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35公斤3處惡性腫瘤 如此高難度手術如何完成?

2021-01-11 騰訊大申網

三個月前,一位在義烏工作的敘利亞友人山姆(化名)感覺左下腹隱痛,經常1天內腹瀉4、5次後,山姆去義烏當地醫院就診,腸鏡顯示有腫瘤癌變的可能。為進一步確診及治療,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2018年7月山姆來到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經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廉朋副教授診斷,山姆的術前腸鏡顯示結腸多處有原發腫瘤——結腸肝區、升結腸起始段、乙狀結腸,且病理證實為惡性,需要限期手術切除。這種三處病灶皆為原發癌的病例在醫學上較為少見,立馬引起了腫瘤醫院醫生的重視。經多學科討論,決定由大腸外科副主任李心翔教授帶領團隊馬延磊醫生、李清國醫生接診並擔任手術主刀醫生。

患者雖有三處原發癌,但還未引起轉移,從病情上來看,經過手術切除,有一定治癒機會。而唯一的難點是,這個手術如何做?患者的BMI指數達到43,體重約135kg,這樣的體型在手術麻醉、操作、康復等各個環節都是極大挑戰。

李心翔醫生、患者山姆(化名)、馬延磊醫生

周密準備:多方面的困難 一一克服

經過會診,醫師決定對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李心翔醫生分析,「對於這種特別肥胖的患者,如果進行開腹手術,切口大,傷口易感染,而且患者會覺得很疼,術後下床活動受限,因疼痛無法活動也不利於術後恢復,萬一傷口裂開、崩開,都會對患者有很大影響。而選擇腹腔鏡手術,切口小,患者疼痛感會明顯減輕,術後也可以很快地活動、進食,做腹腔鏡手術的優勢更明顯。」

作為在腫瘤醫院開展第一臺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的醫生,自2009年起,李心翔醫生一共做了2000多臺腹腔鏡手術,但面對如此體型的患者也還是第一次。手術能否成功?要做哪些特殊準備?對方是位國際友人,如果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會造成什麼影響?如此高難度的「瓷器活」,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李心翔醫生,也難免輾轉反側。

回憶當時的心理過程,李醫生講道,「患者的病情較為複雜但我覺得,作為國內頂尖的腫瘤醫院,我們必須要有一種擔當,一種責任。患者到了我這裡,即便再難我們也要想盡辦法把它拿下來,這是醫師的責任和義務。」接下如此高難度的手術,一念之間,有醫者本能,也有使命在肩。

而對山姆來說,有醫院和醫生能夠為他進行手術治療,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山姆在中國已居住近10年。50歲的他,事業蒸蒸日上,視義烏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山姆被診斷出惡性腫瘤後,他在美國從醫的姐姐立即從美國趕來了上海,他們深知,「這個手術很困難,你知道,我這麼(胖)……這是我的問題。」山姆的姐姐也表示,「同樣作為醫生,我知道他病情的嚴峻,手術前我十分擔心,這是個非常困難的手術。」

為了確保手術成功,李心翔教授及其團隊做了充分的術前準備,對搬運、術前檢測、器械準備、術中操作及術後監護都做了非常詳細的方案。李教授說,「這個手術我們覺得各方面的問題都會碰到,做了很多預案。考慮到患者的體型,容易形成呼吸暫停症候群,術後我們安排患者去了ICU 過渡。觀察後發現沒什麼事,第二天就轉回來了。手術成功,之前周密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直面挑戰:心理上重視 操作上謹慎

手術過程中,由於患者體重大,對手術麻醉的操作是極大考驗。眾所周知,對於肥胖的人,平時打針時血管都很難找到,為了克服麻醉難點,李心翔醫生和其麻醉團隊採用了超聲波技術,在超聲波引導下再進行靜脈的麻醉置管,成功完成了麻醉操作。

講到整個手術過程,可以說是無驚無險、小心穩健。李醫生回憶道:「確實,手術之前,我們這裡的醫生都覺得這個手術太難了,這也是我們開過最胖的一個患者,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再加上我們的手術也非常多,一天也不可能只開一個手術,所以當時我先把相對簡單的手術做完,後面再專心致志地做這個手術。這個手術,我之前也做很多預估,我想困難會很多,但是操作起來比我想像的困難要小一點。從這個手術也可以體現我們團隊的成熟,已經具備挑戰高難度手術的能力。」

因為醫師團隊的周密準備,整臺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各處細節都在團隊掌控之中。「手術過程中總體出血沒超過50毫升,還是比較順利的。一開始做比較困難,尤其是尋找血管根部的時候,因為患者脂肪非常厚,不像是有些人脈絡非常清楚,所以在解剖的時候我們非常地慎重,小心確認這些血管,在血管根部的處理上,我們都非常謹慎,一旦出血肯定難以控制,如果不小心碰到血管,導致嚴重的出血,手術就會被迫中止。所以我們在操作時還是比較小心翼翼的,做得也比較精細。在這個過程中,判斷非常重要,這個跟我們做了大量的腹腔鏡手術很有關係,這也是有底氣去做這個手術的原因。」

