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眼睛看到的往往都是假象

2021-01-12 艾琳的娛樂觀

我們常常可以從不同的人嘴裡聽到,或者是在文章裡看到「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樣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真的是完全對的嗎?我們耳朵聽到的一定是假的嗎?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嗎?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了啊!比如網上的一些無良的娛樂新聞,他們用子虛烏有的信息,來博觀眾的眼球。一開始網絡開始流行的時候,網友對網上的信息還都是完全相信的。

後來,網絡已經被大家熟用,也深知裡面有的一些小套路,慢慢地大家也對網上的新聞半信半疑了,沒有官方的說法,都不太會去相信。這也坐實了「耳聽為虛」這四個字。

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有人為了博眼球,增加自己的瀏覽量,肆意的傳播虛假信息。由於特殊時期,一有風吹草動,就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所有信息都無條件地相信。但是這些消息出來沒多久,都會有闢謠的官方信息,所以網友們也變得沒那麼相信自己聽到的了。

那眼睛聽到的就一定是真的了嗎?我想這也不是絕對的,就比如說在電視劇裡常常會有女主遠遠地看到男主和另外一個女生在一起說話,就誤以為男主和那個女生有說不清的關係,導致兩人沒有在一起的劇情。這種劇情在現實生活當然也是存在的。另外當兩個人借位時,往往會給人的眼睛傳送一種錯誤的信息,導致我們對事件本身做出錯誤的判斷。

我們常常看到的魔術,他們在我們的面前變化著各種花樣,我們明明知道這件事不可能做到,但是眼睛看到的,卻告訴我們這是真的,就是像魔術師表演的那樣神奇。眼睛看到的與事實出現了偏差,所以眼睛看到的一定就是真的嗎?我想這句話應該不是完全正確的。

不管是眼睛看到的,還是耳朵聽到的,我想我們都不能直觀地判斷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而我們在心中都應該有一桿秤,能夠去判斷是非,而不是一味地去用眼睛看到的或者耳朵的去判斷對錯。

