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汽車消費來說 ,中國車友最關注的一個成本,可能就是油價。中國的油價一直持續上漲,和國際環境比較,價格好像也相對偏高。所以,中國車友對油價的敏感,甚至會高過車價和保養的成本。
不過實際情況也確實能理解,車的保養維修,畢竟不是天天去做,即便有支出,錢花起來,也不那麼直觀。而加油對很多車主,尤其是營運車輛,幾乎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事,所以,油價的漲跌,很容易牽動車友的神經。
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今年宏觀經濟雖然不太理想,但油價的走向,好像還真是車友的福音。
12月14日下午5點,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成品油調價通知,自2018年12月14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降低125元和120元。這好像也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油價的第四次下調了。
根據部分區域的調查,這次調價後,一般城市92號汽油跌至6.72元/升,每升下調1毛錢,按照車主油箱容量50升來計算,加滿油箱能少花5元。也就是說,無論是對運營性車輛的車主,還是對一般家用車使用,雖然說每升油只下調了一毛錢,但是,一個月下來,對很多出行比較多的車主,還是能節約很多成本的。
油價和汽車消費應該是息息相關的。前段時間油價下調的時候,就有央視的財經評論員說,油價太低,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汽油那麼便宜,為啥要使用電動車啊?
這個邏輯是否正確,這裡咱不討論。我想說的是,油價下調,對目前冰冷的車市,是否算一個不錯的利好呢?油價下調,很明顯的會降低汽車的使用成本,那麼,這個成本降低,會增加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信心嗎?
答案,好像不太能肯定。
就好像前段時間,車市進入最初的蕭條的時候,很多人呼籲有關部門,要再次動用降低購置稅的政策。可是市場終端的反響卻是,消費者購車,缺的不是那萬兒八千的稅錢,缺的可是幾萬十萬的車款。也就是說,車市的蕭條,根本原因在於消費能力的降低,而不在於促銷政策包括國家層面是否有補貼。
那麼,同樣的道理,油價的降低,對已經有車的車主,顯然是個福音,但是,對於還沒有購車,或者說還沒有資金購車的車主來講,這個看似利好的信息,好像顯得有些遙遠而無所謂了。
所以,汽油價格下調,理論上,是可以促進汽車消費的,不然,也不會有財經學者說,油價太低,會影響新能源產業創新。
但是,在整體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下,油價下調對車市的影響,就目前的狀態,顯然不會那麼直接。用車的成本,確實每個月能省不少,但是,買不買車的關鍵,還在於,是否能湊出首付,並能還得起月供,這好像,確實是個很難的問題啊。
但,有利好,總歸比沒有任何希望,要好一些吧。雖然車市很淡,但油價下調,估計也算一個可以利用的銷售話術吧。
用得起車,是好事。但買得起車,才是前提吧。
小葉閒話, 關於汽車話題的即興表達。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反感,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