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石又稱白芙蓉、白壽山,為壽山石的一種!
芙蓉石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微透明而似玉非玉。古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拂之有痕」,非常形象的刻畫出人們對芙蓉石的珍惜,唯恐有所損傷,僅僅「拂之」當然不會「有痕」。
與其壽山坑石相比,芙蓉石凝結脂潤、細膩純淨,品玩最容易上「包漿」。
根據色澤不同,芙蓉石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白芙蓉石 石質極細潤而雅淨,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豬油白等,以藕尖白最為難得。
2、黃芙蓉石 黃色有桂花黃、枇杷黃、牙黃、蜜蠟黃等,十分鮮豔嫵媚。但是多有白色透出,純色的很難遇到!
3、紅芙蓉石 有蠟燭紅芙蓉、醉芙蓉、紅花芙蓉石等
4、五彩芙蓉石 紅、黃、白、青、赤 諸色相間的芙蓉石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色澤的,不常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馬是奔馳的靈魂。馬的奔騰就是一種力與美的顛覆,給人一種激昂向上的衝勁,給人自由灑脫的美感。
馬在古代中國的地位很高,具有很多象徵意義與精神,八駿圖意義表達馬到成功,前程似錦的祝願。
關於八駿的說法,目前有兩種:一指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能日行萬裡;二是明成祖喜愛的八匹駿馬,刻於明長陵的長陵八駿。
關於周穆王之八匹駿馬。又有兩個版本:一說《穆天子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皆因其毛色為名。
另說《拾遺記》:「(穆)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裡;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勝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則以其行跡而名。
而明成祖八匹駿馬分別為:一是龍駒,二是赤兔,三是烏兔,四是飛兔,五是飛黃,六是銀褐,七是棗騮,八是黃馬。
此款作品,精選五彩石壽山芙蓉石,雕工精美,馬的造型強健有力,色澤亮麗,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