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新AR/VR專利提出「用於觸覺反饋的氣動控制觸覺機制」解決...

2021-01-18 砍柴網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

人類主要是通過五種感官來感知世界,而虛擬實境體驗大多是由視覺引導,所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交互有時會出現感知差距。另外,用戶一般是採用非自然的控制器來與虛擬世界交互,而這進一步影響了沉浸感。

針對這種情況,社區正在研究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力反饋手套。日前,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一份名為「Pneumatically Controlled Haptic Mechanisms For Haptic Feedback(用於觸覺反饋的氣動控制觸覺機制)」的Facebook專利申請。

包括多個Pod(莢)的可穿戴設備示意圖。

這家公司指出,需要在不限制用戶活動的情況下創建觸覺刺激。一種解決方案是一種包括新型觸覺機制的可穿戴設備。其中,所述觸覺機制在專利中稱為「Pod(莢)」。

Pod(莢)由柔軟、耐用的材料製成。它不會妨礙用戶,並且能夠產生足夠的觸覺刺激。另外,Pod(莢)為密封,所以可以通過充氣/放氣來改變Pod(莢)中的壓力,從而產生各種需要的觸覺刺激。例如,一個相應的Pod(莢)可以在柔性和半剛性之間過渡,而這種轉變能夠創造用戶可感知的觸覺刺激。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包括一個或多個Pod(莢)的可穿戴設備實現上述解決方案。每個Pod(莢)包括內部結構,以及圍繞內部結構的氣密氣囊。所述氣囊可連接至氣動裝置,所述氣動裝置配置成控制所述氣囊的加壓狀態。

當氣囊處於第一加壓狀態時,Pod(莢)具有第一柔韌性;當氣囊處於與第一加壓狀態不同的第二加壓狀態時,Pod(莢)具有小於第一柔韌性的第二柔韌性。另外,當處於第二加壓狀態時,每個Pod(莢)向用戶提供觸覺刺激。

包括多個Pod(莢)的可穿戴設備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302-A為氣閥,#208為導管。每個Pod(莢)經由導管與氣動裝置實現氣動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管與控制器通信,並且控制器控制一個或多個氣閥,如控制器生成一個或多個控制信號。導管配置成根據來自控制器的一個或多個控制信號,將氣動裝置與一個或多個每個Pod(莢)進行切換耦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系統可包括多個氣動裝置,其中每個氣動裝置直接與單個(或多個)每個Pod(莢)實現氣動耦合,而不是經由導管實現氣動耦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氣動裝置和可選導管可配置成可穿戴設備的一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氣動裝置和導管可配置為可穿戴裝設備的外部組件。單個氣動裝置可由多個可穿戴設備共用。

相關專利:Pneumatically Controlled Haptic Mechanisms For Haptic Feedback

名為「Pneumatically Controlled Haptic Mechanisms For Haptic Feedback(用於觸覺反饋的氣動控制觸覺機制)」的Facebook專利申請最初是在2020年1月提交,並在日前由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份專利申請,尚不清楚Facebook是否會或將於何時商業化所述的發明技術。

