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去「追星」嗎?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05 澎湃新聞

進入八月,全國各地的「追星族們」又開始蠢蠢欲動。本月的天文現象更加精彩紛呈,土木雙星伴月、火星合月、金星西大距……多顆太陽系行星相繼迎來不錯的觀測期,還有被稱為「北半球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將在本月光顧地球,送上一場浪漫的視覺盛宴。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整理一份「觀星時間表」,一起來看看,這個8月還有哪些星星等你去追!

第3次「土木雙星伴月」(8月1日~2日)

8月的第一個夜晚,幸運的觀星愛好者們就迎來了今年第三次的「土木雙星伴月」天文奇觀。 「土木雙星伴月」是指土星、木星兩顆太陽系行星與月球同時出現在夜空中,三者組成 「三角形」的一種特殊天象。

8月1日,月球從木星的右側靠近,而后土星、木星和月球排成一行,形成「三星一線」。到了2日,月球先後與木星、土星相合。「木星合月」發生在白天,難以觀測,但到了晚上9時左右朝東南方觀看,可以看到「土星合月」的現象。所謂「合月」就是從地球上看,土星和月亮正好運行到同一黃經上,兩者間的距離最近。當然,這種「接近」只是視覺上的感覺,其實土星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有數億千米之遠。

據悉,「土星合月」時,觀星愛好者如果使用口徑5釐米以上的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可能看到土星美麗神秘的大光環。其實不光土星、木星會伴月,有時候天空中也會出現金星、木星伴月的「三角組合」。

2020年7月6日,北京,木星土星與十六的滿月相伴,形成雙星伴月的天象。其中,更加明亮的是木星。IC photo 圖

十五的月亮「十四圓」(8月3日)

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3日消息,當日正值農曆六月十四,夜空罕見上演「十五的月亮十四圓」的天象。據說,這一天象在21世紀的百年中,僅會出現6次。

按照月亮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一年之中「滿月」的次數為12次或13次,發生的時間在農曆十四至十七都有可能,具體出現在哪一天主要取決於月亮轉動「步伐」的快慢。所以從農曆十四到農曆十七,不論「滿月」出現在哪一天,都是正常曆法現象,只是統計學概率導致的常見與罕見差別。

統計數據顯示,在21世紀這100年中,出現「滿月」的次數共1241次。其中,出現在農曆十六的次數最多,有579次;其次是農曆十五,有468次;再次是農曆十七,有188次;次數最少的是農曆十四,僅有6次。同時,根據科學測算,今年8月3日(農曆六月十四)月亮的最圓時刻,恰巧出現在當天的最後一刻,即8月3日23時59分。

所以,百年僅六次的「農曆十四圓」的月亮,你看到了嗎?

2020年8月3日午夜,當日是農曆六月十四,現「十五的月亮十四圓」罕見天象。 IC photo 圖

火星合月 (8月9日)

在中國古代,火星因為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被稱為「熒惑」。而「熒惑守月(即火星合月)」發生時,常常會引起較大的社會恐慌,因為古人認為,火星會通過月亮影響地球,引發寒流、暴雨、乾旱等自然災害。實際上,「熒惑守月」並不是什麼罕見的自然天象,在一年中時有發生,更不會引起什麼氣候變化。

「火星合月」是指火星與月亮在同一黃經上,火星距月亮很近。如果天氣晴朗,這時的火星就像個橙色的大球,與月亮交相輝映,齊放光芒,景象十分美麗。

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消息,8月9日,「火星合月」將會出現。9日凌晨4時左右,人們可以在南方中天位置看到月齡19.6的虧凸月,其凸面朝向東方。在月亮左方不遠處,有一顆紅色行星,就是火星。「火星合月」用肉眼也可以觀看,若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則效果更佳。

美國東部夏令時間2020年6月13日,「火星合月」現象在黎明的天空中出現。space.com 圖

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8月12日)

流星觀測可以說是觀星活動中最容易、最愉快的一種。

對於北半球的「追星愛好者」而言,英仙座流星雨是一年中最受歡迎也是最活躍的流星雨之一,通常出現於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之間。其中,8月12日至13日期間又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

2018年8月12日,山東省濱州市。英仙座流星雨將在北京時間8月13日4時至16時迎來極大流量。圖為834張連續拍攝的星空照片通過疊加後產生的星軌效果。 IC photo 圖

所謂「極大期」,就是流星數目相對多且數量穩定。在最佳觀測條件下,「極大期」可觀測到的流星數目高達100顆以上。

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一般發生在8月12日的黎明或8月13日的黎明,根據年份的不同而不同,但多數情況下是8月13日的黎明。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預估將於8月12日21時至13日0時左右迎來極大。

2018年8月12日凌晨,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名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草原上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 IC photo 圖

