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老家的菜園子

2021-01-15 固始百事通

文 | 齊義海    來源 | 村長開會啦

記事起,老家的菜園子始終都在那裡,靠近老宅子,旁邊就是水塘,取水澆菜很方便。


菜園子很大,呈正方形,大大小小有十四五墒地,都種上了菜。要說種類,一年四季種的都是家常菜:捲心菜、大白菜、蔥蒜、茄子、黃瓜、絲瓜、地瓜、甘蔗、辣椒、韭菜、倭瓜、臘菜、花生、小瓜、大椒、菠菜、刀刀,芹菜、豆角子等等,種菜跟著時令走,一年到頭都有菜吃。

咱們農村人澆菜,一般都是雞屎糞、牛屎糞,最多的還是糞水。絕對的有機肥,種出的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好吃還放心。來到城裡之後,米麵菜全部都要買,吃嘛嘛貴;單說菜,多是種植戶在大棚裡用化肥催生的,打的膨化劑和農藥,長得大不好吃,哪怕清洗很多遍,還是不放心。你怎麼能保證吃進肚的都是沒毒的呢,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菜籃子」對於我們,是一個揪心的詞。


小時候,小孩子也參與到菜園子的打理,比如拿菜鏟子除草,用小桶澆水,幫著大人抬糞水施肥,順便逮逮菜幫子內外的害蟲。有一種大青蟲,長得很胖,專門躲在菜葉裡偷吃,找到它們其實也容易,它們在菜株下拉了黑色細碎的屎,仔細聽還能聽到囁齒撕咬的索索聲響,順著扒開葉菜,沒準它們就躲在裡面貪吃的正歡哩。我對付他們,就是用火鉗夾著,順便拔一攢稻草,對它們進行火葬,噼裡啪啦,也算壽終正寢。不有那麼一句話嘛,消滅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最狡猾的就是那種渾身漆黑的甲殼蟲,形體小,鑽土快,有翅膀,會飛。白天它們躲在樹皮上,或藏匿在黃土裡,等到夜晚就一頓猛吃,小尖牙像小鋼鋸條,吃菜快的很,往往一夜過去,菜畦裡葉子上缺一塊少一塊,都是它們做的好事。


對付這種煩心蟲,大人們不得已也會用廢棄的刷把子,蘸上稀釋的樂果,一頓亂灑。這種方法很蠢笨,卻比較有效,葉子上有氣味,害蟲不來吃,卻也很難找到它們中毒的屍體,真是咄咄怪事。

對付偷吃的雲雀,記得那時候有兩個土辦法,一個是豎個木棍,上面掛一件衣裳,袖子張開,再帶上草帽,雲雀不敢來。還有就是父親吸著旱菸袋,坐在那裡扎個稻草人,立在那裡,風一吹,瑟瑟有聲,雲雀都能嚇破膽,怪好玩的。


上小學時,大人忙田地,我就和妹妹就一起抬水澆菜園,往往菜園澆一遍,都需要從下午四點鐘左右開始,澆到六點多,累的腰酸背痛,弄得一身泥巴虎子。有幾次我們姊妹倆抬糞水,個子又矮,還絆了一跤,弄了一身的糞水,咋洗身上還是臭氣燻天,記得很深。


那時候菜園邊上種了幾棵櫻桃樹,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但是我在樹苗的周圍用樹枝圍起了柵欄,用麻繩串連打上死結,不想過了幾年真的長了果實,紅撲撲,甜絲絲,感覺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快樂。