原文連結:https://yivian.com/news/76296.html

相關焦點

  • Facebook探索氣動型AR/VR觸覺反饋手套
    映維網 2020年10月09日)Facebook在9月中旬的Connect 2020大會發布了一系列的AR/AVR信息,涵蓋最新硬體產品、軟體產品、解決方案」、並為用戶提供「觸覺反饋」的3D列印型手套。
  • 最新的索尼VR頭顯專利擁有觸覺反饋和佩戴傳感器
    然而,即便像這樣的新專利出現時,展示了具有觸覺反饋和有助於舒適性的傳感器的設計,該公司將何去何從仍是一個謎, 本周,let Go Digital發布了一份專利申請,展示了一種確保玩家正確佩戴耳機,從而在使用過程中不會造成不適的設計。
  • Facebook三項新VR專利曝光,展示多種不同原理力反饋手套
    近期,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Facebook的一項VR體感手套專利,專利中指出了一種通過氣動囊袋來提供力反饋的手套,手套的特點是堆疊了由熱塑性聚氨酯等抗穿刺的耐用材料製成的大量氣囊,通過給每個氣囊重啟或抽氣,能夠為用戶的手部提供不同力度的體感反饋。
  • 微軟演示觸覺反饋控制器PIVOT,VR中摘蘋果更逼真
    現在,微軟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控制器Haptic PIVOT,把力的物理性質帶到虛擬實境控制器。PIVOT屬於腕戴設備,是一種包含觸覺手柄的可攜式組件,可根據需要在手上來回移動。PIVOT能夠按需提供關於虛擬對象的控制和觸覺渲染。它包括一個通過電動鉸鏈展開(左)和收回(右)的觸覺手柄。被動橈尺鉸鏈允許自然的手部傾斜。1. 從物理到虛擬:按需提供PIVOT的核心是鉸鏈機制和觸覺手柄。觸覺手柄屬於可換組件,能夠置換為現有的控制器。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首先,我們討論人類 "觸覺" 的生理和編碼方式,及其在傳遞觸覺數據等任務中的重要性。然後,在分析人類觸覺的基礎上探討機器人 「觸覺傳感」 系統的構建,特別是觸摸感知(Tactile Perception)的方法和應用。最後,具體分析兩篇關注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向機器人引入觸覺傳感技術的文章。一、人類「觸覺」首先,我們來分析人類的觸覺究竟是什麼。
  • 一周極客科技盤點 | 讓截肢者重獲觸覺的神經義肢技術;人造流星雨...
    日前,一款名叫「Luke」的假肢手臂被宣稱可以讓假肢使用者重獲觸覺。這個假肢稱為神經義肢,手指和手的行動受使用者的神經衝動控制。研究人員發現,增加機械假肢的使用觸感可以減少人產生「幻痛」的感覺,這是許多截肢者都有過的不愉快的體驗。通過增加感官反饋,截肢者可以更清楚地體驗自己行動的過程。「Luke」假肢手臂通過在肢體殘端對殘留神經採用表面電刺激的反饋方式,讓使用者可以通過電信號獲得直接的觸覺神經反饋,輕鬆地控制假肢。
  • 索尼PSVR新專利曝光:頭顯帶有觸覺反饋及傳感器
    索尼PSVR新專利曝光:頭顯帶有觸覺反饋及傳感器,為用戶提供更舒適體驗 索尼互動娛樂(SIE)推出的新一代遊戲主機PlayStation 5目前在整個行業處於主導地位,目前該公司正在努力改善VR體驗以匹配PS5。近日,有消息稱他們可能還會為下一代遊戲主機製造一款全新的VR頭顯。
  • 機器擁抱「觸覺反饋」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雷鋒網公開課
    ,可以產生前所未有的「觸覺反饋」。iPhone 7 的主頁鍵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壓力傳感器配合「觸覺反饋」取代了機械式的按鈕。但大部分從業者沒有意識到「觸覺反饋」的價值。本次公開課我們請到了 Immersion 公司中國區的負責人,這家公司從 1993 年開始就在研究觸覺反饋算法,20多年來已經有超過 30 億部各式各樣的設備採用了他們的觸覺反饋技術,包括 Xbox 和 PS 遊戲機的手柄,也包括許多常見的手機品牌。
  • 這種新型觸覺反饋手套,可利用人工肌肉賦予更真實的觸感
    據外媒報導,能夠向用戶傳輸觸覺反饋的聯網手套,無論是來自遙遠地點的物體還是虛擬實境環境,無疑都能帶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澳大利亞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新的設備,他們稱通過利用更接近人們觸覺的柔軟人工肌肉,提供了比以前的解決方案更真實的體驗。
  • Apple Pencil可以通過振動和轉移重量來增加觸覺反饋
    Apple Pencil作為一種實現方式,與iPhone或Apple Watch等其他物品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不向用戶提供觸覺反饋。作為輸入設備,它根本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反饋,而是依靠配對的iPad或iPad Pro為用戶提供某種形式的刺激。
