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金屬材料疲勞強度的八大影響因素

2021-01-17 材料基

材料的疲勞強度對各種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都極為敏感。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狀和尺寸、表面光潔度及使用條件等,內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組織狀態、純淨度和殘餘應力等。這些因素的細微變化,均會造成材料疲勞性能的波動甚至大幅度變化。

 

各種因素對疲勞強度的影響是疲勞研究的重要方面,這種研究將為零件合理的結構設計、以及正確選擇材料和合理制訂各種冷熱加工工藝提供依據,以保證零件具有高的疲勞性能。


應力集中的影響

 

常規所講的疲勞強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試樣測得的,然而,實際機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缺口,如臺階、鍵槽、螺紋和油孔等。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應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實際應力遠大於零件所承受的名義應力,零件的疲勞破壞往往從這裡開始。


理論應力集中係數Kt :在理想的彈性條件下,由彈性理論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實際應力與名義應力的比值。


有效應力集中係數(或疲勞應力集中係數)Kf:光滑試樣的疲勞極限σ-1與缺口試樣疲勞極限σ-1n的比值。


有效應力集中係數不僅受構件尺寸和形狀的影響,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質、加工、熱處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有效應力集中係數隨著缺口尖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於理論應力集中係數。


疲勞缺口敏感度係數q:疲勞缺口敏感度係數表示材料對疲勞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計算。

 


q的數據範圍是0-1,q值越小,表徵材料對缺口越不敏感。試驗表明,q並非純粹是材料常數,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關,只有當缺口半徑大於一定值後,q值才基本與缺口無關,而且對於不同材料或處理狀態,此半徑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響

 

由於材料本身組織的不均勻性以及內部缺陷的存在,尺寸增加造成材料破壞概率的增加,從而降低材料的疲勞極限。尺寸效應的存在,是把試驗室小試樣測得的疲勞數據運用於大尺寸實際零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由於不可能把實際尺寸的零件上存在的應力集中、應力梯度等完全相似地在小試樣上再現出來,從而造成試驗室結果與某些具體零件疲勞破壞之間的互相脫節。


表面加工狀態的影響

 

機加工的表面總存在著高低不平的加工痕跡,這些痕跡就相當於微小缺口,在材料表面造成應力集中,從而降低材料的疲勞強度。試驗表明,對於鋼和鋁合金,粗糙的加工(粗車)與縱向精拋光相比,疲勞極限要降低10%-20%甚至更多。材料的強度越高,則對表面光潔度越敏感。


加載經歷的影響

 

實際上沒有任何零件是在絕對恆定的應力幅條件下工作,材料實際工作中的超載和次載都會對材料的疲勞極限產生影響,試驗表明,材料普遍存在著超載損傷和次載鍛鍊現象。


所謂超載損傷是指材料在高於疲勞極限的載荷下運行達到一定周次後,將造成材料疲勞極限的下降。超載越高,造成損傷所需的周次越短,如圖1所示。

 

圖1 過載損傷屆

 

事實上,在一定條件下,少量次數的超載不僅不會對材料造成損傷,由於形變強化、裂紋尖端鈍化以及殘餘壓應力的作用,還會對材料造成強化,從而提高材料的疲勞極限。因此,應對超載損傷的概念進行一些補充和修正。


所謂次載鍛鍊是指材料在低於疲勞極限但高於某一限值的應力水平下運行一定周次後,造成材料疲勞極限升高的現象。次載鍛鍊的效果和材料本身的性能有關,塑性好的材料,一般來說鍛鍊周期要長些,鍛鍊應力要高些方能見效。


化學成分的影響

 

材料的疲勞強度與抗拉強度在一定條件下存在著較密切的關係,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凡能提高抗拉強度的合金元素,均可提高材料的疲勞強度。比較而言,碳是影響材料強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些在鋼中形成夾雜物的雜質元素則對疲勞強度產生不利影響。


熱處理和顯微組織的影響

 

不同的熱處理狀態會得到不同的顯微組織,因此,熱處理對疲勞強度的影響,實質上就是顯微組織的影響。同一成份的材料,由於熱處理不同,雖然可以得到相同的靜強度,但由於組織的不同,疲勞強度可在相當大的範圍內變化。


在相同的強度水平時,片狀珠光體的疲勞強度明顯要低於粒狀珠光體。同是粒狀珠光體,其滲碳體顆粒越細小,則疲勞強度越高。


顯微組織對材料疲勞性能的影響,除了和各種組織本身的機械性能特性有關外,還和晶粒度以及複合組織中組織的分布特徵有關。細化晶粒可提高材料的疲勞強度。


夾雜物的影響

 