手術中全神貫注的醫務人員

而由於患者的體型,給手術操作中的淋巴清掃也帶來了挑戰,如果淋巴清掃不徹底,患者的手術預後將會大打折扣。對此,李醫生表示,「即使操作有難度,不論是從層面的解剖還是淋巴結的清掃,我們都是按照最高的標準完成,所以患者整個術後的恢復也非常明顯,不能因為難度高就降低手術要求。其實從數據上來看,腸癌總體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即使是三期腸癌,在腫瘤醫院的治癒率也達到70%以上。好的治癒概率建立在手術的基礎上,首先要保證做到根治性的切除,所以手術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清掃不到位,轉移的淋巴結遺漏掉了,可能就會使患者失去治癒的機會,後面再用化療和放療來補救,效果肯定是要打折的。

山姆在手術後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而且術後1天就可以下床行走,7天後順利出院。他和他的姐姐都表示,「李醫生和馬醫生,他們做得非常好,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腫瘤醫院和這裡的醫生、護士都是完美的。」

手術後的患者

據悉,從2009年至今,隨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成功開展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其他科室也積極跟進,開展各類腫瘤的腹腔鏡手術。在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醫院特地成立腔鏡平臺,由分管醫療的吳炅副院長親自擔任腔鏡平臺主任,李心翔教授擔任腔鏡平臺執行主任,腫瘤醫院各學科腹腔鏡技術迅速發展。而這次的病患,也是對腫瘤醫院腔鏡技術的檢驗,李心翔教授說,「這樣高難度的手術,我們能很順利地完成,這就表明我們的腹腔鏡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水平。」

