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新股發行周期將縮至T+1,李小加:散戶只需準備10%定金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港交所計劃推出全新的線上服務平臺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

FINI平臺預期可為香港公開招股結算程序節省70%至80%的時間。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朱麗娜

編 輯丨和佳

圖/ 圖蟲

港交所於11月16日宣布,針對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結算程序全面現代化及數碼化的建議徵詢市場意見。

這意味著香港新股的定價周期將由原來的五個工作日(俗稱T+5)縮短至最短一個工作日(T+1)。

港交所計劃推出全新的線上服務平臺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

這是一個簡單易用的單一平臺,可供經紀、股份過戶登記處、保薦人、律師、包銷商及分銷商,在新上市公司「敲鑼」上市交易前,處理啟動招股、認購、定價、配發、付款、監管機構批准及納入股份等所有必要步驟,同時共享資訊、協調相關工作流程。超過100項IPO相關的工作將會被簡化,大大提升效率。

「這是一個市場期待已久的改革,是對新股上市流程的全面改革,徹底簡化發行流程。目前的「T+5」周期對所有市場參與者而言,都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承擔不需要的風險,20年來沒有改的東西一定要改。隨著大規模IPO發行、中概股的回歸,有些股票已經在另外一個市場交易,香港發行周期過長的問題更加迫切需要解決。」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當日的電話會上表示。

據了解,港交所的FINI平臺項目已經進行了18個月,而籌劃的過程則長達數年之久。李小加表示:「IPO改革幾乎觸及每個市場參與者,眾口難調,必須確保各方利益不會受影響。同時,監管者需要足夠時間確保風險可管控。相比數年前,現在各項新技術、新產品、各方面的解決方案已經很多,技術方面更加成熟。」

同時,交易所上市科及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亦會利用FINI監督每隻新股的結算流程,並直接從中確認及批准各個所需項目。此舉將大大提升IPO程序的效率。

最早2022年第二季度推出

港交所表示,FINI的推出日期要視乎市場支持和準備情況而定,預期不早於2022年第二季度推出。本次公開諮詢將於2021年1月15日結束。

據了解,市場如果支持該建議,香港交易所將全面使用FINI處理日後所有的新股結算程序,並取代現行「T+5」程序。香港交易所將適時向市場提供使用指引及登錄用戶課程,讓市場參與者可以為無縫轉用FINI做好準備。

一直以來,IPO交收周期偏長是港股市場的一大詬病。新股定價後,由新股配發、結算,到股份正式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前後平均需要5個營業日。換言之,發行人和投資者在「敲鑼」及股份可在第二市場交易前平均都須等待「T+5」天方可交易股份。

「此類冗長的結算程序為投資者及發行人同樣帶來市場風險,隨之可能影響新股定價。反觀其他主要集資中心,新股都可於『T+1』交易,香港顯得欠缺競爭力。」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表示。

根據諮詢文件顯示,由於程序繁複,加上不少市場參與者之間缺乏共同的標準、數據模式、基建及協調等因素,香港公開招股的結算時間平均長達9日。FINI平臺預期可為香港公開招股結算程序節省70%至80%的時間。港交所建議將截止認購至上市交易的時間表定為45小時,作為香港公開招股的標準,意味著新上市股份在定價之後下一個工作日便可在聯交所開始交易。

李小加指出,目前歐美主要交易所的「T+1」僅為個別股票提供有條件交易,而FINI平臺推出後,港交所將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中率先做到新股上市在「T+1」的情況下可以完全交割,在全球屬於最領先的。

「目前在上市過程中耗時最長的是銀行或券商需要確認客戶認購新股的資金到帳,如果出現資金不足,則會將相關認購申請刪除之後,再進行抽籤及分配股份,同時需要處理及剔除重複的認購申請。而新推出的平臺,要求投資者提供身份證件,從而更好地識別重複認購申請,大大縮短整個流程。」香港某券商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經紀商僅需10%定金

周期過長也導致大型IPO凍結大量資金,造成市場港元流動性緊張。

以螞蟻集團此前在香港公開發售為例,共獲147萬人認購,合計凍資1.3萬億港元,成為香港IPO史上最大「凍資王」。由於市場持續出現資金流入,金管局在10月頻頻入市沽出港元,注入流動性。

根據港股現有的機制,散戶投資者需要在公開招股期間,提前準備資金或借孖展(即保證金的意思,開設了「孖展帳戶」的投資者,在進行股票買賣時,可利用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額進行槓桿投資)進行認購。這意味著一旦企業臨時取消上市計劃,有借貸的散戶投資者將遭受一定的利息損失,交收周期越長,利息損失越大。