不僅數量上多,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快速且明亮。當一顆流星划過天空時,你會看到像煙一樣的東西,在路徑上留下淡淡的條紋,這就是流星餘跡,也是英仙座流星雨的一大特點。

感興趣的朋友若是想觀賞這次美麗的流星雨,一定要找個光汙染少且視野開闊的地方觀看。流星的出現並不限於任何方位,因此夜空中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看到隨機的流星出現。

金星西大距 (8月13日)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8月13日,作為「啟明星」姿態出現的金星將迎來西大距。

「金星西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陽的西面,從地球看去,金星與太陽的張角最大,大距數值在45°和47°之間。數值之所以發生變化,是由於行星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完美圓形。

進入8月,金星與太陽的角距離增加得很快,升起時間也逐漸提前。8月13日早上8點14分,金星將達到西大距,與太陽的角距離約為46°。大家可以在清晨的東偏北方天空,尋覓到金星的身影,它亮如明珠,燦若寶石,豔麗無比。若用望遠鏡放大觀看金星,會看到金星呈現明亮的弦月狀。

金星西大距示意圖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圖

七夕「夏季大三角」 (8月25日)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在中國神話故事中,被玉帝「拆散」的牛郎和織女只有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時才能相見,那一天,天上的喜鵲化作鵲橋將銀河的兩岸連結起來,讓有情人得以團圓。

這段浪漫的故事展現了古人對茫茫星空的美好想像,同時也指出了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辨認的三顆亮星——織女星(天琴座α星)、牛郎星(河鼓二或天鷹座α星)、天津四(天鵝座α星),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夏季大三角   IC photo 圖

夏季大三角很像一個直角三角形,位於直角上的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距離地球約25 光年,也是夜空中的第五亮星,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散發出青白色的光芒,與牛郎星隔著銀河相望。

牛郎星又名河鼓二,是天鷹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左右相伴著河鼓一、河鼓三這二顆星,正好對應了傳說中「牛郎用扁擔扛著一對兒女」的情節,因此牛郎星又被稱為「扁擔星」。它距地球16.7光年,是夜空中排名第12亮的恆星,但其實它比太陽更熱、更年輕,直徑約是太陽的兩倍。

三角形的頂端為織女星的「天琴座」,右下方為牛郎星的「天鷹座」,左下方為天津四所在的「天鵝座」。  YouTube視頻截圖

代表「喜鵲」的天津四,在夜空中呈藍白色,是天鵝座的主星,它與天鵝座其他四顆星組成一個漂亮的大十字形,高掛在北方的天空,因此也有「北十字星」之稱。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天鵝的身子看成渡船,於是取了「天津」這個名字,所以「天津四」其實和天津市並沒有什麼關係。朝著天鵝座的鵝頭方向看去,可以看見一抹淡淡的雲氣,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銀河。

「牛郎」和「織女」相隔真的很遠,兩顆星相距約16光年。不過,並不是只有在七夕當天才可以看到「鵲橋相會」的天象。進入夏季後,只要天氣晴朗,即使在大城市裡,只要避開強烈的燈光幹擾,我們也能找到這個巨大且明顯的幾何圖形。進入秋季,大三角的升起時間還會漸漸提前。

2018年9月6日,北海道大範圍停電,有日本網友拍到的不受光汙染影響的星空,在推特上引起轟動。推特@ShimizuZen 圖

第4次「土木雙星伴月」(8月28日~29日)

如果錯過了月初的「雙星伴月」,不用擔心。到了8月底,又一次「土木雙星伴月」登場。

與上一次相同,月球先從木星的右側接近。8月28日21時左右的南方天空,土星、木星和月球三個天體依次排列,而後隨著月球緩慢東移,到29日,月球將到達土星的右下角。

2008年12月1日,「雙星伴月」形成一個笑臉。  IC photo 圖

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次機會,因為「土木雙星匯合」雖不是千載難逢,但據專家介紹,由於木星圍繞太陽運轉一周大約需要12年,土星則需要約30年,所以大約每隔20年木星、土星才會看起來比較靠近。當它們「分手」後,下一次再看到木星、土星「雙星伴月」,可能就是2040年了。

