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看電視,出現「害羞」畫面時,寶媽怎麼做才能避免尷尬?

2020-12-03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當父母的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事情:跟孩子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劇情居然讓男女主角接吻了!

父母們肯定要驚慌失措了。

孩子問起來要怎麼回答呢?我是假裝淡定還是捂住孩子的眼睛呢,還是把孩子趕回屋子或轉移話題呢?

在父母們驚慌失措的時候,孩子們內心更加不淡定:媽呀,這劇情跟我爸媽一起看太羞恥了吧,我媽要是問我我該怎麼回答?我是不是假裝有什麼事情,回屋子躲一躲呀。

面對男女上的事情,父母總覺得孩子啥都不懂,其實除了3、4歲的時候孩子懵懂的問媽媽「我是咋來的」之外,孩子對男女之事都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

之前看了一個視頻,爸爸想單獨跟媽媽相處、親熱一下,讓5、6歲的倆孩子去奶奶家住一晚,結果倆孩子說:「你想跟我媽單獨一起做壞事」。

你看,孩子啥都懂,就是有的孩子會跟父母說,有的不會說。

父母總想著孩子沒成年,就不該接觸這些亂七八糟、羞恥爆棚的事情,就連學校裡面講一些男女性別差異,都有父母覺得學校「太不要臉了,教孩子這些」。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從大人口中、或是從父母身上、或是從網上、或是從朋友那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概念。

父母可想過,孩子對這些事情不了解,可能被別人傷害了仍不可知;或是孩子自己去隨意地探索出了大問題。

怎麼被傷害、怎樣去探索,最近出的事件也不少,相信父母們也都知道。

我們還是說,當電視上出現男女親吻的畫面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告訴孩子男女差異

孩子在3、4歲的時候,就開始對男女差異有點意識了,會明白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樣的。

父母可以買個畫本,告訴孩子什麼是男孩、什麼是女孩,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有些地方別人不能碰,也告訴孩子該怎樣的保護自己。

如果父母一味地認為,性別之分是可恥的,那麼孩子也會認為是可恥的,當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因為「可恥」而不告訴父母。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性別意識啟蒙的時候,就可以用學術性的、沒有情感傾向的告訴孩子性別差異。

2、告訴孩子什麼是愛

愛不是可恥的,無論是親人之間,還是男女之間,愛從來都不是可恥的。

之前看一個紀錄片的時候,有人問一個4、5歲的孩子「你說過我愛你嗎」,孩子的回答是「不會說,太丟人了,太羞恥了」。

我們可以想到,他所生活的家庭是怎樣的保守,才會讓他認為「愛是可恥的」。

在孩子3、4歲的時候,會想知道「自己是咋來的」,如果父母一味的說「垃圾桶撿來的」,可能會讓孩子被媽媽罵之後想要「離家出走去找親媽」。

與其這樣傷害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如告訴她,她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晶。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親人之間的愛,什麼是男女之間的愛,而愛是要說出來,並且有節制的。

在傳統觀念裡呢,我們不願意讓孩子知道太多關於男女之間的事情,也會認為親親、說「我愛你」都是羞恥的事情。

到現在,有些已經結婚生孩子的父母,跟自己的爸媽看這種「親親戲份」的時候,都會覺得尷尬。

不過呢,現在很多父母也不會那麼的「保守」,前一段時間寶媽群裡面掀起了一次「怎麼和孩子談『性』」的討論熱潮,有的寶媽艱難和孩子開口,沒想到那群小屁孩居然很多都知道,懂得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給別人看,也懂父母結婚之後生寶寶,可能是老師有教過吧。

而且,現在父母也會把「愛」掛在嘴邊,常常會跟孩子說「媽媽最愛寶寶了」,孩子也會回一句「寶寶也最愛媽媽了」。

你看,孩子還是那麼的純真可愛,只要父母引導得到、態度自然大方,孩子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覺得尷尬、噁心,從而偷偷摸摸了。

