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人」的故事

2021-03-01 煎蛋

1980年,才華橫溢的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拍攝了約瑟夫·梅裡克(Joseph Merrick)的故事,梅裡克是一個嚴重毀容的男人,他遭受了多年的侮辱與虐待。在電影中,梅裡克被一位維多利亞的醫生拯救了,他看到了梅裡克畸形外表下聰明又敏感的靈魂。

儘管該影片沒有獲得奧斯卡獎,但它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導演以悲劇又動人的故事,講述了約瑟夫·梅裡克在世上短暫的一生。並通過這個故事傳達了尊嚴與寬容。

1862年8月5日,一個看似健康的嬰兒出生了。但在2歲前,梅裡克出現了先天性疾病的症狀。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原本健康的嬰兒皮膚上出現各處腫脹。


梅裡克拍攝於1888年

他的母親瑪麗·簡認為這是她在懷孕期間被一頭憤怒的大象嚇到的結果。因為梅裡克皮膚上的灰色斑點就像大象的顏色。儘管如此,梅裡克還是度過了一個相對健康的童年。直到他的頭明顯變大,右手開始嚴重變形。他的父母意識到,梅裡克無法在家鄉的師範學校繼續就讀,他迫切地需要特殊照顧。

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在他11歲時便去世了。梅裡克被迫從事卑微的工作來維持生計。然而由於身體畸形,他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儘量躲在遠離公眾視野的地方,在工廠黑暗的地下室裡卷雪茄。這份工作也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因為用唯一的左手卷雪茄也著實困難。

隨後又遭到了父親和繼母的遺棄,梅裡克不得不離家出走。馬戲團向他張開了雙臂,「來,來,來!快來看象人演出!」在勞斯特音樂大廳裡,梅裡克被描述成一個半人半象的怪物,並以他毀容的相貌作為象人展出的噱頭。多年裡,人們認為他是一個活著的怪物,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英國科學界的精英們渴望了解更多關於他的情況,也許還可以寫出一篇關於在倫敦街頭行走的象人男子的案例研究。


拍攝於1889年

在這些好奇的人中,就有醫生弗雷德裡克·特裡夫斯。他為梅裡克提供了一條出路,離開馬戲團。但這並不容易,沒有一個商人願意如此輕易地放棄他的投資。然而,倫敦人逐漸開始厭倦象人演出再加上警察的管制,馬戲團經理決定去歐洲旅行,希望那裡能夠更為寬容。然而在布魯塞爾境況並不比倫敦好。馬戲團經理看到投資不再產生任何利潤,打了他一頓還搶走了他所有的積蓄。任其無助的靈魂在比利時腐爛。

不知怎的,梅裡克找到了回英國的路。還找到了唯一答應幫助他的人特裡夫斯醫生。醫生在倫敦的醫院裡為他安排了一系列的檢查,結果發現梅裡克的狀態要比想像的更糟糕。此時,他的腦袋已經大到難以想像,肩膀根本無法支撐。身體幾乎完全被腫瘤覆蓋,並且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在極度需要資金的情況下,特裡夫斯醫生和醫院主席寫了一份公開請求財政支持的信。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願意,甚至還收到了威爾斯王妃和一些貴族的捐贈。在這些幫助下,梅裡克終於在十年裡第一次找到了安穩的家,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真正擁有朋友。然而,就在他安頓下來並被人們尊重相待後不久,約瑟夫·梅裡克於1890年4月11日被發現死在醫院的病床上。

他在睡覺時,巨大的頭部滑落床緣而造成了頸部脫臼,進而導致了窒息死亡。而梅裡克的病狀被認為是普洛提斯綜合症(普洛提斯綜合症Proteus Syndrome是一種複雜的贅生性疾病,主要的特徵包括了大頭、顱骨增生、長骨變形、肢體膨大、皮膚及皮下組織的腫瘤)和神經纖維瘤。

