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處古森林,地球秘密的守護者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3 澎湃新聞
森林總是閃耀著來自童話的迷人色彩,讓人在神秘的忘我中,時而狂喜時而恐懼。古老的森林散發出一種深入人心的哀愁,像是聆聽一首沉鬱的樂曲。你能想像嗎,當這些小樹苗冒出地表時,古埃及人剛剛建成他們的第一座金字塔。

紐西蘭 懷波阿森林

紐西蘭懷波阿森林的「森林之王」,是一株2300歲的考裡松。

懷波阿森林位於紐西蘭的北島,這裡出產貝殼杉。19世紀,大量貝殼杉被砍伐,用以製作桅杆和船隻翼梁,直到1952年政府宣布這裡為保育區,亂砍濫伐才得以禁止。

貝殼杉又叫考裡松,筆直、高大,樹結少,木質堅硬,是紐西蘭的獨有樹種,長到50米高對它來說不是問題,活到2000歲也不是難事。毛利人曾經砍下樹幹來造船,並提取樹膠,混合另一種長得像菠菜的毛利蔬菜——豆瓣菜的汁液之後,當作口香糖咀嚼。

懷波阿森林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考裡松,其中已知最古老的一棵大約有2300歲,當地人稱它為「森林之王」。它的樣貌像一根來自遠古世界的圖騰柱,佇立於巨大的蕨類植物和叢林之間,沉默地見證著不同膚色人類的到來和遠去。

美國加州 古代刺果松森林

大盆地刺果松是生長在美國西南部高山區的一個物種種群。加州白山的刺果松樹林古老而神秘,其中有兩株樹最有名,一株名叫「普羅米修斯」,1964年古生物研究時被砍伐,卻被發現殺死的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有機體,可憐的普羅米修斯壽終於4862歲。

另一株還活著的「瑪土撒拉」以聖經中長壽者的名字命名,大概為了彌補當初犯下的不可挽回的錯誤,官方為了保護它故意隱藏了精確位置,獵奇的遊客如今倘要確定哪一棵才是本體,怕是只能靠猜想。

日本 屋久島雨林

亞洲最古老的雨林。

從空中看,日本屋久島類似一個對稱的橢圓型,島上的雨林從島上正中央輻射到島嶼與大海銜接的邊緣。1993年,屋久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自然遺產。整個屋久島的垂直植物分布很有意思,它們是連續的,從海邊植被到亞熱帶植被,再到溫帶山地雨林,一直延續到高地沼澤,正中央的寒冷地帶生長著竹子和草甸,豐富的形態叫人不禁讚嘆自然的神奇。

屋久島上最出名的植物當屬屋久杉。2001年起,島上的屋久杉禁止砍伐,大量江戶時期砍伐留下的「土埋木」,至今仍然未腐爛,被拿來製作昂貴的工藝品,當地旅遊局也拿來作為紀念品推廣。

島上有一株屋久杉,傳說已存活七千年之久,真是難以想像。如果關於這棵叫Jhomon Sugi的樹推測屬實,那麼它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棵樹。正因如此,島上不滿一千年樹齡的屋久杉,島民只稱之為「小杉」,暗示還夠不上「屋久杉」這個名號。

波蘭和白俄羅斯 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

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是歐洲大陸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在這裡,活樹的數量和爛木頭的數目相當,腐爛的樹幹為大片森林提供養分。森林養育著1500種蘑菇,這裡的赤楊、橡樹、雲杉、萊姆樹,長得比人工控制林區裡的樹更加高大粗壯。

地衣只生長在空氣潔淨的地方,這是生長在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的一種珍貴地衣:扁枝衣

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是歐洲野牛的最後野外棲息地,曾經數量銳減,幾近滅絕。聽上去像個段子,但卻是事實:波蘭一家動物園向像林區釋放了多頭人工圈養過的野牛,這些野牛顯然認為這是歸家而不是放逐,因為根據大致統計,如今原始森林內,野牛的數量增長後大概在一千頭左右。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塔肯森林保護區