夾雜物本身或由它而產生的孔洞相當於微小缺口,在交變載荷作用下將產生應力集中和應變集中,成為疲勞斷裂的裂紋源,對材料的疲勞性能造成不良影響。夾雜物對疲勞強度的影響不僅取決於夾雜物的種類、性質、形狀、大小、數量和分布,而且還取決於材料的強度水平以及外加應力水平及狀態等因素。


不同類型的夾雜物其機械和物理性能不同,和母材性能之間的差異不同,對疲勞性能的影響也不同。一般說來,易變形的塑性夾雜物(如硫化物)對鋼的疲勞性能影響較小,而脆性夾雜物(如氧化物、矽酸鹽等)則有較大的危害。


比基體膨脹係數大的夾雜物(如硫化物)因在基體中產生壓應力而影響小,而比基體膨脹係數小的夾雜物(如氧化鋁等)因在基體中產生拉應力而影響大。


夾雜物與母材結合的緊密程度也會影響疲勞強度。硫化物易於變形,和母材結合緊密,而氧化物易於脫離母材,造成應力集中。由此可知,從夾雜物的類型來說,硫化物的影響較小,而氧化物、氮化物和矽酸鹽等則是危害較大的。


不同加載條件下,夾雜物對材料疲勞性能的影響也不同,在高載條件下,無論有沒有夾雜物的存在,外加載荷均足以使材料產生塑性流變,夾雜物的影響較小,而在材料的疲勞極限應力範圍,夾雜物的存在造成局部應變集中成為塑性變形的控制因素,從而強烈地影響材料的疲勞強度。也就是說,夾雜物的存在主要是影響材料的疲勞極限,對高應力條件下的疲勞強度影響不明顯。


材料的純淨度是由熔煉工藝過程決定的,因此,採用淨化冶煉方法(如真空熔煉、真空除氣和電渣重熔等)均可有效降低鋼中的雜質含量,改善材料的疲勞性能。


表面性能變化及殘餘應力的影響

 

表面狀態的影響除前已提及的表面光潔度外,還包括表層機械性能的變化及殘餘應力對疲勞強度的影響。表層機械性能的變化可以是表層化學成分和組織不同所引起,也可以是表層因形變強化而引起。


滲碳、氮化和碳氮共滲等表面熱處理除了可以增加零件的耐磨性之外,還是提高零件疲勞強度,特別是提高耐腐蝕疲勞和咬蝕的一種有效手段。


表面化學熱處理對疲勞強度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加載方式、滲層中的碳氮濃度、表面硬度及梯度、表面硬度與心部硬度之比、層深以及表面處理所形成的殘餘壓應力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大量試驗表明,只要是先加工缺口後經化學熱處理,則一般說來缺口越尖銳,疲勞強度的提高也越多。


不同的加載方式下,表面處理對疲勞性能的影響也不同。軸向加載時,由於不存在應力沿層深分布不均的現象,表層和層下的應力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表面處理只能改善表面層的疲勞性能,由於心部材料未得到強化,因而疲勞強度的提高有限。在彎曲和扭轉條件下,應力的分布集中於表層,表面處理形成的殘餘應力和這種外加應力疊加,使表面實際承受的應力降低,同時,由於表層材料的強化,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彎曲和扭轉條件下的疲勞強度。


和滲碳、氮化以及碳氮共滲等化學熱處理相反,如果零件在熱處理過程中脫碳,使表層的強度降低,則會使材料的疲勞強度大幅度降低。同樣,表面鍍層(如鍍Cr、Ni等)由於鍍層中的裂紋造成的缺口效應、鍍層在基體金屬中引起的殘餘拉應力以及電鍍過程中氫氣的浸入導到氫脆等原因,使疲勞強度降低。


採用感應淬火、表面火焰淬火以及低淬透性鋼的薄殼淬火,均可獲得一定深度的表面硬度化層,並在表層形成有利的殘餘壓應力,因而也是提高零件疲勞強度的有效方法。


表面滾壓和噴丸等處理,由於能在試樣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形變硬化層,同時使表面產生殘餘壓應力,因而也是提高疲勞強度的有效途徑。