本文譯自 thevintagenews,由譯者 鏡子大王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6】:黃河象
    小朋友、家長朋友們,北京自然博物館精品新媒體產品——「博物館的故事」第一季於2018年10月隆重推出啦。第一季共30期的自然科普講解故事音視頻節目,由北京自然博物館10位明星講解員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小喇叭》節目主持人春天姐姐共同錄製完成。
  •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系列二:亞洲象非洲象
    亞洲象非洲象 講解員:葉曄 視頻原文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講解員葉曄,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亞洲象和非洲象的故事。
  • 非洲象與亞洲象的故事
    3.這位女主角是亞洲象,她出生在溫柔富貴之鄉的北京動物園,體型嬌小玲瓏,教養優雅,年輕可愛.... 5.但是,有一種來自命運的力量,讓兩個孤獨的非洲象和亞洲象相遇了.. 7.年輕的亞洲象,有點畏懼,也有點渴望,她小心翼翼地靠近。
  • 人與象②|追象廿年:象會記住傷害過它的物種,最大天敵是人
    【編者按】有資料顯示,1991年至2016年,雲南野生亞洲象肇事造成損失約3.27億元,致53人死亡、299人受傷。為緩解人象衝突,2017年7月20日,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啟動中國首個亞洲象防護欄試點村寨項目。
  • 故事九:曹衝稱的不是「象」;數學大師沒有符號用?
    今天是最後的一篇,主要介紹數學故事。後面正在選題目,計劃寫作10篇有關計算的文章。當然還有其他的計劃,比如經濟學的,教大家如何「發財」,畢竟談錢真的不是一件庸俗的事兒,如果在看我的文章之餘還能夠解放生產力,那就是最好的。
  • 象尾毛髮講述了飲食的同位素故事
    一項研究報告說,科學家可以通過分析象尾毛髮的同位素成分從而讀出一頭象的多年飲食記錄。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對瀕危物種領地的侵犯,自然保護人士渴望理解象在何處尋找食物,以及它們的飲食來源將如何被自然和人為環境效應影響。
  • 雲南瀾滄縣7年8人被亞洲象攻擊致死:一個貧困縣的人象生存之爭
    亞洲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是個體最大的陸生動物。瀾滄縣林業和草原局透露,從2014年起,包括羅福大在內,瀾滄縣已連續7年共8人被亞洲象攻擊致死,期間無一年間斷。死者男女老少皆有,且全為發展河鄉人。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五言、七律等,用很少字數,調動出讀者頭腦中貯存的大量風景、深刻哲理、人生體驗、人情世故,並來回激蕩,廣闊了人的精神空間、對美好的憧憬向望。正是唐詩將語言文字的波粒二象性發揮到極致,唐詩才成為漢語的一個文學頂峰,眾人景仰的文學範式。
  • 動物園裡愛情故事多 母獅呵護公獅母象捨命救夫
    動物園裡愛情故事多 獅子伉儷恩愛十數年  新快報訊 (記者 範如石 通訊員 林杏容 鍾淑筠)昨天是西方情人節,是情人們的盛大節日。其實動物世界也有非常經典的愛情故事,記者日前在廣州動物園採訪,發現裡面有十幾對恩愛夫妻,其中獅子鵬鵬和莎莎被公認為模範夫妻。
  • 動漫時光機:這部童年經典中的「長毛象肉」,多少人做夢都想吃?
    只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記不起來次元飯君講的到底是哪一部動畫了,但是說到裡面的情節,只要你是一名90後,那你多半都會對這部動畫有印象。《山林小獵人》講述的一個原始人家庭的搞笑日常故事,故事發生在石器時代,主角名叫小剛,他跟自己的爸媽住在一個土窯洞裡,家裡還養了一隻大猩猩寵物(大猩猩的口頭禪是「哆嗒嘰」)。雖然說是日常故事,不過這畢竟是原始人的日常,比起咱們現在的日常那可是狂野得多了。
  • satochan佐藤象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關於[サトちゃん]這件事在日本或是臺灣經過藥局門口不經意的發現都會擺著一隻橘色的小象有些人會好奇它到底是什麼
  • 綠色和平:為修復人象關係,先「承包」1100畝地
    雖然只是對森林的一點點修復,但聚沙成塔,棲息地修復才是最終解開人象關係困局的鑰匙01遭遇亞洲象有多危險?「在野外遭遇亞洲象該怎麼辦」,這是十幾年前我初到西雙版納開始亞洲象野外研究工作時,面臨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大象是溫順而緩慢的動物,甚至行動起來有點笨拙。
