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如何拎穩百姓「菜籃子」提出了嚴峻考驗,山東、河北、海南、貴州等地作為我國北方設施蔬菜生產大省和南菜北運大省多招齊出,穩定農副產品生產,全力保障「菜籃子」供應,為穩定市場提供了堅強支撐。
山東:蔬菜市場不脫銷不斷檔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鄧美平
當前,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設施蔬菜生產管理和春季蔬菜備播的緊要關頭。山東能不能守好「菜籃子」?一組數據讓人心安:截至3月3日,山東省春播面積約3000多萬畝,其中早春蔬菜1400萬畝,已播春季作物230萬畝,春播進展順利。全省蔬菜在田種植面積340萬畝,日產能力5.2萬噸,日上市量3.9萬噸。春節以來,山東已累計向湖北調運蔬菜7060噸。
今年,臨沂市蘭陵縣作字溝北村菜農林希國的9畝溫室大棚全部種上了黃瓜,他隨手摘下一根說道:「我們的蔬菜都是無公害的,產量高、質量好,加上疫情防控值勤點設到了田間地頭,村幹部層層把關給俺們當『安全衛士』,優質黃瓜不愁賣。」該村黨支部書記段瑞娟告訴記者,作字溝北村共有大棚蔬菜1500多畝,這個季節主要以黃瓜和辣椒為主。
為了保障抗擊疫情期間蔬菜產量和質量,蘭陵縣加強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督促各鄉鎮、市場、基地檢測室加強上市蔬菜定量檢測,確保食用安全。縣農業農村局每5天定量檢測一次,目前已檢測280餘個樣品;做好科學用藥技術指導,推廣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規定,保障蔬菜安全供應。
為實現產銷有效對接,確保蔬菜市場不脫銷、不斷檔,蘭陵縣及時做好主要蔬菜品種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信息監測,準確分析產銷形勢,及時掌握蔬菜生產、市場供應、價格變動等情況,用好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兩隻手」。目前,有「山東南菜園」之稱的蘭陵縣,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蔬菜約1500噸。
「菜籃子關係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守住蔬菜產業這個綠色陣地,保證蔬菜供應,保持菜價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說,夏津縣是優質蔬菜生產大縣,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近40萬畝、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60萬畝。疫情當前,一場蔬菜生產攻堅戰、保衛戰正在夏津縣打響。
夏津縣立足實際,抓防疫促生產,抓供應促服務,「雙抓雙促」切實保障了「菜籃子」產品市場有序供應。針對疫情,夏津縣迅速出臺了《防控期間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縣蔬菜服務中心迅速行動,派出技術人員分四個網格化服務小組,陸續奔赴全縣30個園區進行技術指導。
油菜、小白菜、莜麥菜等速生蔬菜,可有效填補當前蔬菜供應缺口。夏津縣積極與大型育苗企業對接,擴大速生蔬菜生產能力。目前,夏津縣蔬菜園區無疫情發生,每天向市場供應蔬菜130餘噸。
「今天,有10萬斤西葫蘆、一萬斤芸豆正在包裝準備發車,總體產量和價格較往年同期差別不大。」聊城市莘縣俎店鎮東延營蔬菜市場經理高得千說。朝城鎮漢君家庭農場蔬菜轉運中心負責人趙章興也有同感:「這茬韭菜最後一批是按市場價2.4元一斤批發的,今年20萬斤韭菜基本銷售一空。」
莘縣是年產「瓜菜菌」500萬噸的全國蔬菜生產大縣,疫情發生以來,莘縣打好蔬菜銷售提前量,通過莘縣益農信息社統一梳理、分析全縣的蔬菜產量情況,運用大數據分析後,積極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全國知名市場有效對接。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科學制定應對措施,讓農業物資不缺不少,育種育苗不斷不誤,蔬菜種得上、產得下、賣得出。同時,積極引進新品種,確保農業轉型升級不斷線。」莘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東存如是說。
貴州:
續種補種保蔬菜供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新偉 吳秉澤
二月春光好,農家春耕忙。
日前,記者來到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在一馬平川的蔬菜基地裡,農民正忙著播種、施肥、鋪膜、覆土……「3個月後,播種的蔬菜就可以端上市民的餐桌」。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們發揮『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優勢,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產業,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率。」雙龍鎮黨委書記冶偉蒼告訴記者,發展蔬菜產業既有效保障了市場供應,又為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加快了脫貧步伐。