相關焦點

  • 趙繼宗院士在藏完成高難度外科手術
    原標題:趙繼宗院士在藏完成高難度外科手術   為進一步推進和落實「趙繼宗院士西藏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的工作,助力醫院神經外科發展,9月17日,北京天壇醫院的趙繼宗院士在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完成了一臺高難度神經外科手術——腦血管動脈瘤手術,使我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家頂級專家的診治。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1根血管要縫8至10針,用的線比頭髮絲還細——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王潔 高興 「換臉術」從科幻變為現實。疼痛讓他無法進食,兩個月瘦了10公斤。 「患者入院以來,我們看到腫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長。」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閔安傑副教授介紹,張先生臉部皮膚由完整到破潰,腫瘤從口腔內部穿過肌肉長到外面,長到嘴唇,導致嘴巴都合不攏。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
  • 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完成高難度橋小腦區腫瘤切除手術
    紅網時刻8月5日訊(通訊員 李鑫 唐奇勇)7月31日,湖南省直中醫醫院神經外科金海泉教授、主任醫師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一例顱內巨大左側橋小腦角腫瘤切除術,完全切除病變,這是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難度的又一次拓展。病人四小時後神志清楚,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無面癱等神經功能障礙。
  • 順利完成高難度橋小腦區腫瘤切除手術 省直中醫院神經外科走在省內...
    株洲新聞網8月3日訊(通訊員 李鑫 唐奇勇 張倩 記者 向胤蓉)7月31日,省直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金海泉教授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一例顱內巨大左側橋小腦區腫瘤切除術,完全切除病變,這是省直中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難度的又一次拓展,也標誌著省直中醫院的顱內腫瘤手術在神經外科領域走在了省內前沿。
  • 箇舊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膽結石手術
    「通常膽結石一般在2至3顆,6至7顆已屬少見,這位患者的結石竟有1000多顆,是我從醫20多年來遇到的結石最多的患者。」箇舊市人民醫院普外Ⅰ科主任鄒文貴說起近日做的一例膽結石手術時,十分感慨。
  • 省立醫院多科室協作又完成一臺高難度手術 系世界...
    ,在山東省立醫院完成。在2017年6月8日,這次手術由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傅強帶領的泌尿外科手術團隊聯合心外科、麻醉科多學科共同協作完成。這種情況下選擇手術,將面臨著大出血、瘤栓脫落、心臟驟停等各種難度和挑戰!         許大爺的心臟能不能手術,能不能挺過手術,這些都是未知。而且像這種高難度手術,目前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沒有先例。
  • 常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輔助生育及病例分享
    常見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婦科惡性腫瘤 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主要包含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滋養細胞腫瘤,卵巢生殖細胞腫瘤,性索間質瘤,外陰、陰道、輸卵管等惡性腫瘤。 能否保留生育功能一般取決於:患者的生育需求、年齡、腫瘤類型、腫瘤分期、手術類型、輔助治療等方面。
  • 手術機器人、4K腹腔鏡……盤點這些活躍在浙江多家醫院手術室裡的...
    手術當天,馬躍輝一邊腳踩控制器,一邊指引機器臂「記憶」每一個點位;手術正式開始後,機械臂根據計算機提前設置好的坐標,精準定位到患者頭皮,醫生根據定位在顱骨鑽開一個2毫米的小孔,沿著骨孔將電極插入顱內預定位置並固定,經過近70分鐘手術時間,14根電極被成功發射至「預定軌道」,而在以往,完成同樣數量的電極需要3個小時。
  • 長沙這家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手術
    人民網長沙11月27日電 11月25日,長沙康乃馨醫院心血管內科與介入血管科手術團隊為患者龍某實施胸主動脈夾層動脈覆膜支架置入術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院運用介入技術治療疾病向血管拓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11月19日,現年69歲的女性患者龍某因胸悶、氣促、伴有間斷咳嗽半年到長沙康乃馨醫院就診,經該院進行CT等全面檢查後確診為胸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高血壓,收入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
  • 惡性腫瘤是如何擴散的?醫生揭秘:主要是通過這3種方式
    眾所周知惡性腫瘤具有一定的擴散性,這是癌症患者最為擔心的,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當惡性腫瘤發生擴散時,會讓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體重突然下降
  • 山東省立三院破禁區:84歲食管癌患者常年便秘,微創手術解病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曹坤高齡患者的手術,因患者多伴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術中極易出現併發症,風險很高,對外科醫生來說更是個巨大挑戰。高齡患者的胸腔手術,更被視為「手術的禁區」。近日,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團隊成功打破禁區限制,為一位84歲高齡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
    對於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來說,除了配合治療、控制病情以外,侵襲性真菌病(IFD)也是相當具有威脅性的挑戰。血液科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療以及幹細胞移植的過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會遭受很大的打擊,導致侵襲性真菌感染的風險,因為該類患者的免疫功能較差,一旦發生IFD,如果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 男子反覆便血隨意治療 結果是惡性腫瘤已擴散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反覆便血,隨意找民間醫生處理,屢治不好,最近張先生才到廈門市中醫院肛腸科就診,檢查結果顯示他的便血是源於惡性腫瘤,且已擴散。
  • 紅十字會:捐獻器官有條件 惡性腫瘤患者不能捐
    但因腫瘤患者臟器不能捐獻,被告知只能捐獻自己的遺體。記者採訪了解到,患有惡性腫瘤、傳染病、愛滋病等症狀的捐獻者,是不能夠捐獻器官的,心臟、肝臟、眼角膜等器官也有各自的捐獻要求。同時,家屬要了解捐獻程序,以免失去捐獻時機。  惡性腫瘤、傳染病患者不能捐獻器官  近日,戶縣多發性淋巴瘤患者劉文濤想捐獻身體器官遭拒。
  • 惡性腫瘤是如何擴散的?癌症患者身體出現幾個變化,需注意
    癌症患者最害怕聽到的恐怕就是癌症擴散了。這句話就像死亡通知一樣,證實了癌症轉移。癌症患者肯定都希望腫瘤永遠不會擴散。
  •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2020-11-26 15:01:18 作者:宣傳統戰部康豔立 董宇翔 瀏覽次數:01結直腸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低位直腸癌患者,還面臨著肛門是否可以保留的難題
  • 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什麼區別
    3、視力下降良性腫瘤患者早期會出現無視力的障礙,而且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出現視野變小的症狀,從而導致視力下降。惡性腫瘤通常又被泛稱為癌症,其特點是瘤細胞的形態與發生處的正常組織細胞形態相差甚遠,生長方式為 "浸潤性生長"(即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瘤體表面有許多"蟹足樣"瘤組織散在於周圍正常組織中),腫瘤對周圍正常組織除有推移積壓作用外,還直接浸潤和破壞周圍的正常組織,即使手術切除了腫瘤,仍有復發的可能性,並且可以從一處跑到另一處(醫生稱為轉移)。
  • 一般情況下腎上惡性腫瘤能活多久?
    核心提示:腎癌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種惡性腫瘤,那麼腎上惡性腫瘤能活多久呢?總體來說腎癌相對於其他的惡性腫瘤預後還是很好的,早期的腎癌基本上可以完全治癒,至少能夠存活5年、10年以上。根據臨床調查數據顯示當腎癌尚局限於腎內,術後5年生存率在60-80%。
  • 腦死亡患者捐出心臟、肝臟和肺 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1月11日晚,3臺器官移植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同時進行。一名腦死亡患者,同時成功捐獻了心臟、肝臟和肺。與之對應的,3名因心臟、肝臟和肺部疾病,生命走到終末期階段的患者,擁有了新的活下去的希望。
  • 福建漳州首次5G手術直播在漳州市醫院順利完成
    直播當天共完成4臺精品大腸癌微創手術: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馮波教授團隊、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燕速教授團隊分別完成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面對隨時出現的血管變異及困難解剖,教授團隊們手術中鎮定自若,將微創手術做成藝術化、幾乎零出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