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揭秘下篇 ——《猶太人的生意經》字數較多,請耐心閱讀。
文章字數:5500字
閱讀需要:400秒
前言概括(同上半篇):
猶太人的數量大約只有1500萬左右,佔據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精英階層。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常春藤盟校,這世界名校猶太人的比例是最多的。
而現在美國的投資類型的Y行,都是猶太人投資的。
世界名列前茅的公司也都是猶太人掌控,如:Facebook(臉書)、微軟等等。
在《福布斯》富豪榜前40位,其中有18位是猶太人,佔比高達45%。
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也都是猶太人,如:比爾蓋茨、巴菲特、卓別林、洛克菲勒等等。
自從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獲得最多獎項的就是猶太人,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學獎、27%的醫學獎,以及接近50%的經濟學獎。
上篇文章講到,猶太人對教育的 「 顛覆性 」 ,使得才能被挖掘得淋漓盡致。今天來講講猶太人的 「 生意經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UJ大叔,進入主頁輸入關鍵字 「 猶太人 」 查看閱讀上半篇)
一、忍!他人不能忍!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猶太人這麼會做生意,到底怎麼發家致富的?怎麼從無到有的?
我們只看到猶太人現在的光鮮亮麗,可曾幾何時他們也是不折不扣的 「 D絲 」,窮得無以復加。
這就要追溯猶太人的歷史:
當初的他們也只是普通人,而且是非常慘的普通人。被驅逐自己的土地, 「 流浪 」 在世界各地,顛沛流離將近1800年。因為 「 信仰 」 原因,大部分的西方國家都存在 「 排猶 」 現象。為了生存猶太人也只是在 「 所落之處 」 打零工,做點餬口的小生意。
舊時代他們在西方的生存條件堪稱L獄,歧S、W辱、S戮都是他們當時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頻繁地打壓、排擠 「 隱忍 」 變成他們需要做,也必須要做的事情。舊猶太人的 「 忍 」 成就了現代猶太人的 「 富 」 。這也是一種優良特質,如果沒有這個特質,就不可能成就現在的猶太人,所以 「 忍 」 是猶太民族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一位猶太智者——卡爾 說過:
我們不但信奉上帝,而且還非常敬佩一種生物:龍蝦。它是生活在堅硬外殼之下的軟體動物,而殼是不會生長的。殼只會隨著龍蝦的生長變得越來越擁擠,然後它就會躲起來脫殼。龍蝦的一生必會經歷無數次的的脫殼。促成龍蝦不斷成長的關鍵,就是那種不適感以及壓力,其實也是你經歷成長的信號。如果龍蝦有醫生的話,那它永遠都不會長大。如果我們正確地看待逆境,那我們就可以在逆境中成長。
這些西方國家的排J、D壓不但沒有摧毀他們,反而讓這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凝聚力變得更強。
全世界的猶太人都相當團結,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想盡一份力,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對同胞、國家的援助從不吝嗇,一向以 「 精打細算 」 著稱的猶太人對自己人卻可以傾囊相授。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誰嗎?並不是富豪榜上的那些巨頭,而是一個叫 「 羅斯柴爾德 」 的猶太人家族,保守估計資產達到50W億美元,相當於510個比爾蓋茨,1123個馬雲。
紅酒品牌 「 拉菲 」 是他家的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 「 戴比爾斯 」 是他家的
美聯儲背後的家族之一
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義大利五國開設 「 羅斯柴爾德Y行 」 ,建立了當時最大的 「 金融王國 」
還有不計其數的產業,低調得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富得讓人望塵莫及。他們經久不衰屹立數百年不倒,秘密就在他們的族徽裡:一座皇冠包裹著五支箭,寓意著任何一把單獨的箭都是脆弱的。
1812年,梅耶·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創者)去世前給兒女們留下一句話:只要你團結一致就會擁有一切,當你們分手的那一天將是失去繁榮的開始。
有沒有一種種感覺,猶太人很像我們中國人?