記得那時候,倭瓜長著大葉子和長稈子,剝開稈子外的刺辣毛,則是浸滿水分的莖須,中午炒菜吃,放在嘴裡嚼,渣咕渣咕很有味道。那時候吃肉次數很少,偶爾兌著肉小炒,聽著廣播裡的長篇評書《三俠五義》,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種黃瓜和絲瓜,需要插好木頭或竹子,攀好架子,讓它們在上面爬。每過一夜,它們的卷鬚都會打著轉,沿著架子生長,開著黃花,慢慢長出渾身刺毛的果實來。黃瓜和絲瓜長的太大太長不好吃,尤其是黃瓜,半身青半身黃的時候最嫩最可口,現在市場上的黃瓜大多是新品種,水分多,密度小,吃到嘴裡水不拉嘰,沒啥味道,你一定和我同感。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菜瓜地的秧子都被驕陽烤蔫吧了,總以為會死掉,誰知到了傍晚,澆點水,第二天照樣鮮嫩如初。菜瓜秧子瘋長的時候,大菜瓜都橫臥在瓜秧裡,隨便用手一翻,就可以看到碩大的葉子下,躺著一條大菜瓜。有一天中午,我在翻找菜瓜的時候,不想竄出來一條烏巢(蛇),蜿蜒爬行,簌簌有聲,被嚇得半死。所以自那次以後,只敢拿著棍子挑瓜秧,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茄子葉子愛長洋辣子,渾身長毛,每個毛都儲備著毒汁,一不小心,沾上洋辣毛,皮膚都會起一塊包,用手抓尖銳地疼,只有用胰子打或六神抹,才慢慢消掉。如今多年見不到洋辣子,感覺這些小冤家在農藥肆虐的當下,也一定活的不容易。

菜園子四周都圍有柵欄,俗稱「菜園笆子」,貪吃的牛羊總會探頭吃掉那些紅杏出牆的葉子和花朵,靠沿的瓜果也總會被要飯的人偷拽幾根去。我喜歡在清晨撿拾巴在菜園笆子上的知鳥殼,那時候知鳥殼有人回收,據說可以入藥,每個1分錢,運氣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撿到一二十個。換來的錢一半交給了大人,一半都買了冰棒,留給我一個甜不拉嘰的童年。


那時候種的最多的就是臘菜,至少種兩三墒,秋天收割之後,洗淨晾曬,再切碎,用醃缸或大罈子一層一層碼好碎鹽,用棒槌搗實,往往可以吃對頭一年。我上高中的時候,帶的就是臘菜,一小罐可以吃一個星期。莊上楊大娘和柳溝的三妗子都是醃臘菜的高手,酸酸的,勁道,有嚼頭。不會醃臘菜的,菜缸會生蛆。打開罈子,無數條白蛆都沒頭沒腦地往下鑽,但是有時候大人也就只隨便撿撿,用水泡泡,直接在鍋裡一煮,就可以下飯了。

現在想想都覺得噁心,但是那時候就是這麼吃過來的。不過蛆怎麼能在醃缸裡生活下去,也怪奇怪的,估計是鹽放少了。


小時候,有一句話叫:人黴點子低,鹽罐都生蛆,趕集逢背集,上學逢星期。那這個人也確實黴到家了。


菜園子的好東西,不僅僅有菜,才有草,比如馬齒莧可以用來包餃子,菜板菜(車前草)可以治尿結。那時候上火,尿不出尿,母親就拿著菜鏟子,到菜園裡一轉,挖一盆菜板菜,洗淨放在裡鍋一煮,喝著汁水,渾身清爽,保證清流如注,治一個好一個,不信你可以試試(嘿嘿)。

菜園西頭一片,靠近水塘,因為那裡栽了一排樹,所以光照不好。妹妹從同學那裡要了一棵梔子花和一株露水花,種在西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誰知道過了兩三年,竟然都開花了。後來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蔥蘢,開的花越來越多,母親便拿到街上賣,給我們換高小字。


母親喜歡種菜,一輩子都沒有改變,菜種子都是自己精心挑選的收成,有些瓜籽用稻草灰摻水一攪拌,往西屋山頭的牆上一巴,來年下種,又是一年瓜果香。我發現母親培育菜苗,都要用大鍬敲碎土塊,保證土質疏鬆,再敷上雞屎糞,均勻撒開;出芽的時候,還四角插上竹條子,用薄膜蓋好,還專門留一個氣口透氣,所以菜苗都長的很茁壯。莊上的家根四鄰,都向她討教,還行給人家很多菜苗,爽利的很。,

