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小火車在潮溼黑暗的礦洞裡穿行。本文攝影均為 紀韓 圖
在黃金博物館抱金磚被稱為「中國金都」的招遠,古已有名,境內的玲瓏金礦如今更是中國十大金礦之一。史有記載的招遠採金活動,可追溯至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來督辦玲瓏金礦田,「歲溢數千量」。
之後,招遠金礦一直徘徊在採與禁之間:明朝初期禁止採金;至明世宗時又解禁「採金以助大工」,招遠因此興盛一時,明熹宗還派臭名昭著的太監魏忠賢來玲瓏督採黃金;清朝初期也下令禁金,而鴉片戰爭後,為籌集軍餉又解除封禁。民國和抗戰時期,外商開始插手招遠金礦,日軍在玲瓏成立「北支那開發公司」,6年多時間裡,瘋狂地掠奪黃金約29萬兩。
依託原羅山金礦的廢舊廠房建造的黃金博物館氣派不小,在陽光下閃著微弱光芒的大塊金礦石,壘成了博物館的門牆。一走進大廳,就能看見幾根又高又粗的柱子,貫穿兩層樓的柱身貼滿了金箔,在講究的燈光效果中,越發顯得閃耀。
黃金博物館外景
博物館共11個展廳。聲、光、電與全息成像展現出億萬年前火山爆發的真實場景,黃金、淘金與人類文明交織的歷史由此娓娓道來。沙盤直觀地展現出招遠豐富的黃金資源,按比例縮小的古代採金遺址和生產工藝模型隨著時代而變化。
即便是在講解技術的硬科普展廳,當種類齊全的礦石標本和從古至今的黃金製品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遊人也變得認真萬分。
人們來此的興趣除了人類掘取黃金的歷史之外,更在於實際地觸摸與感受黃金的分量。二樓展廳裡那塊25公斤重的金磚,無疑是博物館最大的亮點——若你能戴上手套單手抓起金磚,並伸直手臂堅持數十秒,這塊金磚便歸你所有。
即便在諸多條件限制之下,這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的挑戰,但所有人,無論老少,都禁不住躍躍欲試。兩岸的遊客在金磚周邊圍成了一個圈,臺灣的阿姨叔叔溫言軟語地笑著喊著給站在中間的山東青年鼓勁。光滑的金磚把每個人的眼都印成了灼灼生輝的神色,沒有人能按規則成功,只能勉力雙手抱起金磚在懷,拍一張照片,紀念人生中難得的赤裸裸卻又理直氣壯的貪婪時刻。
25公斤重的金磚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小火車開向金礦招遠的採金史綿延千年,留下了1000多處古坑洞,一些坑洞中還能找到木炭、木把鐵鑿、木錘及泥碗、黑陶碗等遺物。黃金博物館即是依託金礦而建,其展廳大樓之後,正是一處已停工的金礦。我們戴上安全帽,坐上小火車向著金礦內駛去。這條鐵軌原本是採金者往外運輸黃金所用,如今變成了遊人的觀光項目。
同車的還是那批老年臺灣遊客,言談中飄出一個熟悉的詞:「金瓜石」。從某些方面講,招遠的確與臺灣東北部的這座山城有些相似,皆因黃金而興,都曾被日本佔領,導致大量黃金被掠奪。然而不同的是,金瓜石在歷經清朝、日治與民國三個時期的開挖後,金脈逐漸枯竭,所謂金盡人散,繁華不過一時煙雲,恰堪給電影《悲情城市》做背景。
但招遠的玲瓏金礦依然在開採,源源不斷有黃金出產。隨小火車進入礦洞的講解員介紹說,這處礦洞內仍有黃金,只是特意放棄了開採,以發展旅遊業。火車只行駛了一小段,便停下了。四周幾乎漆黑一片,洞壁上幾盞微弱的燈照亮往前的道路。
礦洞外停著小火車,車身上寫著「黃金探秘之旅」字樣礦洞很深,可供遊人探索的只有一小部分,洞壁都有明顯的刀劈斧鑿的痕跡。洞四通八達,以人物模型的形式展示出從古到今不同的採金模式。「黃金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一抖」的舊日標語還留在最大的那個洞內,長長的會議桌上擺著工人的茶缸。
出洞時不乘小火車,而是步行。人們三三兩兩地往光明處走,伸手在潮溼黑暗的洞穴裡觸摸地面、洞壁,撿起散落在地的巖石,在發現其中微小的閃光時雀躍不已——那一星一點的光芒就是黃金,人類永遠渴求不息的財富。
礦洞裡的風景去河水裡淘金「現在我們去淘金子!」走出博物館時,遊人們互相說出這句話時的興奮神色,不亞於當年在新疆人們嚷著要去戈壁灘「撿石頭」時的熱情。當然,如今瑪瑙玉石早已難以尋覓,在招遠淘金子也只能買票進淘金小鎮方可體驗。
這是座仿古小鎮,坐落在毛公山下,離黃金博物館不遠,試圖以實景重現宋朝時的繁華。小鎮內按宋時的風格材料,修建起衙門督辦、鏢局驛站、金鋪銀庫、酒肆戲樓,演武場上有身穿鎧甲手持大刀的士兵,官府和當鋪內的人也各作官員與市井打扮。一幕幕升堂、舞獅、遊園、繡球招婿全天候上演,假戲真做地要復活一個千年前的招遠。工作人員演得認真,倒真帶來了些許穿越之感。
仿古小鎮裡的淘金河當然重頭戲還是淘金。小鎮中間一條淺淺河流從高處往低處流,沿岸擺放著大量的淘金工具——中間微凹、兩側豎起的長方形木盤,遊人拿著這與古時候一般無二的工具,便可弓身在河裡淘金。
在河畔蹲下,從水中挖出一點河沙盛在盤子裡,雙手扶著盤沿,把盤子放在水下輕輕地前後晃動,待比重輕的泥沙紛紛被水帶走,留下的便是閃閃發光的金子了。日暮時小鎮的店鋪已經關閉,扮作古人的演員也紛紛撤離,仍有許多遊人聚集在河岸,認真地盯著手中的盤子,小心翼翼地在水中晃動,生怕一不小心溜出去一粒金沙。
少年人最興奮又最沒耐心,一點點閃光便大喊大叫,若蹲得腿麻、蚊蟲紛擾還沒收穫,便又氣鼓鼓地把盤子一扔,但過不了5分鐘,又重新撿回來,老老實實地接著淘。中老年人相對沉穩,輕輕地晃出一盤光芒點點的沙,倒進空礦泉水瓶裡,對著尚未全黑的天色觀察一番,露出滿意的神色。
這金屬似乎確有魔力,每個人都心無旁騖,滿眼滿心只剩黃金。億萬年前火山地質活動形成了金礦脈,從那之後人類對黃金的迷戀從未鬆動——黃金繁榮了這座城市與許多城市,淘金熱淪陷了許多祖輩,多少文明構築在人類對黃金的貪婪之上。即便如今淘金只是個遊戲,人們仍然熱情高漲。
在河中用木盤淘金沙(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