相關焦點

  • 疲勞強度的影響因素
    但是實際零部件的形狀、尺寸、表面狀態、工作環境和工作載荷的特點都可能大不相同,而這些因素都對零部件的疲勞強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疲勞強度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力學、冶金學和環境三個方面。這些因素互相聯繫影響,使得在疲勞強度設計和疲勞壽命預測時,綜合評價這些因素影響變得複雜。
  • 焊接接頭疲勞強度的研究
    (E) 對焊接結構疲勞強度方面的科研水平相對滯後。 3 影響焊接結構疲勞強度的主要因素影響焊接接頭疲勞強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大類:(A) 影響母材疲勞強度的因素(幾何不連續性、表面狀態、載荷及介質條件) 。(B) 焊接結構自身的特點(近縫區組織的改變,殘餘應力) 。
  • 陶瓷材料的強度及其影響因素
    和金屬材料相比,陶瓷材料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抗蠕變性能,而且在高溫下也具有一定的塑性。  陶瓷材料本身的脆性來自於其化學鍵的種類,實際陶瓷晶體中大都以方向性較強的離子鍵和共價鍵為主,多數晶體的結構複雜,平均原子間距大,因而表面能小,很容易由表面或內部存在的缺陷引起應力集中而產生脆性破壞。這是陶瓷材料脆性原因所在,也是其強度值分散性較大的原因所在。
  • 影響金屬材料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金屬材料焊接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金屬材料、結構設計、工藝措施、服役環境等四個方面。焊接性是取決於母材和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焊接結構和焊接接頭的設計、焊接方法、焊接工藝等的一種綜合性能。材料因素材料因素是指木材本身和焊接材料;包括材料的化學成分、冶煉軋制狀態、熱處理、組織狀態和力學性能等。焊接材料如焊條電弧焊時的焊條、埋弧焊時的焊絲和焊劑、起提包弧焊時的焊絲和保護氣體等。在焊接過程中,木材和焊接材料直接參與熔池或熔合區的冶金反應,對焊接性和焊接質量有重要影響。
  • 金屬材料拉伸測試的影響因素及實際應用
    摘要:本文通過標準 GB/T228.1-2010 和實際檢測經驗,分析金屬材料拉伸測試對結果 性能有影響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產生原因、影響影響性能的程度,並根據實際應 用探討相應的降低影響因素的控制方法。 關鍵詞:金屬材料;標準;拉伸;影響因素;控制要求金屬材料拉伸試驗是應用最廣泛的檢測和評定金屬材料產品質量的手段。
  • 金屬疲勞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金屬跟人一樣,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疲勞。但金屬疲勞同人的疲勞有著本質的區別:人疲勞後,經過一定的休息就可以恢復,而金屬疲勞則永遠不能恢復,因而造成許多惡性破壞事故,如輪船沉沒、飛機墜毀、橋梁倒塌等。
  • 疲勞強度有限元分析
    本章主要介紹疲勞強度的基本概念及疲勞損傷的類型,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以及作此設計的前景、目的和意義。本次畢業論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在強度理論基礎之上就螺栓的疲勞強度計算及分析進行研究。為了便於機器的製造、安裝、運輸、維修以及提高其勞動生產率等,廣泛地應用各種連接。
  • 金屬材料知識大全
    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性能,稱為力學性能(過去也稱為機械性能)。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是零件的設計和選材時的主要依據。外加載荷性質不同(例如拉伸、壓縮、扭轉、衝擊、循環載荷等),對金屬材料要求的力學性能也將不同。常用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衝擊韌性、多次衝擊抗力和疲勞極限等。
  • 影響高分子材料力學強度因素總結
    影響聚合材料力學強度的因素,可以根據以下因素逐一排查導致材料力學性能降低的原因,也可以通過以下因素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質。   1、材料的化學結構,分子鏈結構,分子鏈支化,主要因素和根本因素。   凡是能夠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因素都會影響材料強度,比如氫鍵和分子極性,芳雜環極性高於脂肪鏈。分子間作用力越大材料強度和模量一般是越高。
  • 驚聞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新成果,提高抗疲勞性能新思路
    金屬材料的疲勞試驗關係到工程部件和設施的長期安全性問題,所以一直是其力學性能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金屬材料檢測的研究表明,如果對金屬材料進行強烈塑形變形(SPD),產生超細晶粒(UFG)和納米晶粒(NG)等微觀結構,可以實現材料疲勞強度的提高。