母親愛種菜,也愛賣菜,逢集站在集頭,用兩個蛇皮口袋一攤,擺上新鮮水靈的瓜果,一上午都能賣完,實在賣不完的都送了人。年過六十,瓜果她老人家招呼不過來,就喜歡賣菜苗,其實我知道種菜苗也很麻煩,選種肥料養分土壤都要綜合考量,馬虎不得。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老主顧,甚至今年預約來年的菜苗,真的很走心。


記得母親經常說:生瓜梨棗,見面就繞,人緣靠割,兩好割一好。都是稀巴爛賤的東西,不在乎多一口少一口,有了收成,就送人。也許種菜最高境界就是送人,一則讓大家都嘗嘗自己的手藝,二則民風淳樸,大家都這樣,送來送去,鄰裡就更加和睦了。所以每到農忙季節,大家都趕來幫忙,褲管一卷下田栽秧,胳膊一擼下地摟鋪子,掛好背帶弓腰拉稻捆子,挑起夜燈趕牛打場,都留在兒時的記憶裡。

最淳樸的鄉情,從菜園子延伸到田地裡,農忙時田埂上放一個朝天壺,裡面是老天飛(粗茶)泡好的濃茶,幹累了爬上田埂,咕嚕咕嚕喝上一大碗。農閒了,大家都跑到楊綿奎家的路邊小店打撲克,穿汗衫子的,光脊梁背的,嘴角夾著煙,耳朵上還夾了一支,笑眯眯地看著手裡的牌,再狠命地往下一甩,這一把又走了頭良。


現在村村通,戶戶通,都是水泥地。前段時間回家,因為往圩裡頭修路,我將菜園子往裡讓出了一塊地的距離,現在村裡的種菜大戶也多了,自家菜園子就可以種少些,想買啥就上街買啥,不必要再累死累活了。

最喜歡看傍晚時分,水塘裡的霧氣升騰,戶戶炊煙四起,霧氣將一個水圩子團團圍住,輕盈的像給莊子繞了一圈圍巾,煞是好看。最壯觀的是過年的晚上,大家架柴生火,燒鍋燎灶不亦樂乎,每家每戶鍋裡都煮著好吃的,滿地紅大炮此起彼伏,炊煙徹底將莊子圍了起來,連莊外稻茬地上都飄散著煙氣,午後竹林的飛鳥驚起,從這個樹梢飛到那個樹梢,景象十分恬淡祥和。


哎,這個年,暫時還沒有確定是在城裡過,還是回老家過。孩子們在城裡呆慣了,不想下鄉,覺得老家光禿禿的不好玩。今天徵求母親的意見,她說:「千好萬好不如家好,在老家喝井拔涼都得勁,幹腳幹手的,不像在城裡,弄髒了地板磚都要抹幾遍。」我覺得她說的地道極了,家裡有菜園子,隨便拔幾顆菜,幾根蒜,在溫暖冒氣的井水裡一涮,就可以下鍋,方便地很。

妻子也說:「今年過年城裡也不準放炮了,啞巴俅俅的,沒啥氣氛。」 娘說:「老家屋巴上還吊著一口袋花生,回家炒炒好過年。」 我說:「今年過年門對子我寫,上聯是:菜園瓜果四季香,下聯是:老少平安滿堂彩。橫批也想好了,就是——村長開會啦」。


朋友們,回鄉下老家過年嘍,走起!