  • 採用動態張力調整原理,Facebook VR/AR體感腕帶來襲
    7月20日消息,Facebook在前不久舉行的WHC(世界觸覺會議)2019上曾展示了一款可用於VR/AR的體感腕帶原型:Tasbi。據悉,該原型產品來自於Facebook Reality Labs,它的外形看起來與Myo或CTRL-labs的手勢識別腕帶相似,不過並不支持手勢識別,而是可通過震動在隔空為手指提供體感反饋。據了解,Tasbi通過結合震動和擠壓(動態張力調整)來模擬虛擬物體的體感反饋,腕帶上的每個觸覺模塊中含有一個獨立的線性致動器,因此可以準確控制震動的力度。
  • Facebook新專利曝光:VRGloves採用毫米波應答器捕捉手部動作
    早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Facebook為其VR Gloves體感手套申請的一項授權專利,該專利將使用毫米波轉發器,而不是目前依賴慣性運動跟蹤或光學運動捕捉的方法。Facebook的專利聲明稱,在人工現實系統中,手部跟蹤和手勢識別可以用於用戶輸入。
  • 對比三大主流觸覺反饋技術:ERM、LRA、壓電各有什麼優劣?
    觸覺反饋(Haptic feedback)並非新技術。我們回到1960年代,就能發現採用振動反饋向用戶發送信息的首次設備更迭。過去用於產生振動的系統,目前仍然在低成本設備中用於產生基本的觸覺反饋。
  • 《先進材料》11月加州大學前沿報導:列印多材料有機觸覺致動器
    【科研摘要】最近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Tse Nga Ng教授團隊提出了用於製造觸覺致動器的新興有機致動器材料和數字印刷技術的概述特別是,重點是與多材料致動器集成相關的挑戰和潛在解決方案,著眼於提高列印過程的保真度和魯棒性。
  • 基於壓電馬達的觸覺響應解決方案
    隨著觸控螢幕在手持式消費類設備中逐步替代機械按鍵,由於缺乏觸覺響應,消費者開始提出對實時響應的需求。近來,由於缺乏好的觸覺反饋設計,從而帶動了電子觸覺響應系統的需求。
  • 「虛擬觸覺」技術獲重大突破!可「欺騙」大腦得到真實觸感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看得見摸不著」的問題一直沒能得以解決。而最近的一項發明,將有望解決這一困擾已久的問題。據新華社消息,5月27日,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發明一項新的「虛擬觸覺」技術,可解決VR和AR技術「看得見摸不著」的問題,並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首次推出應用這種技術的遊戲產品。
  • 俄羅斯發明可用於虛擬實境系統的觸覺設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50-100」項目新聞處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透露,託木斯克國立大學的無線電物理領域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可為虛擬實境用戶再現痛癢等感覺的觸覺設備。
  • 「Science Advances」柔性多功能觸覺傳感器
    在過去的十年中,仿照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柔性傳感器以及電子皮膚器件,其目標是獨立人體之外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並應用於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等領域。現有的柔性傳感器已經可以出色的實現壓力和溫度的感知,然而對於材料的識別仍面臨眾多問題。因此,發展多功能柔性傳感器,實現對接觸物體的材料識別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 3D交互觸覺 帶你暢遊虛擬世界
    據mashable網站報導,英國一家名為Ultrahaptics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3D交互式觸覺技術,該技術藉助超聲波,能夠為全信息圖像提供一種觸覺回饋,說得通俗點,就是可以讓用戶「觸摸」到虛擬世界中的物體。
  • 研究人員發明 3D 人體解剖模型,還能模擬觸覺
    該模型還包括觸覺和觸摸功能,通過手動控制器進行反饋,可以模擬注射等醫療技能。在過去,醫學生會在粗糙塑料假人上、或者相互之間練習注射。而現在,學生無需接觸病人,就可以安全熟練地學會這項技能。圖 / 3D 頭頸解剖項目包括模擬向患者施加麻醉注射的觸覺或觸摸技術(來自 Venturebeat )創作過程匯集了 3D 模型製作人員、藝術家、醫生、研究人員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