫區未再發現大型鱉類出現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近年來庫區人為活動數量和程度增加,如網箱養魚、釣魚、捕魚甚至電魚活動,僅有的少數幾個在支流入口處的沙灘也因撈沙或電站、道路建設等而遭到破壞和幹擾,加上馬堵山電站庫區因蓄水或放水造成的水位波動和回水線變化,使為數極少的大型鱉類個體離開了以往所在的處所,或更加隱蔽,以致在以往能夠見到的區域不再出現。但實際情況如何,需進一步調查探究。

  針對斑鱉的現實情況,有如下關鍵事宜急需儘快開展:

  1) 儘快分析和掌握目前蘇州動物園所飼養的一對斑鱉的遺傳信息及其與紅河流域(包括越南)斑鱉的親緣關係,並儘可能找出繁殖不成功(不受精或孵化不成功)的原因;

  2)儘快對雲南境內紅河流域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擴大調查範圍,加強人為幹擾較少的主河河段和重要支流的調查,以儘快發現可能尚存活的個體。同時,儘快調查核實馬堵山電站庫區潛在的斑鱉的現況,並對整個庫區進行嚴密管護和監控,尤其是僅存的幾個主要沙灘,以免可能尚存的斑鱉受到傷害或盜捕。

  在確定紅河流域(馬堵山電站庫區)尚有存活斑鱉而蘇州動物園的斑鱉仍不能成功繁殖的情況下,建議可考慮將蘇州斑鱉帶上水下無線電發射器後放入馬堵山電站庫區,以便讓其自行尋找同類和配偶,同時對其位置和活動狀況進行實時跟蹤,並給予實時監控和保護,此可能是最後拯救斑鱉的唯一機會和辦法。

  3)通過媒體和網絡宣傳,儘可能尋找國內外有關動物園可能飼養的,或水庫、湖泊中可能放生並遺留和存活的斑鱉,一旦發現即開展人工輔助飼養繁殖。

  4)繼續與越南協商,以謀求儘快達成合作。

  作為斑鱉重要棲息地的紅河流域也是我國多種重要爬行動物的集中分布地,除斑鱉以外,尚有黿、圓鼻巨蜥、蟒蛇、山瑞鱉、大壁虎(蛤蚧)、虎紋蛙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兩棲爬行動物物種,以及中華鱉、亞洲鱉等其他龜鱉類和眼鏡蛇等重要兩棲爬行動物物種。因此,針對斑鱉和紅河流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議:

  1)嚴格紅河流域重要沙灘的保護和管理,嚴禁採沙;

  2)加強對紅河流域水域和兩岸重要生境(棲息地)的保護,以便保護斑鱉以及其他鱉類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紅河流域尚有黿、山瑞鱉、中華鱉、亞洲鱉以及圓鼻巨蜥、蟒蛇、大壁虎、虎紋蛙等重要野生兩棲爬行動物物種分布,而這些物種都已極其瀕危;

  3)嚴格河道和庫區管理:嚴禁使用電擊和滾鉤,並儘可能維持電站庫區水位穩定;

  4)在紅河流域的適當地方,建立斑鱉及其他龜鱉類物種和圓鼻巨蜥等種質資源收容、拯救和飼養繁殖增殖場。

  越南還劍湖的斑鱉(自Rick Hudson on January 19, 2016) 

  蘇州動物園雌性斑鱉(自Gerald Kuchling on February 03, 2012) 