這裡每天更新固始民生動態,我們的微信號是 gushibaishi,同時也可以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固始網友紛紛曬自己老家,稱再過幾年只有他鄉沒有故鄉
    遠在異地的固始老鄉們正如李健《異鄉人》裡的歌詞: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曾經的鄉音,悄悄地隱藏......今天小編在朋友圈徵集了一組照片我們看看像不像記憶中的老家?
  • 固始幾十年前是這個樣的,看過的人都老了……
    再回老家,玉皇閣樓和高臺早已夷為平地,十字大街拓寬了,東門樓子,臺階坡道,城牆根,蹤跡全無,削掉了軲轆彎子,馬路直通北大街。大碼頭,大沙河也全無溝壑痕跡。滄海桑田的變化,就在短短的幾十年啊!PS:再分享一些固始的老照片
  • 層層分包、阻礙施工、對簿公堂, 固始中能方集鎮20MW光伏電站因何...
    項目背景根據公開資料,該項目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方集鎮楊山村,由固始中能光伏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建設,規模為20MW,佔地面積約26.88 h㎡。根據河南能源監管辦公布的信息,2016年8月固始中能光伏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固始120MW一期20MW(段集鎮)、固始20MW(方集鎮)獲得發電類行政許可。
  • 菜園子的雜草叢生,有什麼辦法不使用除草劑,去除雜草呢
    夏至來臨,伴隨著高溫的天氣而來的,還有哪些怎麼都難以去除的雜草,雜草是我們農田、菜園子裡面很最讓人討厭的,每年按時按點的出現,而且是愈長愈茂密,越來越旺盛,尤其是一場降雨過後,更是多的離譜,對於菜園子裡面的雜草,我們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採取使用除草劑的,自己的菜園子,種植的蔬菜,都是自己用來吃的,不使用農藥去除雜草,才是最安全的,常見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 老了,我想有個菜園子: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低頭種菜,抬頭看花
    我們的菜園子不大,鮮花,蔬菜,果樹都要有。我們的菜園子離家不遠,一出家門,走幾步小路,就是田間地頭。一路聞著花香,聽著蟬鳴鳥叫,走向菜園子裡的我和你,是原野上最幸福的夫妻。拿起工具,翻一翻初春的土地,感受來自大地最淳樸的氣息。
  • 建好「菜園子」 保障「菜籃子」——訪市政協委員楊敏華
    市政協委員、河南開物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敏華帶來了《建議政府重視我市蔬菜種植和直供問題》的提案,建議加大蔬菜基地建設力度,以「菜園子」建設穩住群眾的「菜籃子」。  楊敏華說,蔬菜價格大幅上漲,除自然災害、季節性因素、遊資炒作等原因外,也是城市自供能力不足的體現,直接導致了城市對「輸入菜」的依存度越來越高。
  • 合川雙鳳小學開展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華龍網12月3日6時訊(通訊員 鞠書豪)為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有效開展「三愛」教育,2018年11月,合川區雙鳳小學開展了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 農村菜園子裡面有很多螞蟻,有什麼不使用農藥的方法,消滅螞蟻呢
    一般情況下在菜園子出沒的大都是小黃螞蟻、大頭蟻,洛氏路社蟻和臭蟻,洞穴都不是很深,跟著銜著食物的工蟻,就能夠找到這些螞蟻的巢穴,我們村的老王,前幾天是專門燒開了幾壺開水,帶著小孫子,去菜園子裡面消滅螞蟻,找到螞蟻窩後,用鐵鍬挖掘幾下,然後將開水傾倒在裡面,這個方法能夠起到根除的作用,螞蟻繁殖的源頭是蟻后,只有將蟻后消滅,才能杜絕不再有螞蟻出沒。
  • 謝霆鋒菜園子被冰雹砸塌,現場一片狼藉,意外曝光與王菲生活狀況
    謝霆鋒菜園子被冰雹砸塌,現場一片狼藉,意外曝光與王菲生活狀況 要說起娛樂圈的俊男靚女的確不少,比如我們熟悉的張翰、楊洋、胡歌、趙麗穎、林心如、楊冪等,當然他們的演技在娛樂圈也是毋庸置疑的,憑著對戲劇的熱愛他們走到了眾星前面,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於影視的發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可以說開拓了屬於自己的一個時代