塔肯森林中,溪流邊的胡恩松。

塔肯森林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單體溫帶雨林,位於塔斯馬尼亞的西北海岸。這裡的地貌相當多樣,從沿海的沙地、石楠地,一直到草地林地,不一而足,密林深處,不少澳洲獨有的胡恩松已經上3000歲的年紀。

塔肯森林保護區。

這裡棲息著許多獨一無二的澳大利亞本土動物,比如體型事實上很嬌小的鴨嘴獸、一臉呆萌的袋熊、長得既像袋鼠又像兔子的袋狸,還有兩眼發紅一臉邪惡但事實上對人並無侵略性的「塔斯馬尼亞小惡魔」。熱愛露營的澳洲人,在林區的亞瑟河邊開闢了家庭露營地,熱愛自然的人們在此享受森林的奇妙晨暮。

美國阿拉斯加 通加斯國家公園溫帶雨林

通加斯國家公園,冰川、草甸和針葉林交界處。

雖然名氣不響,比起黃石國家森林公園和優勝美地國家森林公園略遜一籌,通加斯國家公園卻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覆蓋的土地面積相當於佛蒙特州、新罕布夏州和麻薩諸塞三個州總和,全美最大的溫帶雨林也位於此。

通加斯國家公園內的棕熊。

在這裡,樹齡800年朝上的古樹「仰首」皆是。因為地處偏遠,動物品種保育得相當不錯,動物學家在這裡集齊了5種太平洋鮭魚,除此之外,斑海雀、灰熊、狼、北美蒼鷹們也都是來去自如。

肯亞 卡卡梅加森林

生活在卡卡梅加森林裡的靈長類動物Blue Monkey

因為人為破壞,卡卡梅加森林在過去40年時間損失了近半森林面積,儘管如此,它仍是肯亞唯一一處「幾內亞剛果遠古森林」在非洲的殘存。對於居住在肯亞的少數族群盧希亞族人來說,卡卡梅加不僅僅是幾個世紀生火柴薪、造房木材取之不盡的來源,還是各種具有療愈功效草藥的聚寶盆。

澳大利亞 戴恩樹雨林

戴恩樹雨林裡巨大的蕨類植物

1200平方公裡的戴恩樹雨林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北沿海昆士蘭州,迄今已有一億八千萬歲,比亞馬孫雨林還要古老一千萬年。這裡是野植物動物的巨型庇護所,生存繁衍著上千種鳥類,布滿卵石的溪流淙淙,還有叫人屏息凝神的斷崖和瀑布。四萬年前,這裡就有已經是雨林土著們的棲息地,如今仍然是他們的心靈歸屬。

