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常常作為人們判斷事實的依據,耳朵傳來的信息總有點不大確定,一定要親眼看到才相信。的確如此,人們常常聽到謠言,如果不加以判斷,偏聽偏信,那麼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輕則損財,重則害命。例如,2002的非典時期,傳出謠言,板藍根和食用白
醋防治非典,一時間板藍根賣脫銷了,食用白醋貴的飛起。有哪一位看到過醫院裡用板藍根和食用白醋防治非典了?還有就是,2011的搶鹽事件,聽聞日本核輻射汙染山東海域,一年之內不要食用海產品。霎時間,眾人瘋狂搶鹽,還出現了「搶鹽帝」,從3家商鋪買下13000餘斤鹽,花了27000餘元。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殊不知中國在青海有一個察爾汗鹽湖,被譽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二」鹽湖,可以讓全世界的人吃上一千年。不相信的人,可以去到察爾汗鹽湖一看究竟。耳聽為虛,但眼見是不是一定為實呢?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是否真的可以作為事實的判斷依據呢?
在這,我們先看一則故事,這則故事很出名,可謂眾所周知,耳熟能詳,叫《顏回偷食》。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受困缺糧,飯菜全無,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顏回不知道從哪裡討來一些米,回來後就煮起了飯,快要熟了。孔子卻看見顏回用手抓鍋裡的飯吃。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剛才他抓飯吃的事,起身說:「我剛才夢見了先父,這飯很乾淨,我用它先祭過父親再吃吧。」(用過的飯是不能祭奠的,否則就是對先人不尊重——成傑注)顏回回答道:「使不得!剛才煮飯的時候,有點炭灰掉進了鍋裡,弄髒了米飯,丟掉不好,我就抓起來吃掉了。」孔子嘆息道:「人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是眼睛看到的仍不一定可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自己的心有時也依靠不住。學生們記住,了解一個人是多麼不容易呀。由此看來,聖人也會出錯,聖人也會被眼睛欺騙,懷疑起自己的學生。那麼,眼見為實還能作為判斷的依據嗎?
我們再看下面的例子,這裡有一副圖,
我們看看哪一條的直線比較長呢?很多人都會說,箭頭向內,兩端分叉的那根長。其實,兩根直線是一樣長。這就是著名的繆勒萊耶錯覺。到這裡,我們是不是很懷疑我們的眼睛呢?所以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是不可以作為判斷事實的依據的。唯有,做到耳不可偏聽,目不可全信,要做到多方考究,講究依據,如同欺騙我們的繆勒萊耶錯誤一般,親自操作一番,離真理,離事實才能更盡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