  • 滬應物所起草的國家標準《金屬材料蠕變-疲勞試驗方法》年底實施
    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雖然應力水平低於材料的屈服極限,但經過長時間的應力反覆循環作用以後,也會發生突然脆性斷裂,這種現象叫做金屬材料的疲勞。金屬疲勞試驗是指通過金屬材料實驗測定金屬材料的σ-1,繪製材料的S-N曲線,進而觀察疲勞破壞現象和斷口特徵,進而學會對稱循環下測定金屬材料疲勞極限的方法。實驗設備一般有疲勞試驗機等設備。
  • 提高焊接結構疲勞強度的措施
    任何焊接缺陷都有不同程度的應力集中,尤其是片狀焊接缺陷,如裂紋、未焊透、未熔合和咬邊等對疲勞強度影響最大。因此,在結構設計上要保證每條焊縫易於施焊,以減少焊接缺陷,同時發現超標的缺陷必須清除。2)調整殘餘應力構件表面或應力集中處存在的殘餘壓應力,就能提高焊接結構的疲勞強度。例如,通過調整施焊順序、局部加熱等都有可能獲得有利於提高疲勞強度的殘餘應力場。此外,還可以採取表面形變強化,如滾壓、錘壓或噴丸等工藝使金屬表麵塑性變形而硬化,並在表層產生殘餘壓應力,以達到提高疲勞強度的目的。
  • 引擎金屬疲勞:難以發現的事故禍根
    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表示,在發動機中有「金屬疲勞的證據」。金屬疲勞是指材料、零構件在循環應力或循環應變作用下,在一處或幾處逐漸產生局部永久性累積損傷,經一定循環次數後產生裂紋或突然發生完全斷裂的過程。通俗點講,人的疲勞感覺來自於長期的勞累或一次過重的負荷,金屬也是一樣。金屬的機械性能會隨著時間而漸漸變弱,這就是金屬的疲勞。
  •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ELSEVIER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 金屬所夾雜物對高強鋼超高周疲勞行為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部工程材料疲勞研究組李守新研究員等人經過10年的努力,在夾雜物對高強鋼超高周疲勞行為影響研究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他們研究了彈簧鋼、軸承鋼等高強鋼在超高周疲勞(應力循環次數一般在107-109周)條件下,非金屬夾雜物(主要是硬脆的氧化物夾雜等)的大小對疲勞強度、疲勞壽命以及S-N曲線(應力-壽命曲線)的影響,以及氫含量對有關疲勞行為的影響。
  • 金屬材料拉伸試驗十大影響因素盤點
    按說拉伸試驗反映材料的基本屬性,但相同的材料通過不同的拉伸試驗過程測量結果不一定相同。那麼都有哪些因素在影響拉伸試驗?一起來看看。第一:取樣部位和方法。取樣部位的差異會直接影響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的斷後伸長率、屈服強度以及抗拉強度等各項性能指標。金屬材料中因成分、組織、結構、缺陷、加工變形等分布不均,使得同一批甚至同一產品的不同部位的力學性能出現了差異。
  • 透水性路面材料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今天,專業透水混凝土廠家光大生態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透水性路面材料強度影響因素分析。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優點1.具有優良的吸水和貯水性雨季時能讓雨水能夠滲入地表,有利於地下水的補充,不僅減少了路面積水,還防止出現不可控的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
  • 拉伸試驗速率對抗拉強度的影響
    問:如果拉伸速度快了,抗拉強度反而小了,這個怎麼理解啊?答:需要區分對照物,以及試驗的不確定度。 用於測定金屬材料在不同載荷作用下的強度,塑性和韌性的試驗被稱作力學性能試驗。這些性能主要通過對金屬材料的拉伸試驗,彎曲試驗,衝擊試驗,硬度試驗,裂紋尖端張開位移試驗和疲勞試驗等方法進行確定。
  • 聽強度君說 飛機結構全機疲勞試驗怎麼做?
    這個現象就是交變載荷對金屬結構影響的體現。而對於飛機結構,使用過程中也會承受反覆變化的載荷,稱為疲勞載荷。在疲勞載荷作用下飛機結構可能開裂、裂紋擴展,最後造成結構破壞。近幾十年的使用經驗表明,疲勞斷裂是影響飛機結構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由於影響疲勞斷裂的因素很多,材料性能、構件幾何形狀、加載歷程及環境條件等極為顯著,僅靠理論分析無法準確反映飛機結構疲勞特性,需要通過疲勞試驗進行驗證。
  • 提高葉片疲勞強度 用這種技術就夠了
    航空發動機零件失效,大多數因強度失效、磨損失效和腐蝕失效等材料表面不能勝任苛刻工作條件所致,而且大多數發生在零件的表面和近表面,或者先從表面開始向內部擴散所致,進而顯著影響發動機的性能與壽命。對零部件進行適度的表面強化或硬化,能阻止已有裂紋的擴展和新裂紋的產生,從而提高疲勞強度。因此,對於強調高安全性、長壽命、低壽命期成本的航空發動機來說,採用表面處理提高其部件,特別是葉片的抗疲勞能力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