  • 翻閱《推背圖》第四十七象紫薇聖人出現的前一象,到底預言了什麼
    集天下預言,解古人之語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解析預言,今天解析的是《推背圖》第四十七象,《推背圖》是道家第一預言奇書,它的奇不止在於它的準確,而是在古往今來的在中華產生的共有七本預言書裡都在講一個事情,我們會隨著一本一本的慢慢解析來給大家描寫一個故事的輪廓
  • 小故事大道理:伊索寓言《獅子、普羅米修斯與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索寓言-獅子、普羅米修斯與象:普羅米修斯把獅子創造的高大威武,給它裝備了銳利的牙齒、有力的爪子。但獅子卻抱怨說:「可我還是怕公雞。」象回答:「蚊子若鑽進我的耳朵裡,我就完了。」獅子聽後,高興地說:「我幹嘛還煩惱呢?公雞總比蚊子大吧!」寶貝們:父母給了你們健康的身體,給了你們生命,上帝給了你們福佑,宇宙填滿了你們的能量,你們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們自己本生已經是富足的了,當你們覺得自己覺得害怕的時候,需要你們真實的接受恐懼,獅子是百獸之王,但你能想到獅子會怕公雞嗎?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你能想到大象會怕蚊子嗎?
  • 為什麼非洲人要吃象肉呢?
    為什麼非洲人要吃象肉呢?
  • 被奴役的亞洲象
    不過經過馴養的大象能聽懂很多單詞,僅憑馴養它的人在旁邊下達指令就能完成各種動作。湄公河流域的雨季通常在每年的6月到10月份來臨,雨季對被人馴養用來運送木頭的亞洲象來說,不亞於幸福的假期,因為這個時候,它們就再也不會被驅趕著,終日在路滑坡陡的原始森林裡穿梭了。
  • 盤點2011短篇小說:在「象」和「理」間找到平衡
    洪治綱  以「象」示「理」,又借「象」藏「理」,「象」「理」相得益彰,這是短篇小說藝術樣式上的探索和積累,而這種藝術上的平衡力正是一種文體成熟的重要標誌。  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藝本質上是一種「象教」,「它訴諸人類最基本、最原始而也最普遍的感官機能,所以它的力量與影響永遠比哲學科學深厚廣大」。
  • 恐象
    恐象是恐象科的模式屬,是由更細小及中新世的古恐象演化而來。這兩種長鼻類與其他象的演化分支是完全不同的,有可能是在更早的時期分支開來。除了恐象外,過往嵌齒象科及乳齒象都被包含在同一大分類中。只有象生存至今。辨認要決是象牙長在下嘴唇上,形狀向後彎。
  • 科技助力 人象和諧,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雲南野象保護
    科技助力 人象和諧顧榮《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8 版)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遭受嚴峻考驗,重塑地球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科技力量改造自然的一項使命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的增長,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亞洲象數量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亞洲象為尋找食物走出棲息地——野象走入村莊、城市的肇事事件頻發,人象衝突不斷加劇;亞洲象食量巨大,一頭成年亞洲象一天約進食300公斤食物,人象衝突中亞洲象對人類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大量取食、糟蹋農作物與經濟作物、損毀農地與農田設施、侵入群眾家中盜食糧食並損毀財產等方面
  • 為什麼非洲象不能像亞洲象一樣幫人類幹活呢?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先嘮叨一下《買櫝還珠》的故事,賣家眼中貴重的寶珠,在買家看來不過是一顆破石頭,還不如裝飾華麗的包裝盒值錢!這說明了什麼,大象在非洲無用武之地,不過是非洲人不識貨罷了!這又不得不提到《竭澤而漁》的故事,亞洲象能夠被人們馴化、幫助人們從事體力勞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但非洲象卻被當地人當做一夜暴富的寶貝,不斷地獵殺大象、倒賣象牙,於是非洲越來越窮。這難道不是竭澤而漁、不計後果的愚蠢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