港交所創新及數據實驗室主管Lukas Petrikas在電話會上指出,在目前的新股發行機制下,參與公開發售部分的中介機構要代投資者向發行人預先支付和轉帳申請的認購金額,待股份配發及最後定價後才獲退還相應金額。這意味著可能會在公開招股期間造成銀行間有龐大現金流,導致港元銀行同業市場出現短期流動資金壓力,增加借款成本。

李小加亦坦言,在現有的新股發行機制下,IPO動輒凍結數十億甚至上千億港元的資金,「對貨幣政策帶來不必要的衝擊和波動。」

FINI平臺推出後,將對香港公開發售的預繳機製作重要改動:每家經紀商將會透過指定銀行驗證認購新股的資金,新股抽籤有結果後,發行人才向每家經紀商收取其實際獲配股數的股款。這種方式有望緩解新股超額認購對港元資金流及銀行同業拆息市場帶來的壓力。

隨著新股結算周期大幅縮短,經紀商(券商和提供新股認購服務的銀行)向散戶提供新股孖展的收入可能會銳減。李小加表示,改革後,經紀商只需支付10%的資金,其餘90%的資金須獲得銀行授信,「縮短周期後可以幫助散戶大大減少利息的成本,相信散戶日後不用付出沒有必要的利息。」