(聯繫我們/投稿郵箱:sjdl_2020@163.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送給小朋友的旅行書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送給小朋友的旅行書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朱喆 綜合整理 2019-06-01 09:18 來源:澎湃新聞
  •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 錢成熙 2017-04-28 21:01 來源:澎湃新聞
  • 八月,去「追星」嗎?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綜合報導進入八月,全國各地的「追星族們」又開始蠢蠢欲動。本月的天文現象更加精彩紛呈,土木雙星伴月、火星合月、金星西大距……多顆太陽系行星相繼迎來不錯的觀測期,還有被稱為「北半球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將在本月光顧地球,送上一場浪漫的視覺盛宴。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整理一份「觀星時間表」,一起來看看,這個8月還有哪些星星等你去追!
  • 萬聖節,去愛丁堡「撞鬼」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萬聖節,去愛丁堡「撞鬼」 陸洋 2016-10-0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
  • 全球博物館商店指南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去過V&A博物館的人都會對那個寬敞通透的商店空間印象深刻。Rhodes,Yohji Yamamoto,Kate Sheridan等設計師合作,推出限量的衣服配飾和香氛系列;幾公裡之外的大英博物館,以推出高質量的館藏複製品出名;在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與當代藝術家和設計師緊密合作,在商店中出售他們的作品;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是最早建立網絡商店的博物館商店之一,現在,他們早已建立聲譽,當人們想要尋找富有設計感、價格適中、品質優秀的創意產品時,總不會忘了去MoMA
  • 在山東招遠做一日淘金客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們戴上安全帽,坐上小火車向著金礦內駛去。這條鐵軌原本是採金者往外運輸黃金所用,如今變成了遊人的觀光項目。同車的還是那批老年臺灣遊客,言談中飄出一個熟悉的詞:「金瓜石」。從某些方面講,招遠的確與臺灣東北部的這座山城有些相似,皆因黃金而興,都曾被日本佔領,導致大量黃金被掠奪。
  •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 陸洋 2016-11-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
  • 波特蘭,北方印象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波特蘭,北方印象 虎克 2018-05-15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 張偉然:歷史地理中的「區域」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幾次跟低我一年級的學兄靳潤成一起去醫院看他,儘管每次叫他、跟他說話都毫無反應,我也希望下次來叫他他能夠答應。萬不料,等來的竟然是這樣一個結果。送別譚先生,我的博論進入撰寫階段。此時對於這篇博論會寫成什麼樣,我心裡仍然一點數都沒有。市面上、圖書館裡,關於文化的書很多,但關於文化地理的很少。寥寥兩三本與歷史文化地理相關的著作,與我關係最近的是盧雲的《漢晉文化地理》。
  •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2021-01-07 13:10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號;010-66557858(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一覺醒來,就去挖土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覺醒來,就去挖土了? 2020-11-24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歸洞穴生活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幾千年人類繁衍讓山崖上的洞穴越來越多,穴居的主人卻一成不變地在裡面過著比動物好不到那兒去的生活。從此「薩西」人去洞空,成了山崖上千瘡百孔的廢墟群。當地由洞穴改造成的餐廳相當寬敞1993年,聯合國把有幾千年歷史的瑪特拉穴居遺址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名錄。雖然當地政府制訂了相應政策,鼓勵投資保護和維修薩西洞穴,但感興趣的人寥寥無幾。
  • 科普知識問答(八十三)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問答(八十三) 2020-06-15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漯河這個奇景,你看到了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漯河這個奇景,你看到了嗎? 2020-11-20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瑪雅之路,從尤卡坦到恰帕斯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古美兩國的敵對關係迫使原本習慣去古巴享受陽光海水的美國人尋找一個新的度假天堂。於是,距離古巴最近、自然條件相似的坎昆成為了古巴著名的白沙灘--巴拉德羅海灘的替代品,豪華酒店像雨林般覆蓋了整個島嶼。要儘量注意別去招惹它們,因為它們雖然動作遲緩,卻有著一口鯊魚般尖利的牙齒,一旦咬到什麼就決不鬆口。圖盧姆的古代居民每天都像蜥蜴盼望初升的太陽一樣地遠眺東方,那裡海面上來往的貨船會帶來世俗的財富和神靈的祭品。
  • 行吟澳洲:等閒方識無邊景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更無法迴避另一條反向路上的車流,有時密集障眼,有時呼嘯而去,於心於境不能不說是一大幹擾。赴舊金山是有公幹,但渴望純粹地體驗一把,那大海、那大山與那大路相融的情景,於此生發,還往往揮之不去。一號公路沿途景色 這次到墨爾本,破題也就十分直白,起首當是大洋路。
  • 大閘蟹的身世起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些問題不是多看兩本書就能解決的,必須自己親手去做」,他考據了63幅,用更多文字來講述那些奇妙的生物。這一次,張辰亮也帶來新的突破。2017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免費公開《海錯圖》第四冊的全部影像版權,於是,新一本筆記裡就增添了一些臺北《海錯圖》中的物種。他還邀請長期合作的自然插畫師把蟹籪的結構圖、東方蒼龍的星象變化等人們從未了解的生物結構詳細地畫了出來,精妙動人。
  • 8處古森林,地球秘密的守護者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你能想像嗎,當這些小樹苗冒出地表時,古埃及人剛剛建成他們的第一座金字塔。紐西蘭 懷波阿森林紐西蘭懷波阿森林的「森林之王」,是一株2300歲的考裡松。懷波阿森林位於紐西蘭的北島,這裡出產貝殼杉。(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一定要去!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定要去! 2020-12-02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