根據貴州省的規劃,到2021年該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綜合產值達到820億元。
「我們的韭黃一年兩次培土,三次施肥,每壟韭黃控制在20窩左右。」在貴州省普定縣馬場鎮李家村,韭黃種植監督員田龍負責村裡400多畝韭黃的品質監督和技術指導,以確保韭黃的賣相和質量達標。
據了解,像田龍這樣的監督員,在普定縣每個韭黃種植基地裡都有。除了種植有嚴格的流程監督外,收購環節也有嚴格的檢測。普定縣韭黃加工產業園負責人告訴記者:「30項農殘檢測必須全部通過,4項重金屬檢測必須全部達標,否則就不能進入市場。」
為了推進蔬菜產業標準化、規範化發展,貴州省組建了由36位專家組成的蔬菜產業「智囊團」,對深度貧困縣、十大蔬菜生產基地縣和32個蔬菜生產大縣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為全省蔬菜產業發展提供諮詢服務。
同時,貴州引進廣州江楠集團、粵旺集團和上海蔬菜集團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壯大貴陽農投集團、安順綠野芳田等省內行業領軍企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提升了產業的組織化水平。
貴州還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聚焦深度貧困地區、500畝以上壩區、蔬菜重點產區,配套建設集配中心和冷鏈設施,新投運冷庫169座、43.8萬立方米,新增冷鏈運輸車150輛,有效延伸了蔬菜的運輸半徑。
在貴州省織金縣馬場鎮大陌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內,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大棚,工人們或採摘,或分裝。產業園區負責人張宏說,目前園區通過十人一個小組按區域作業,減少人員交叉接觸等方式,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搶收搶種,把損失補回來。
2月份以來,貴州省在抓緊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一邊加快採收冬季蔬菜保供市民「菜籃子」,一邊續種補種以保夏季蔬菜供應。
記者從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為儘快讓春耕生產恢復正常,該省種苗、化肥等農資供應網點將儘快全面開放,蔬菜生產企業百分之百復工,相關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全部到位,確保全省蔬菜產業3月中上旬恢復到正常水平。
黔南州出臺20條措施推進農業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和蔬菜產業發展兩不誤。該州還推廣「壓季錯峰接茬」新模式,巧打蔬菜「錯季上市」牌,構建不同海拔地區蔬菜高效種植接茬栽培技術體系。
2月下旬至3月份,貴州省進入春季蔬菜採收高峰期,預計全省近1個月可採收新鮮蔬菜176.2萬噸,近2個月可採收342.7萬噸,基本滿足蔬菜供應。
河北: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發明
河北廊坊市固安縣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戴著口罩從蔬菜採摘到打包忙個不停,成隊的物流車輛在外面等候。幾個小時之後,這些蔬菜將被送上北京各大超市的貨架。
「平時我們供應蔬菜100多噸,最近一段時間供應翻倍,每天要派送200多噸直供北京,確保『菜籃子』供應充足。」順齋合作社理事長張順齋說,合作社供應蔬菜約20餘種,每天30多輛物流車輛往返於京廊之間,蔬菜直接配送至北京70多家大型超市,從採摘到擺上貨架不超過24小時。
河北省是北方蔬菜種植大省,目前蔬菜生產以日光溫室和中小拱棚設施生產為主,蔬菜在田面積112.7萬畝,預計2月份至4月份上市量537萬噸,另外還有大白菜、蘿蔔、大蔥、土豆等冬儲蔬菜,總量552萬噸。未來3個月河北蔬菜供應總量可超過1000萬噸,日均供應量在10萬噸以上。
在河北館陶縣的「黃瓜小鎮」,翟莊村的種植戶王海龍自春節以來一天都沒有休息,基本上每天都有進貨商戴著口罩開車來收購他的黃瓜。在村裡,王海龍家是公認的黃瓜種植大戶,家裡有30多個黃瓜溫室大棚。
「全村共建有1300多個黃瓜溫室大棚,現在每天銷售黃瓜近3萬公斤。」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維嶺介紹,菜農們一邊防控疫情,一邊守好市民「菜籃子」,每天都在大棚裡忙碌著向市場供貨。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河北各地結合冬春季蔬菜生產特點,統籌安排好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增加了葉菜和速生蔬菜生產,以保障蔬菜均衡供應。
針對疫情防控造成的用工問題,河北各地出實招、解難題。石家莊市藁城區貫莊村是黃瓜規模化種植基地,共有蔬菜拱棚4000多個,面積達5000畝,目前該村正在開展黃瓜定植工作。
「因為黃瓜定植期比較集中,以往我們都要僱用一部分外地人,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只能用本村人員。」貫莊村黨支部書記孟彥峰告訴記者,他們採取了本村村民互助方式,四五戶為一組,合作種植,以確保黃瓜定植工作順利完成。
2月24日,在河北內丘縣廣樂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一整車3萬斤新鮮蔬菜啟程送往省會石家莊市蔬菜批發市場。