相關焦點

  • 都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其實眼睛看到的也往往是假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經歷,看到一張圖片或是一段視頻,你們會自然而然地相信其中的片段,會默認跟著視頻中的情形走,相信自己所謂「看到的真相」。之前大家一股腦地噴這位教師,說她體罰學生,還大肆傳播,把別人一家人的照片發出來,很多跟風的網友還去人肉人家,說了很多難聽的話。也有理智的人,可是聲音都被淹沒在辱罵聲中了,很多人疑惑為啥凌晨兩點家長被襲擊,這不符合常理,老師是有多「惡毒」才會在別人家門口蹲到凌晨兩點。
  • 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
  •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就一定為實嗎?
    《漫談漢字語言詩詞曲賦經典文化》系列之俗語文化第4回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睛看到的就一定真實嗎?原以為年齡越來越大,萬物好像會更清晰,事實是越來越模稜兩可。發現眼睛也會騙人,蒙蔽事實真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話題。
  • 眼見為實?科學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眼見為實,然而,為什麼人類往往看到的都是假象呢?中國有句古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聽別人講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實情況,而聽人講往往是虛假的,道聽途說,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要相信。
  • 揭秘:眼見為實可能不是真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大多是假象
    原創:子正先生來源:文教在線公眾號研究發現,我們眼睛看到的很多都是假象,看不到的可能才是真相。因為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的所謂「實像」其實只是真相表現出來的假象。1、人天學研究者:虛空中有無數我們看不見的生靈和物質。在《薛丁格的貓》中有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奇怪實驗。
  •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是否真的可以作為事實的判斷依據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常常作為人們判斷事實的依據,耳朵傳來的信息總有點不大確定,一定要親眼看到才相信。的確如此,人們常常聽到謠言,如果不加以判斷,偏聽偏信,那麼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輕則損財,重則害命。
  •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親眼看到的就是事實嗎?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我們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實嗎?】其實不是的,每個人看到的事物只是一種「主觀事實」。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情時,在向別人轉述一件事情時,都不可避免帶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 耳聽為虛,眼見就是真實的嗎?
    我們經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這句話也不一定就正確。古往今來,好多人都被眼睛欺騙過。《孔子家語》裡面有一篇「顏回偷食」的故事。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一個地方受困缺糧,飯菜全無,他已經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即使是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
  • 小故事大道理:真的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古語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真的是這樣嗎?看到這裡我們肯定會指責這個兒子『不孝』的行為,但是事實真的是像我們看到中的那樣嗎?下面我們繼續看,你會明白凡事未必眼見為實。當今社會也是如此,網上看到一個消息則發表自己的評論與看法,而且侃侃而談,說得條條是理,但是、可但是,這些人真的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嗎?
  • 心理學:「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背後,如果是被誤讀的真實呢
    我們經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往往我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人的心理會干擾視覺的正常工作。01看到的真實嗎親眼所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我們往往很多時候感知之前總喜歡聽聽自己內心感覺的想法,通過感覺過濾後才會進入認知。
  • 你眼睛所能直接看到的東西,都是假象!
    其中最需要弄明白的一個道理就是:你眼睛看到的都是假象,你用心看到的才是真相!當你徹底明白這個道理後,你就能一眼看透所有事物的真相!1世界上有一半的事情,明明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大家都把它當成真的。世界上的另一半事情,明明大家都知道是真的,但是大家都對它視而不見;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也不一定是真哦!
    你說的我聽見,你做的我看見。但是因為我知道你是什麼職業的,因為你所展現的外在條件,就直接把你歸類了。就好像看到開豪車的人就以為他是有錢人,但卻不曾想過,那車有可能是分期的二手車,還可能有數額巨大的外債。看見騎共享單車的就不會把他與有錢人畫等號。
  • 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看到了真相。古語講得好,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看到了,所以說,我敢肯定這是真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你看到的真相未必是真相。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同事過來,打算問點東西,剛好看到我在刷家暴熱點。看著他一臉嚴肅的樣子,「提前預防嘛」,我打趣到,緊接著他又說,「如果你找了個這樣的,你敢嫁給他嗎?還預防」,「你怎麼這麼陰暗,都不會看點美好的事情」,「太奇怪了」,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不可理解的表情。著實讓我好一陣尷尬,我趕緊解釋說,「不是,我需要這方面的材料要用,找點資料而已」。
  • 漲知識:眼睛不可信?7張圖讓你大開眼界,最後一張極為詭異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意思是說,聽到的未必是真的,只有親眼所見才算是真實的。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不要輕信傳聞,凡事要親眼見證,方可確認是事實。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小磊覺得未必,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的眼睛也會「欺騙」我們自己。
  • 眼力測試:6張考眼力的錯覺圖,其實這都是幻覺,卻越看越有味!
    眼力測試:6張考眼力的錯覺圖,其實這都是幻覺,卻越看越有味!眼第一眼看,還以為這是一個在宇宙中閃爍的小黑洞,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實際上只是沙發上的墨水。在圖片中,我們看到一個女孩似乎只有一個頭和一對腳,中間是透明的。相信每個人都理解這些疑慮。其實,是女孩拿著的鏡子,正好反射了另一側的草,草與周圍的背景「完美融合」了。這張圖片看起來兩隻手相距甚遠,在畫中,它們如何能相互觸摸呢?但它們確實可以相互觸摸,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快速將臉部靠近圖片,就可以看到了。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假象但很多人意識不到它是假象但凡眼睛能看見,不構成知識我前面講,存在都是假象,到了古典哲學發生之前,西方出現了一個稱不上是哲學家的思想者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四聯假象說,說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假象:第一叫種族假象。
  • 親耳聽到的東西不等於親眼看到
    「老師,我知道,是先有閃電,因為每次打雷時,我總是先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轟隆隆的雷聲。」一位同學踴躍的回答。「同學們,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呢!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的。為什麼我們會先看到閃電呢?因為光的傳播速度快,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對慢。所以我們就先看到了閃電,然後才聽到雷聲。同學們,你們說,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老師我知道,說明看到比聽到的快。」
  • 以假亂真的視錯覺,不知騙過了多少雙眼睛,你敢來挑戰嗎?
    有句古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形容不要聽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但如果你的眼睛也對你說謊了呢?仔細看下面這張動圖,第一眼望過去,可以發現畫面中紫色圓環上的點在圍繞著一個固定的十字圖案順時針跳動。現在,你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把眼睛聚焦在動圖裡的十字上,大概30s左右。
  • 科學小實驗|視覺錯覺,看了這些你還相信「眼見為實」嗎?
    喬治,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嗎? 那當然,不是有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嗎? 其實兩個一樣長。
  • 眼見為實?但,人的眼睛是很容易受騙的,不信看看?
    這其實是一種「顏色恆常性」的現象,因為人類的大腦有條件反射,會把草莓和「紅色」聯繫起來,拒絕看到「灰色」的草莓。可以看到,只有不同程度的灰色下面才是草莓的原始圖片實際上,人的眼睛是很容易受騙的,「眼見為實」遠不是一種嚴謹的說法,北岡明佳為證實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