1980年代的戴恩樹雨林保護行動,反對亂砍濫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送給小朋友的旅行書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送給小朋友的旅行書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朱喆 綜合整理 2019-06-01 09:18 來源:澎湃新聞
  •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 錢成熙 2017-04-28 21:01 來源:澎湃新聞
  • 探尋「豐臺藍」背後的秘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探尋「豐臺藍」背後的秘密 2020-08-20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月的天文現象更加精彩紛呈,土木雙星伴月、火星合月、金星西大距……多顆太陽系行星相繼迎來不錯的觀測期,還有被稱為「北半球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將在本月光顧地球,送上一場浪漫的視覺盛宴。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整理一份「觀星時間表」,一起來看看,這個8月還有哪些星星等你去追!
  •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書單|發現身邊的自然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2021-01-07 13:10 來源:澎湃新聞
  • 在山東招遠做一日淘金客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5公斤重的金磚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小火車開向金礦招遠的採金史綿延千年,留下了1000多處古坑洞,一些坑洞中還能找到木炭、木把鐵鑿、木錘及泥碗、黑陶碗等遺物。黃金博物館即是依託金礦而建,其展廳大樓之後,正是一處已停工的金礦。我們戴上安全帽,坐上小火車向著金礦內駛去。
  • 全球博物館商店指南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俄羅斯皇室蛋雕首飾盒與吊墜22K 鍍金,手工鑲嵌琺瑯、施華洛世奇水晶,蛋盒高12cm,直徑6.36cm;$395;大都會博物館商店全球博物館商店私家甄選大號陶瓷Park Güell 蜥蜴複製品;€77.69;巴塞隆納巴特略之家商店華盛頓新聞博物館紀念品商店Newseum Shop555 Pennsylvania
  • 波特蘭,北方印象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波特蘭,北方印象 虎克 2018-05-15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華恐龍地圖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7.華麗羽王龍(Yutyrannus huali)這是最新發現的白堊紀暴龍類恐龍,體長8米,體重1.4噸。由於全身披著羽毛,也使得考古學家最近對傳統霸王龍的形象進行了添加羽毛的顛覆性創作。
  • 張偉然:歷史地理中的「區域」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早在一九九〇年五月我投考譚其驤先生的博士生時,在考場上譚先生就指示,如果我能考上,就以兩湖的歷史文化地理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譚先生認為,做歷史文化地理,綜合性的區域研究才是第一等的題目。在我之前,他已指導盧雲完成以《漢晉文化地理》為題的博士學位論文。
  • 萬聖節,去愛丁堡「撞鬼」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萬聖節,去愛丁堡「撞鬼」 陸洋 2016-10-0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
  • 回歸洞穴生活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談起當下義大利建築業來,他卻對到處都在濫用水泥而相當憤慨:「人們把水泥漿傾倒得到處都是,現代醜陋的水泥建築包圍了羅馬和那不勒斯那樣的千年古城,南方那些美麗寧靜的綠色山丘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不倫不類的水泥別墅。到處都是無序、無規劃的發展。義大利獨有的古老景觀和傳統生活方式一點點變成廢墟被遺棄了。」
  • 行吟澳洲:等閒方識無邊景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恍惚之際總覺得和曾經粗粗一瞥的1號公路有極為相似之處。與無涯藍天相映,維多利亞州西海岸的印度洋深藍似墨。撞擊礁石或奔騰至灣流處,一波波驚濤玉碎,騰空而起!懸崖峭壁上開鑿出的公路,以特有的彎曲弧度,起伏、蜿蜒。時有長長的褐黃色沙灘,與興奮的海水相擁。也有豁然開闊處,富有英倫特色的小鎮、小村,散見於海岸對面。
  • 大閘蟹的身世起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是此說的可疑之處。大閘蟹 網絡圖「煠蟹說」也有疑點。2014年《羊城晚報》上刊登了《「大閘蟹」名之由來》一文,作者支持「煠蟹說」。理由是中華美食都是以烹飪手法命名,而不是以捕捉方法命名。我覺得這個理由站不住腳。因為「大閘蟹」並不僅指烹飪後的蟹,還指活蟹,而活體食材幾乎沒有用烹飪手法命名的,反而常用捕捉法命名。
  • 自然散步 | 嶽麓山之夏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密集成群的透翅疏廣翅蠟蟬生命是地球的根基,以地球的角度思考,生命或許並無好壞之分。即使是「害蟲」,在整個生態體系中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昆蟲在生物圈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不少食用的食物需要靠昆蟲來傳粉。觀光長廊的眺望臺也是觀雲的佳處,遊客紛紛爬到巖石上拍照,我在遠處看著,他們仿佛漫步在雲端。
  • 科普知識問答(八十三)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問答(八十三) 2020-06-15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季去紐約看看展 陸洋 2016-11-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然而,歐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在那個時期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政治區域或實體。環繞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通常理解的歐洲相當不一樣。其發源地義大利是伸進地中海的半島,形狀像一隻靴子,處於靴尖的西西里與北非隔海相望,半島與歐陸之間卻有阿爾卑斯山脈的阻隔。古代義大利與北非的交往,要比與阿爾卑斯山以北歐陸蠻族區域的交往更為容易。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瑪雅之路,從尤卡坦到恰帕斯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圖盧姆在被西班牙人徵服之後還延續了七十多年,直到瑪雅文明體系徹底崩塌,蜥蜴和灌木叢重新佔據了神廟和廣場。今天,時不時能看到當地的瑪雅土著操著帶有濃重鼻音的西班牙語和英語,向海灘上的遊客兜售橡實和大相思豆串成的項鍊和手鍊,據說可以防止受到「毒眼」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