相關焦點

  • 帶孩子看電視,出現少兒不宜畫面時,這樣的做法反而暴露了問題
    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大膽起來,視頻裡電視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男女比較親熱的畫面。這種事情可能在我們大人眼裡看到覺得很正常,可是別忘了很多家庭裡是有小孩子的存在。有一些家庭會因為有了孩子全家人都不再看電視,也許最初是為了孩子的視力健康著想,再後來是怕影響孩子學習,也為了避免一些尷尬的畫面被孩子看到。但是電視裡出現了感情戲,即使床戲也有被大膽播放的時候。
  • 孩子看電視時很認真,可以鍛鍊專注力嗎?答案恰好相反
    婆婆照顧孩子的這段時間,孩子沒有出現什麼意外,也很少生病,這讓婷婷感到很高興,但就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特別喜歡看電視。老人都特別疼孩子,當孩子嚷嚷著想看電視的時候,老人根本不會拒絕,時間久了,孩子看電視上癮,只要閒下來就想看電視。
  • 兒科醫生:孩子至少得到了這個歲數才能看電視,如果早了危害大
    這天,麗麗出差了一周,剛剛回到家,見爸爸又帶著小寶一起看電視,也許是旅途勞累,麗麗心情不好:「爸爸,我不在家這段,您是不是天天帶著孩子看電視啊!您能不能顧及下外孫的眼睛啊!」爸爸卻說:「孩子兩歲多了,我帶他看會電視沒事兒,更何況還隔著這麼遠呢!」麗麗沒好氣地說:「誰說沒事的?這麼小的孩子,眼睛一旦壞了,您這是害了他一輩子!」
  •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其實躲避社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正常階段,家長無需過度擔心。 「害羞」已成為一種心理問題這類孩子表面看似「害羞」,其實在與人交往時,往往都會表現出:避免和人進行目光接觸,尤其是有生人在場時,他們更會感到不自在,並且內心充滿恐懼與憤怒。
  • 看電視竟然對孩子好處多多?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看電視時也在健康成長!
    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看電視時也在健康成長!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了,原來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一看就停不下來,現在都上一年級了,是不是應該節省時間多學習少看電視;孩子經常喜歡看成人的電視劇,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既享受電視的樂趣,又不傷害他的眼睛和心靈。
  • 做腸鏡檢查感覺太尷尬怎麼辦?醫生教你一招,幫你避免尷尬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所覺得恐懼以及尷尬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於這些檢查項目並不了解。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腸鏡檢查時候的問題。腸鏡是怎麼做的?而在患者做腸鏡檢查的時候,是需要現將腸道內衝進氣體,讓腸管被撐起來,這樣醫生才能夠更好地觀察患者腸道之中的情況。而在往腸道中充氣的時候,是會讓患者出現腹脹的感覺的。總體來講,做腸鏡檢查並不是很痛苦的,其不適的程度是大部分患者都能夠接受的。
  • 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容易在這幾個方面掉隊,上小學時就會顯現
    這才讓周圍人意識到堂姐的用心良苦,原來3歲左右的寶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差距這麼大。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在這些方面容易掉隊英國很早就有專家提出建議:應該制定法律禁止家長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其實對於孩子而言,不僅是12歲之前,3歲以前就不適合看電視,因為0-3歲是生命成長最關鍵的時期,孩子應該在真實的世界中發展和構建自我,而沉迷與虛擬的電視屏幕上,只會讓家長感到安逸,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 孩子遠視儲備沒有了,怎麼做才能不近視,掌握6點孩子遠離近視
    孩子遠視儲備沒有了,怎麼做才能不近視,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遠視眼,剛出生的孩子大概300-400度的遠視眼,到了四歲,應該還有200多的遠視眼,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會以50度左右度數下降,眼睛慢慢長大,到了五歲的話,那應該還有150度的遠視眼,到了六歲的時候,還應該有100多的遠視,
  •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這些「差距」很明顯,不止影響專注力
    給孩子看電視,擔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專注力;不給孩子看,又擔心孩子沒人陪會無聊。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孩子的大腦發育有80%在3歲之前完成,而剩下的20%在6歲以前完成。
  • 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和很少看電視的孩子,在這3個方面差距很明顯
    如今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比以前要幸福很多,時不時還能玩一些電子產品。孩子其實從小就喜歡看電視,因為這是他們每天生活的樂趣所在,可小朋友們本身自制力差,他們在看電視的時候也容易因此而廢寢忘食。
  • 禁止孩子3歲前看電視,你可能會扼殺他的天性,毀了孩子
