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些忙,剛回家想偷懶看會ipad,在老婆的注視下,還是自覺地來到了電腦前。謝謝我可愛的老婆(公眾號COO)^_^
今天主要介紹下PAM4,筆者對此也是剛剛接觸,如果有理解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指出。
PAM的英文全稱是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即脈衝幅度調製。信號編碼在脈衝的幅度上,由於幅度是一個連續變化的物理量,聽起來這個概念似乎是應用在模擬通信上。為了能夠應用到數字通信中,人們人為地規定振幅大於某個值,對應信號1;振幅小於某個值,對應信號0。這樣脈衝的振幅就可以和數字通信中的0、1對應起來。實際應用中,振幅對應脈衝的高低電平。一個脈衝對應一個比特,有兩種可能的狀態,這種編碼形式就是PAM2, 如下圖所示。常用的NRZ(non return to zero)碼和RZ(return to zero)碼就是PAM2的兩種形式。兩者的差別在於信號是否回歸到0電平。
(圖片來自http://www.electronicdesign.com/communications/what-s-difference-between-nrz-and-pam)
隨著對通信速度越來越高的要求,很自然地想到如何用單個脈衝傳遞更多的信息。一個脈衝可以對應更多的狀態,PAM4就應運而生。顧名思義,PAM4中,一個脈衝有四種狀態,也就是有四種可能的電壓值,分別記為00、01、10、11,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自 https://www.neophotonics.com/pam-4-key-solution-next-generation-short-haul-optical-fiber-links/)
通過PAM4方案,單個脈衝就可以傳遞兩比特信息。在相同條件下,信道容量就可以提升一倍,還是非常可觀的。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採用PAM4方案就會有一些代價。相比於NRZ方案,PAM4方案有四種電平,它對噪聲更為敏感。因為PAM4更適用於短距離的通信,例如數據中心。另外,如何產生四種電平的脈衝,如何解碼,以及如何進行測試,都會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需要更為複雜的電路設計。這些才是難點所在。
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既然PAM4可以提高一倍的信道容量,為什麼不採用更多級的電平 ,例如PAM8、PAM16?電平越多,對信噪比的要求也就越高,實現的困難也就越大。隨著電平的增多,似乎數字通信在慢慢地回歸模擬通信。也許將來隨著技術的提高,這些更複雜的形式(PAM-N)也會被採用。
另外一點,在量子信息中,一個量子比特可以是0和1的疊加態,不同於傳統的光通信,脈衝電壓要麼是0,要麼是1。單量子比特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alpha和beta滿足歸一化條件即可,它們有無數種組合的可能。但是實際測量時,也還是要在特定的基矢下測量,對應0和1。現在的量子通信,利用量子信號傳遞密鑰,亮點是實現通信的絕對安全,並沒有關注於信道容量的提升。或許將來光通信中會利用到疊加態的性質,大幅度提升通信的容量。
總而言之,PAM4是實現100G以及更高速光通信的可行方案之一, 原理似乎很簡單,難點在於如何物理實現。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錯誤和不嚴謹之處,還望不吝指出!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