  • 樓頂上的菜園子,是空中菜園也是「空中花園」,屋頂種菜該不該?
    樓頂上的菜園子,既是空中菜園,也是空中花園。現在很多的城市人生活壓力大,開始厭倦了車水馬龍的都市生活,嚮往田園自然風光。偌大的樓頂就這麼空著,實在可惜。現在有很多人利用樓頂的空間,種菜、種植花草樹木。一來可以賞心悅目,二來可以吃到新鮮蔬果,三來自己種菜勞動也是一種樂趣。
  • 私人訂製讓菜園子成為致富園
    私人訂製搭建供需新平臺 如何推進農產品賣得好,如何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面對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難點,明水縣在思考:能否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網際網路思維讓他們找到了答案:將私人訂製植入到農產品營銷、管理和全縣的扶貧工作中,讓貧困戶昔日不起眼的菜園子成為脫貧增收的致富園。
  • 人生感悟:老家隨感
    趁著五一小長假,我回了一趟老家。我已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回過老家了,心裡默默的加加減減一番,離開老家去讀書、外出打工、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幾年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搜索著記憶深處的老家的樣子,路還是那條路,只是原來的泥濘不堪的路已經變成了水泥路,曾經充滿恐怖鬼故事的沙子巷現在經過時總算敢於抬頭看過去了,心理已全然沒了當初的恐懼,反而是滿滿的美好回憶。車子離老家越來越近了,心情也說不出的複雜起來。
  • 在農村菜園子,看到一條紅蛇,這種紅蛇是什麼蛇
    我國也是蛇類分布最多的,各式各樣的蛇、稀奇古怪的蛇,都屢見不鮮,蛇的分布也是極為廣泛的,不論南北西東,山區平原,都有蛇的出沒,蛇有毒蛇、無毒蛇、微毒蛇之分,大多數的蛇是無毒的,但也有很多很多的蛇,是蘊含劇毒,對於我們的威脅是十分巨大的,去菜園子裡面澆菜,遇到顏色紅色的蛇,沒有外貿特徵的話,只憑紅顏色,是很難判斷出這蛇是不是毒蛇,先來看一下紅色的蛇都有哪些
  • 孫悟空的老家在哪裡
    所以,當連雲港近日言之鑿鑿稱「連雲港是公認的孫悟空的老家和西遊記文化的發源地」時,相信稍微有些常識的人們都會覺得荒謬:《西遊記》是神魔小說,孫悟空是虛構的角色,怎麼會有老家?即便是真要找原型,也應該是在古印度,怎麼一下子乾坤大挪移來到了連雲港?我始終覺得,經濟唱戲如果需要文化來搭臺,其實不必這麼牽強附會,一定要扯出是誰誰誰的故裡來。
  • 南航彩繪飛機「老家河南」起航
    9月30日上午,南航「老家河南  「老家河南啟動儀式後,南航「老家河南」號便執行了由鄭州飛往廣州的CZ6625航班。此後,飛機將開展巡迴展示活動,主要投放到鄭州至廣州、上海、深圳等主要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在飛機上還將播放《豫見中國 老家河南》宣傳片,使用「老家河南」一個來了都說「中」的地方歡迎您一一專用宣傳座椅頭片,配發《河南旅遊地圖》和《「老家河南」文旅手冊》,成為展示河南形象的「流動宣傳機」。
  • 老家院子裡的黃芽樹
    老家那不大的院子裡從東到西有三棵樹,最東面的一棵是水杉,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它總能長出一身密密的細葉,然後就是蹭蹭蹭一個勁地往上長,說它一年一個樣子,一點不為過。我常駐足在它的身邊,估量著它哪年可以樹下有樹蔭,哪年可以看鳥巢,哪年可以在下次老家建房時砍下來作為一根很不錯的屋脊。
  • 老家的灶臺 - 華聲在線
    端午節小長假,我開車300多公裡回老家,路上總是回憶起多年前母親燒柴做飯的往事。在老家,祖祖輩輩做飯都是用老式柴火灶,家裡的灶披間在堂屋的後面,最矮的地方不到一人高。液化氣替代柴火是科技的進步,而讓沼氣替代液化氣則是觀念的更新…… 院子裡樹上幾隻喜鵲在歡唱,我不禁抬頭看天,呵,老家的天空一片蔚藍。(俞繼東)
  • 【趣科普】企鵝的「老家」在哪裡?
    【趣科普】企鵝的「老家」在哪裡?>▲那麼問題來了企鵝的老家在哪裡?它們是「北上」了?��還是「南下」了?來源:青島水族館原標題:《【趣科普】企鵝的「老家」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