俗話說: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 「 十根筷子折不斷 」 我們對此也有相似的理解,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猶太人的分布廣散,而我們中國也是其中一個。大約在唐朝前後,有部分的猶太人生活在開封,我們的文化是極其寬容的,所以猶太人也融入其中,學習我們的文化,甚至有人參加我們的科舉中了狀元。在接下來闡述猶太人的文字中,大家也會隱約感受到有中國文化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相似之處,並且不單單是中國。大家想像一個畫面,猶太人成群結隊背著行囊到處遊歷,走到一個地方有好東西就把它吸收進來,再把背包裡陳腐、過時、價值低的東西卸下來。這也是他們的過人之處,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忍者無敵,團結就是力量,但這也是在警醒:在生活中、職場中、生意中頻繁衝動做 「 蠢事 」 的人,必將因圖一時之快,遺憾終身。而那些不懂合作、奉獻、更新知識的人也必將被時代落下。
二、壓力下的及時調整與轉變
由於早期受到歐洲的排J,就算猶太人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也會馬上被搶D跟約束。後來猶太人也意識到以他們的民族特性在歐洲做實體生意是行不通的。
所以這個時候一場名叫 「 資本 」 的貨B遊戲就誕生了,資本這種市場行為也是猶太人首當其衝,歐洲最早的高L貸機構就是猶太人做起來的。
在壓力中尋求變化、創新,而且他們成功了。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久沉現狀,他們的結局也已經可以看見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經濟看美國,美國經濟看猶太人。
猶太人在歐洲的資本行為贏得的紅利只是短暫的時間,由於歐洲不滿猶太人放D,矛盾進一步加深,之後他們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本轉移到更為開放的美國。
他們複製在歐洲的資本經驗,開始試行各種資本行為、金融手段,在美國也開始開辦Y行。隨後掌握了美國大部分的經濟命脈,開始呼風喚雨。
三、利無大小,你看是廢,我看是寶
猶太人被譽為:爛草堆裡都能找到黃金的民族。
這正說明,他們看事物的角度與平常人有一定程度上的認知差異。
有這麼一則猶太人經商案例,處理了一堆垃圾逆襲成為大富翁:
當時在美國紐約州給 「 自由女神像 」 翻新,所以有很多廢料會從神像上清理出來,需要運輸處理,當地部門就向社會招標,但是幾個月過去,都沒人應標。一位普通的猶太商人聽到消息,就趕到現場,看著廢料呆了半天就籤了字。許多運輸公司都對他這個 「 愚蠢 」 舉動發出嘲笑,因為在當地垃圾處理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弄不好會受到起訴,別說賺錢,賠個傾家蕩產都有可能。可接下來的事情,把那些發出嘲笑的人看得目瞪口呆。猶太商人做了4件事:一、先是把廢料分類。二、把廢銅熔鑄成 「 小自由女神像 」,把水泥塊和廢木頭加工成底座。三、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四、把塵土包裝出售,並命名:自由之塵.。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猶太商人把這堆垃圾變成了532萬美元。
在輸運商人眼裡這些真的就只是垃圾,而且還有多方麵條款約束,賺到的只是運費的蠅頭小利。而在猶太商人眼中這是價格高昂的寶藏 。
就要歸功於猶太人的 「 傳承 」 ,其實這個 「 傳承 」 並不是那麼神乎其神,只是在他們經商的時候有條鐵則:同一件事情,要呈現多種方案,從多方面來判斷一件事情的發展。
在他人眼中看似衝動,只為眼前,但是真相是猶太人在得知消息的時候,在腦袋中就開始預估多種方案來針對 「 處理廢料 」 。變向來說也可以看成一種預判,雖然預判不可能100%正確,但起碼已經有多種 「 雛形計劃 」 來應對,這真的是一種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猶太人能建立起 「 金融帝國 」 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恰恰是需要超前的眼光、不局限的思想來提前預測未來的發展。別人看不到,我看到了,我就能賺別人賺不到的錢。在生意中也是如此。
四、猶太人的 「 崇智主義 」
在猶太人的觀念中,第一位是:上帝,第二位是:智慧。從上半篇介紹猶太人對孩子的教育,就知道智慧對於他們是有多麼重要的地位,僅次於信仰,而且猶太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 「 零文盲 」 民族。
他們認為智慧 = 財富,別人的錢是裝在口袋裡,他們的錢是裝在腦袋裡。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兩種智慧思維:利他思維、逆向思維。
下面來闡述兩個案例來體現這兩種思維。
案例1:
一家公司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科技產品,但是缺乏銷售人員。這時來3個人來面試,一個德國人、一個美國人、一個猶太人。其中除了猶太人,其他2個都是相對專業的銷售員。面試官詢問他們對薪資的要求。德國人:我要3000美元,1000給我自己,1000給我妻子,1000作為購房儲蓄。美國人:我要4000美元,1000給我自己,1000給老婆孩子,1000還房貸,1000給情人。猶太人思考了片刻回答到:我要5000美元,然後湊近面試官說了自己的分配。最後猶太人被錄取了。怎麼看猶太人在專業上、薪資上都弱於其他兩位。怎麼就被錄取了?猶太人跟面試官說的分配構成是:我要5000美元,1000給你,1000給我,剩下3000用來請那個德國人。
這則故事,好像不是很光明磊落。其實這是猶太人自己為了調侃而編出的一則笑話。但是其中的道理很深刻, 「 利他思維 」 —— 利益永遠是最好的籌碼。即使猶太人的各方麵條件都不佔優勢,但是他抓住了關鍵核心:面試管。
那些不願跟人共享利益的人,永遠賺不到大錢。生意實際上就是一種互惠的市場行為,我給你想要的,你才會給我想要的。雙贏!