廣樂蔬菜合作社負責人劉金崗介紹,他們的種植基地佔地200多畝,66個溫室大棚日產西紅柿、西葫蘆、雙孢菇等蔬菜近1萬斤,全部供往石家莊市蔬菜市場,「疫情防控期間,石家莊市蔬菜運輸車辦理了通行證,每3天來拉一趟菜,從正月初一到現在沒停過」。
在河北固安縣方城一村,村民正在抓緊時間採摘新鮮蔬菜,以滿足在線銷售的訂單供應。「鄉裡把我們的蔬菜統一放到了政務平臺上推廣銷售,我家的胡蘿蔔也在其中。」村民楊鳳凱說,從消息發布以後,陸續就有訂單來了。
為保障「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秩序,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嚴禁未經批准擅自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違法行為,保障肉、蛋、奶、活畜禽、水產品、蔬菜、水果等「菜籃子」產品以及飼料、獸藥、種苗、肥料等農牧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
疫情當前,河北固安縣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指導蔬菜生產的同時,為農產品銷售找「門路」,通過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架橋行動」,實現了農產品暢銷、顧客方便、疫情防控有力的多贏格局。
海南:
千方百計壓實保障供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潘世鵬
春耕之際,海南省因地制宜,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春耕生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帶來的影響,千方百計壓實「菜籃子」保障供給。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什統村,農民正在水田裡插秧。一旁的菜地裡,有的農戶在給農作物修枝剪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龍告訴記者:「我們開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很多村民已經開始在移栽苦瓜、辣椒和青瓜苗了,這一季蔬菜沒有受太大影響。」
在什運鄉南平村委會瓜菜收購點,農戶們正忙碌地進行著搬運、裝車。鄉政府副鄉長陳孔說:「考慮到疫情期間農戶選購物資不方便,縣農業農村局和鄉政府統一採購種苗和化肥提供給有需要的農戶,充分保障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保障「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至關重要。
在臨高縣盛源實業美臺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工作人員忙著將收儲的本地瓜菜檢測、分揀、包裝,運往省外銷售。農戶陳春燕說:「現在收購的人多了,價格也上來了,我們趕緊採摘銷售。」
面對疫情,臨高縣積極出臺鼓勵瓜菜收購政策,對瓜菜收購實行補貼,拓寬瓜菜銷路。據加來農場黨委書記謝家林介紹,補貼之前每天椒類收購量200噸至300噸,現在每天收購椒類1000多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變被動為主動,努力化危為機,有效應對疫情給全省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抗疫情、保暢銷、保生產、保增收,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切實有效應對疫情,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業企業發展,海南省出臺了《2020年海南冬季瓜果菜採購應急補貼及獎勵方案》,對收購該省種植的冬季瓜果菜的採購商進行補貼和獎勵,並對採購商在瓊收購冬季瓜果菜按銷往目的地裡程給予運費補貼。海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壓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 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的十五條措施》,要求高度重視疫情過後海南應發揮的作用,全力抓好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奮戰90天,把新冠肺炎疫情對「三農」的影響降到最低。
「目前,海南省肉、禽、蛋、蔬菜、水果、水產品等重要商品價格總體保持平穩,市場貨源比較充足,供應較為穩定。」海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顏人才介紹說,「海南省始終加強『菜籃子』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運銷補貼、農超對接、社區團購、愛心助農活動……一車車海南高品質瓜果蔬菜運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市場。
隨著一批批收購商來到田間地頭,海南的優質新鮮瓜果蔬菜被運往全國各地,海南正努力打造成全國人民的「菜籃子」。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