相關焦點

  • 越南斑鱉現身,被保護人員捕獲
    越南斑鱉現身,被保護人員捕獲 2020-10-26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斑鱉或註定滅絕,請勿讓它的悲劇重演
    具體到針對那最後1對斑鱉的拯救性繁育計劃上,這10年來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當然可以討論。就我看來,拿這些年公開的報導來說,前後的信息矛盾不少,一會兒是天然交配產下了受精卵發育出了問題,一會兒是雄鱉生殖器被咬壞了不能鱉事,看得我都暈了。最後的這一次人工授精有沒有問題,是技術問題還是操作問題甚至是策略問題,我沒有辦法確定——這有待於最後的調查報告。
  • 斑鱉去世:保護,別再從「遲到」變成「徒勞」—新聞—科學網
    縱覽整部斑鱉消亡史,「眼睜睜」三個字,最是觸痛人心。 僅僅30多年前,斑鱉還是國內較為常見的物種。上世紀90年代,上海自然博物館在集市上購得幾隻滿布黃斑的活鱉,1998年雲南紅河還有捕獲野生斑鱉的報導。但在國內多家動物園,人們一直將這種動物當作另一種本土爬行動物「黿」,與其他物種養在一起,一再貽誤了保護和繁衍的時機。
  • 中國最後一隻雌斑鱉:傳宗接代太難了
    可隨著經濟的發展,被汙染的太湖,已經不適合斑鱉生存。 尤其是富營養化導致嚴重的藍藻水問題,成了威脅斑鱉生存的背後黑手。 要知道,藍藻水華中高濃度的毒素會造成魚卵變異,使得魚類生長異常。
  • 最後的斑鱉什麼梗怎麼回事 什麼是斑鱉 斑鱉中國僅存兩隻
    但人工授精操作與斑鱉的死亡原因等情況有待進一步披露。「其實之前就覺得會滅絕(它沒有了棲息地,也沒有了種群)。但是一隻只地死,真像一錘錘砸下來。」13日晚,@花落成蝕 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我現在特別傷心,沒辦法回答任何有關斑鱉的問題。」
  • 全世界最後的四隻斑鱉,兩隻在蘇州,它們是對孤獨的「夫妻」
    文/10000年「環保,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其實是人類拯救自己。」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這個振聾發聵的觀點,10000年在第一時間聽到後如醍醐灌頂,同時真正開始關注那些即將消失的物種,並深深擔憂起來,為它們,也為人類。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後代,這樣的「三無」狀態是否令人絕望?如果覺得還不夠,再加上一個「沒有同類」,是不是很恐怖?
  • 世界上最後的斑鱉姑娘:我們所知道的她的一生
    與它們的存在時間比起來,斑鱉這個名字 1873 年才出現(也稱斯氏鱉或黃斑巨鱉),並於 1987 年才在分類學界得到確認。斑鱉姑娘 " 得名 " 斑鱉,還要晚得多。2006 年 9 月 19 日,由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動物園協會主辦的斑鱉保護合作交流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 最後的斑鱉 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
    原標題:最後的斑鱉:中國僅存兩隻,雌性個體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4月13日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本文圖片@蘇州日報「臉上像被狠狠揍了一拳。」知名科普作者@花落成蝕寫道。
  • 中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鱉去世,全球斑鱉只剩下三隻!
    據4月14日消息得知,近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的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繁殖授精後死亡,據了解,這隻雌性斑鱉已經生存了90年了,在授精後出現特殊狀況,雖然對它進行了緊急搶救還是不幸死亡,目前,全球一共只剩下三隻斑鱉,一隻約100歲的雄性斑鱉目前生活在蘇州動物園,另外兩隻斑鱉都在越南,而且兩隻還都是雄性
  • 全球僅剩3隻斑鱉怎麼回事 什麼是斑鱉活著的斑鱉在哪裡
    海峽網訊 4月13日下午1時20分,蘇州動物園內,90多歲的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專家團隊在採精和授精前對斑鱉進行了健康檢查,它們的健康狀態良好,人工授精過程順利,可惜最好還是出現了危機,搶救了24小時候後還是不幸死亡。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
  • 一場悲劇中的主角,它叫斑鱉