本期編輯劉巷

相關焦點

  • 李小加的港交所十年:紮根中國 連接世界
    推動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互聯互通、推動上市制度改革擁抱新經濟、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擴大資產類別……2009年至2019年,這位具有中國內地背景的CEO,已經帶領港交所連續奔跑了10年。  這10年,是港交所制度改革與創新最密集的10年。
  • LFM基金分析半年有6隻中概股在港掛牌 中資企業重新審視上市目的
    隨著京東、網易先後登陸港股,港交所在上半年新股發行市場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預料香港新股市場將有59隻新股上市,同比減少22%。但是預計融資總額由去年同期的699億港元增加25%至 871億港元。」
  • 改革「推手」李小加和他的港股大時代
    李小加即將揮別港交所。  「推手」二字,是李小加對自己11年港交所行政總裁生涯的總結。  2020年12月31日,李小加將正式卸任,由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轉任為港交所董事會高級顧問,繼續為港交所提供6個月的指導並確保過渡安排順利進行。卸任前夕,李小加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專訪,暢談他11年來的收穫與思考。
  • 百年港交所:應運而生與順勢而為
    香港金管局照單全收,將港幣匯率穩定在1美元兌7.75港幣之上,並將買入港幣存入香港銀行體系,穩定同業拆借率,銀行同業拆息率只上升了2%至3%。這次匯市上沒有按預先的劇本走,令國際炒家們大失所望。儘管如此,由於恆指藍籌的中報不佳,他們還是決定進攻股市和期市。預先準備的港府,8月14日起攜外匯基金大舉入市和國際炒家在股票現貨和期指上展開拉鋸戰。
  • 下周10隻新股申購 2020年12月CPI數據將公布
    來源:中新經緯作者:魏薇 下周(2021年1月11日至17日),中國美國都將發布2020年12月CPI、PPI等數據,A股將有10隻新股開啟申購。下周還有哪些大事值得關注,快來看看吧!稻草熊娛樂預計將於1月15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劉小楓,上市前持股58.41%,擁有80.43%的表決權;愛奇藝持股19.57%,劉詩詩持股14.8%,趙麗穎持股0.79%。天弘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型基金自1月11日起發行,該基金是A股首隻光伏場外指數基金,為場外投資者布局光伏行業提供了新的工具。
  • 網易港交所掛牌上市 總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
    昨日,網易正式在港交所鳴鑼上市。網易此次全球發售1.71億新股,開盤價133港元,較發行價123港元上漲逾8%。截至收盤,網易上漲5.69%,收報130港元,最新總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  網易本次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超過200億港元,是2020年迄今為止港交所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其也成為了阿里巴巴之後第二家選擇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概股。  受疫情影響,網易的上市儀式放在了線上。在上市慶典現場,網易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丁磊指出,「網易從1997年創辦到現在,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遇到過各式各樣的挑戰。
  • 重慶銀行A股每股發行價10.83元,延遲至1月21日申購
    重慶銀行(01963.HK)將成為2021年第一家登陸A股的銀行。同時,重慶銀行也將成為重慶第2家A+H上市銀行,國內第3家A+H上市的城商行(另外兩家為鄭州銀行和青島銀行)和第15家A+H上市銀行。12月30日,重慶銀行發布公告稱,重慶銀行A股每股發行價格為10.83元/股,此次發行股份數量為3.47億股,全部為新股發行,無老股轉讓。網下初始發行數量2.43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70%;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04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30%。按此結果計算,若發行成功,重慶銀行預計將募集資金37.6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37.05億元。
  • 新股發行「排長隊」大為減少
    創業板註冊制是A股市場從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新股發行註冊制全面推廣的重要突破,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A股市場生態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新股發行和股票交易兩個層面。在新股發行市場方面,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新股發行效率顯著提升,傳統IPO核准制和審核制出現過的「堰塞湖」現象幾乎難覓蹤影。
  • 香港證協董事文錦輝稱港交所應檢討只停期貨市場的安排
    港交所上周四交易系統出現問題,香港證券業協會董事文錦輝9月9日表示,港交所員工年齡層年輕,於處理該事件上或經驗不足。
  • 港交所為何要給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公司「開後門」?
    早在2017年12月15日晚,港交所就曾宣布將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允許尚未盈利或者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彼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這個改變「是香港市場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 8點1氪|螞蟻集團計劃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LV將推出AirPods專用...
    來源:36氪大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36氪獲悉,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A股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對此,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我們很高興螞蟻集團今天宣布了將在香港和上海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計劃。螞蟻集團選擇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我們將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全球創新和領先的公司來香港上市。」據悉,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
  • ...10萬的新股來了!順周期龍頭盤中跌停,3個月飆漲18倍的次新晶片...
    部分順周期龍頭股慘遭大跌,有色板塊中的神火股份、華峰鋁業、雲鋁股份等多隻個股跌超5%,神火股份盤中一度跌停。多地再現新冠疫情,生物醫藥板塊早盤反彈明顯,疫苗概念龍頭西藏藥業盤中一度漲停。值得一提的是,今天3隻新股申購,其中兩隻科創板股票頗具看點。
  • 首批新股創業板開始在登記系統下申購
    資本國家獲悉,以來,新股發行量大幅增加,份新股申購29隻,份新股數量進一步增加到52隻,連續幾周保持在單周10隻以上。至新股數量再創新高。上述19隻新股中,主板5隻,中小板1隻,6隻創業板和7科創板,這19隻新股預計募集資金超過190億元,其中凱賽生物預計最高募集金額超過50億元。
  • 新股消息:意博金融二次遞表港交所 提供廣泛金融及財富管理服務
    原標題:新股消息 | 意博金融二次遞表港交所,提供廣泛金融及財富管理服務   據港交所1月11日披露,意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鎧盛資本有限公司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 成長周期理論(基礎篇)
    循環性周期,可分為下述幾個階段:(1)低迷期:行情持續屢創低價,此時投資意願甚低,一般市場人士對於遠景大多持悲觀的看法,不論主力或中散戶都是虧損累累。做短線交易不易獲利時,部分中散戶暫時停止買賣,以待股市反彈時再予低價套現伏空;沒有耐性的投資人在失望之餘,紛紛認賠拋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市場觀望。
  • 19隻新股「高熱」來襲,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不容錯過
    導讀:還有兩倍潛力股 下周A股打新又將熱鬧非凡,19隻新股會密集申購! 這些新股遍布半導體、大數據、軍工、生物製造等多個市場炙手可熱的行業。 更值得注意的是,8月4日首批創業板註冊制新股將啟動申購,這是創業板註冊制下首次打新,漲幅如何格外引人關注。
  • 今日新股仲景食品300908上市 仲景食品價值分析
    據交易所公告,仲景食品今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代碼為300908,發行價格39.74元/股,發行市盈率46.27倍。  主營業務:研發、生產、銷售調味配料和調味食品。主要產品為調味配料及調味食品兩大系列。  2020年,國內知名的消費品牌接連上市。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聽到消息,群裡大家都挺興奮的,我們已經接觸了香港方面的券商和投資方,公司現在雖然只有小部分利潤,但未來一系列新藥核心產品將源源不斷推向市場。」北京一家新三板掛牌生物醫藥企業董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港交所相比,國內證券市場改革步伐比較緩慢。
  • 新股消息:新希望服務控股港交所主板遞表 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原標題:新股消息 | 新希望服務控股港交所主板遞表,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據港交所1月13日披露,新希望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農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