    英國非常有名的教育專家馬丁·洛森曾經給出一條建議:「那就是在孩子未滿12歲之前,儘可能不要讓他們看電視。」雖然在當今社會,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要看電視,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長能做到的僅僅是不要讓孩子沉迷電視而已。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科學研究表明: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當明明三歲的時候,他的家人發現他的專注力很差。只有在看電視時才能長時間的坐下來,平時就算玩最愛玩的玩具時,過不了多久也會轉去做別的事情。他的父母認為等孩子長大之後專注力應該會自然而然的提升。然而,當明明進入幼兒園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其他的孩子可以聽從老師的指示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但是明明卻到處亂跑。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手段,有一些朋友認為腸鏡檢查很痛苦,或者覺得腸鏡檢查要脫褲子,覺得很尷尬,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尷尬和恐懼,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腸鏡是怎麼做的。
  • 專家:孩子可以看電視,還有很大的好處!你咋看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看電視對孩子有很多壞處,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各方面阻止孩子看電視。其實孩子看電視是有好處的,而且看電視的孩子比不看電視的孩子要聰明。由此可見,看電視並不是家長口中的危害,而是一件有利於孩子頭腦發育的重要過程。只不過家長朋友要把這個電視合理的利用起來,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就像之前電腦剛剛流行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阻止孩子接觸電腦,因為很多小孩偷偷的去網吧,從而荒廢了學業。
  • 讓孩子身臨其境地進入馬戲團的世界
    於此同時,寶媽還可以在娛樂中向孩子普及反射原理的知識,在玩中學習,益智娛樂。現在的孩子多數被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所吸引,其原因就是因為視頻具有3D動畫的效果,而書本卻只是始終處於靜態的2D,而這本書可以解決寶媽和孩子們的普遍痛點,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減少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
  • 孩子平常對答如流,被點名時卻結結巴巴?可能是出現「瓶頸效應」
    顯然,當人們處於TOT狀態時,會有種心癢難耐的感覺,就好像我明明知道,但大腦卻不受控制地搜索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種狀況在孩子身上也經常出現,其實孩子更容易因為周圍的因素而引起"瓶頸效應"。孩子出現"瓶頸效應"的原因1、突然的狀況會讓大腦發生暫時性的停頓就像我們有時遇到認識的朋友,可能一段時間沒見,再相遇時大腦可以很快地辨認出是相熟的人,但卻無法匹配上相對的名字,導致打招呼時全程避免提到對方名字,一時之間很是尷尬。
  • 護士小姐姐在面對病人隱私部位時,是怎麼避免尷尬的?長知識了!
    那麼很多小夥伴就會問,作為女護士在照顧男性病人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很尷尬。尤其是面對一些隱私部位的時候,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護士是怎麼面對這個問題。首先,在醫務工作者眼中,沒有性別之分的。她們從學醫的第一天起就開始面對各種人體器官,對於人體護士小姐姐已經研究和學習的非常透徹。
  • 孩子有這5個特徵,說明已經近視了,父母別不當回事
    1、常眯著眼看東西近視眼看東西時,把眼睛眯起來能遮擋住部分瞳孔,這樣能減少光線的散射,暫時能「提高視力」,看的相對清晰些。所以當孩子眼睛近視了,想看遠處的東西看不清時易有此表現。但長時間眯著眼看東西,反而容易加重近視。如果寶媽發現孩子有這一特徵後,要儘快帶孩子檢查視力,避免近視度數進一步加深。
  • 孩子多大可以看電視、玩手機?過早接觸,傷的可不僅僅是眼睛!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訴苦:「兒子小時候,一直限制不讓他玩手機看電視,哪怕好奇得要命,也嚴令禁止,畢竟我和他爸都是眼鏡黨,不想他也成個近視眼,可進了幼兒園,別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總不能一直不給他看吧?你說孩子多大能接觸電子產品呢?」說實話,有這個困擾的父母還真不在少數,畢竟生在數字時代,一點兒不看根本不可能,連我們小時候還有過沉迷電視劇的歷史呢,更何況現在的誘惑要多得多呢~關於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家長究竟該怎麼做呢?多大能觀看?每次能看多久?
  • 「小包大人」走紅,寶媽澄清孩子純「國產」,網友:醬油喝多了
    父母都希望能夠生出一個奶白的像"白饅頭"一樣的孩子,胖墩墩的健康小孩,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是每一個小孩生出來都如父母們所願嗎?「小包大人」走紅,寶媽澄清孩子純「國產」,網友:可能是醬油喝多了都知道孩子的長相都是隨父母的,孩子的膚色也應該在父母的膚色之間。最近有一位寶媽很苦惱,自己的寶寶與自己的膚色截然不同,膚色異常的黑,像一塊黑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