    實地勘察之後,Kuchling教授提出了很多改造意見:營造斑鱉上岸繁殖所必備的沙灘、泥土岸;必須淨化水質;植被多樣性要增加;遊客參觀區和斑鱉繁殖區要分離等。    猶猶豫豫:嫁過來還是招過去?    農業部組織專家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擬將斑鱉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提升保護級別和保護地位。
  • 越南發現斑鱉:eDNA技術確認全球第四隻斑鱉的存在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過檢測環境DNA(eDNA),確證了該斑鱉的存在。很快,這一消息在朋友圈傳播開來。斑鱉有多麼瀕危?「發現一隻斑鱉有什麼好激動的」?問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不了解它的瀕危程度。
  • 雲南紅河流域發現斑鱉蹤跡 400歲斑鱉全球或僅剩3隻
    雲南紅河流域發現斑鱉蹤跡 壽命400歲的斑鱉或許全球僅剩3隻記者 楊質高雲南網訊 地球上目前最大的淡水鱉是斑鱉,但現在已知的斑鱉,僅剩3隻了!科研人員呼籲,儘快對雲南境內的紅河流域進行廣泛深入調查,以發現並保護可能還存活的斑鱉,拯救瀕臨滅絕物種。115公斤大鱉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饒定齊的辦公室裡,桌子上擺著好多個塑料小盒子,每個盒子裡都養著一隻小爬行動物。
  • 「斑鱉姑娘」死亡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應急預案,相比哺乳動物,斑鱉的生理節奏更加緩慢,這意味著出現意外的徵兆也不會像哺乳動物這樣明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知名科普博主花蝕,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命科學動物學方向畢業後,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相關工作,從五六年前起,開始關注斑鱉這一物種。
  • 中國最後一隻雌斑鱉在蘇州去世
    為保護這一極度瀕危物種,2007年,蘇州動物園、長沙動物園、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四方籤署合作協議,商定實行長沙、蘇州兩地斑鱉聯姻計劃,還成立專門科研小組研究斑鱉繁育。2008年,雌性斑鱉從長沙「遠嫁」蘇州。「它們是已知的全世界唯一的斑鱉『夫妻』。」
  • 斑鱉滅絕倒計時?越南:我們還有希望
    儘管如此,亞洲龜鱉計劃(Asian Turtle Program, ATP)的負責人蒂姆·麥考馬克沒有絕望,他說,如果我們迅速行動,還有機會拯救斑鱉。這個組織總部設在河內,致力於保護亞洲的龜鱉。在只有三個已知個體的情況下,時間是關鍵。在中國,圈養繁殖的計劃已經泡湯了。
  • 中國僅存一隻雌性斑鱉去世,全球斑鱉僅剩3隻
    昨天(13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據悉,4月12日國際專家團隊剛剛對蘇州動物園內僅存的一隻雄性斑鱉和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授精前檢查發現兩隻斑鱉健康狀況良好。
  • 動物世界-斑鱉
    斑鱉已有2億7千萬年的歷史,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目前僅存極少數個體。斑鱉在1873年的始被西方科學界認識,大英博物館的龜類專家約翰·愛德華·格雷描述羅伯特·史溫侯從上海寄往的斑鱉標本並命名為Oscaria swinhoei描述,同時形容斑鱉為從未被發現的鱉科物種。
  • 國內最後一隻「斑鱉姑娘」,到底怎麼死的?
    「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應急預案,相比哺乳動物,斑鱉的生理節奏更加緩慢,這意味著出現意外的徵兆也不會像哺乳動物這樣明顯,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知名科普博主花蝕,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命科學動物學方向畢業後,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相關工作,從五六年前起,開始關注斑鱉這一物種。
  • 特別報導 | 中國最後一隻斑鱉
    2019年4月12日,在準備為兩隻斑鱉做人工授精手術時,雌斑鱉隔著頭套突然張口攻擊,咬傷了他的手。呂順清是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非營利性組織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斑鱉項目負責人。那是他們團隊第五次嘗試為斑鱉人工授精。在術前的檢查中,兩隻斑鱉的理化指標和超聲波都顯示良好。為了確保手術成功,專家團隊還在三隻雄性和兩隻雌性大型亞洲鱉上預演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