案例2:
一個猶太商人走進一家銀行,坐在了D款部的椅子上。經理打量著猶太商人問:先生,請什麼可以為您效勞的嗎?猶太商人:我想要D款。經理:多少?猶太商人:1美元。經理懊惱地問:只要1美元?猶太商人:對,只要1美元,不可以嗎?經理: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猶太商人從包裡取出一疊的股票:這些夠了嗎?總共50萬美元。經理驚訝道:夠了夠了,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猶太商人:對,只要1美元。經理:年息為6%,只要您支付6%的利息,一年後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您。說著,猶太商人便接過經理給的1美元,離開了。經理十分不解,便又追了上去問道:先生,我實在想不明白,您擁有50萬美元,怎麼會來借這區區的1美元,您要是借30萬甚至更多,我們都是很樂意的。猶太商人: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我就打算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一年只需要6美分,租金的真的是太便宜了。
當存在明確矛盾的條件下,硬碰硬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矛盾的存在是必然,解決矛盾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是否能以最滿意的結局收場,那就要看你怎麼看待這個矛盾。逆向思維主要就體現在處理事情方式上面的圓滑以及換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想通了就豁然開朗。
就好比:你想進家門,但是門鎖卡住了。怎麼辦?
1、踹門(破壞了原有的局面)
2、找開鎖(需要付出代價)
這都是常規默認的解決辦法,而逆向思維的解決辦法是:借工具,把門的合頁拆了。希望你能理解這個道理。
俗話說:山不動,水動,四兩撥千斤。
五、嚴守契約精神
猶太人認為,合約不是跟合作方籤的,而是與神的契約。
我們知道,排第二的是智慧,第一的是上帝。在猶太人的心中,合約是無比神聖的存在,也是必受原則。
契約精神,大家大致都了解。但是猶太人的契約精神十分刻板,對人對己都是如此: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行。
舉例:
A客戶找猶太人(中間商)買罐頭,合同要求100罐頭,每個罐頭100克。然後猶太人找B進貨,但是到貨的時候,有120個罐頭,每個罐頭90克。雖然在物品總重量上要多於合同寫明的總重量,這明顯是佔便宜的事情,但是猶太人就會找B說明情況,還會要求賠償,而且是全額賠償。即使是A同意120*90的方式,但是這也是不允許的,他只是在履行他的責任。
猶太人的 「 精明 」 表現在籤合同前,會最大限度去爭取合理利潤、權益,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一旦籤訂了合約,必定會嚴格遵守,要不折不扣的執行,要求對方也是如此,沒有迴轉的餘地,成了兩極端的對比。
他們也不毀約,毀約等於放棄了與神的約定。也正是如此,更讓人信服,人們也更喜歡跟堅守原則、遵守合約的猶太人做生意。
而有些猶太人與猶太人之間的合作,甚至沒有合約,口頭的約束也算籤訂,因為他們都相信神聽得見。
任何一個大企業或者人物,誠信也是必將遵守的,而且是第一位,贏利失信,只會走向末路。生意處事,生活待人,或許你不是真誠信,但起碼你要別人相信你是有誠信的。
六、膽子與夢想同在
現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公司:蘋果以及特斯拉。
可能有些朋友還不知道,其實賈伯斯跟馬斯克都是猶太人。這兩位的追求進步,追求創新的人生觀毋庸置疑,一位顛覆了手機,一位顛覆了汽車。
賈伯斯創立蘋果的初衷、夢想是把每個人的手機都變成個性化,他做的是硬體,並不是現在千篇一律的軟體。可惜隨著隕落,這個夢也隨之夭折。如果他還在,我相信也願意相信現在的蘋果不只是蘋果。
馬斯克前天,就是1月8日,還以1950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成為世界首富。雖然馬斯克的成為首富是因為特斯拉市場行為的降價,但是特斯拉作為一位引領新能源汽車,或者說新時代汽車的革命者。在許多方面將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傳統車企已經遠遠甩開。
我們國人還一度將馬雲跟馬斯克做對比,我們的企業家VS別人的企業家。一個造火箭上太空,一個做團購搶菜籃子。在某個程度上,馬雲真的要服輸。
可能有的人還不知道,最早的行動支付是馬斯克發明的PayPal,支付寶只是參考或者說借鑑。
不得不說賈伯斯跟馬斯克這兩位人物的眼光真的是高瞻遠矚,並且敢想又敢幹,不取悅他人,只取悅自己。
總結一句話:錢在哪,猶太人就在哪!夢想在哪,猶太人就在哪!
猶太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還有很多,小編這聊聊幾千字根本無法寫盡道明。
如果大家真的有興趣想了解猶太人的智慧經、生意經,推薦一本書《塔木德》。
塔木德是希伯來語,含義為 「 鑽研 」 、「 研習 」 、 「 教導 」 的意思。
這本書據說是歷經千年,2000多位學者研究成果和智慧結晶,它是整個猶太民族的導航圖,每個猶太人都會閱讀這本書。
其實也不必去買書,在網絡上查一下就可以搜出來,不過內容完整就不敢保證了。
但是吧,猶太人的文化、生意經雖然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也看看適不適合我們中國人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區別。
如果按《塔木德》的標準來推薦中國式書籍,我更推薦《三國演繹》跟《厚黑學》,有興趣就看看。我不是賣書的,別誤會。哈哈哈~
今天就說到這吧,謝謝你能看到這裡。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