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真的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2021-01-12 金山常恩

古語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從一個母子的小故事說起,古代一大戶人家,兒子帶著年邁的母親去京城看病,由於路途遙遠,兩人必須準備一些盤纏及食物,一路上只見兒子好酒好肉的吃著,但是年邁的母親卻只吃粗茶淡飯,想要兒子碗中的肉兒子也不給,一路上體格強壯的兒子只是拿些輕便的行李,而母親卻是大包小裹,步履維艱,無論走到哪裡,兩旁的群眾投來異樣的目光,對這個兒子指指點點,更為奇怪的是,這個母親只要看到糖葫蘆就買,輕輕地包起來,不知道為什麼?

看到這裡我們肯定會指責這個兒子『不孝』的行為,但是事實真的是像我們看到中的那樣嗎?下面我們繼續看,你會明白凡事未必眼見為實。

天底下總有好奇的人,無論走到哪裡,看到這個兒子『不孝』的行為,一大漢挺身而出,欲要教育一下這個兒子,那個兒子見此,搖搖頭,哀嘆一聲說道:我母親患有消渴症(糖尿病),郎中建議只能粗茶淡飯,現如今它又得了健忘症,記不得我了,所以所有的東西都自己拿,母親雖然不記得我了,但是記得我還吃糖葫蘆,所以每看到糖葫蘆都會買下來。

看到這裡我們終於明白,眼見的未必是我們所想像中的。

當今社會也是如此,網上看到一個消息則發表自己的評論與看法,而且侃侃而談,說得條條是理,但是、可但是,這些人真的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嗎?很多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或者我們只是知道故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的評論不免斷章取義,誤導吃瓜群眾,這種事情在當今的網絡社會是筆筆皆是,我們要知道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實的,尤其是現在視頻文化的崛起,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有圖有真相,更何況是視頻,但是這些人往往別視頻的剪輯者所欺騙,只是為了變成網紅,其它的根本不在乎。

當今社會如此,縱觀歷史同樣如此,現在好多人都喜歡評古代的名人,嘴裡滔滔不絕,振振有詞,甚至有人大聲喊道,這是蓋棺定論,我們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所以才敢發表評論,其實在這裡我只想說一聲,你知道的也未必是事實,每個人的評價都會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而且某些勢力也會故意扭曲事實,所以說,我們管住自己的嘴,不是完全知道真相就不要胡亂評價,只會誤導他人。

眼見都未必為實,耳聽就更別說了,中醫上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實我們評論一件事情同樣需要如此,望,看事情的表面,對事情有個粗略的大概了解;聞,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儘可能詢問一些其他所了解的前因後果;問,如果有可能,當然是直面了解當事人更為穩妥;切,這個時候經過我們綜合分析之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佛家是講究口德的,道家同樣如此,厚德載物,當你失去自己的口德之時,自己的陰德也會悄悄地失去,所以我們時刻要注意。

相關焦點

  •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是否真的可以作為事實的判斷依據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常常作為人們判斷事實的依據,耳朵傳來的信息總有點不大確定,一定要親眼看到才相信。的確如此,人們常常聽到謠言,如果不加以判斷,偏聽偏信,那麼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輕則損財,重則害命。
  •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就一定為實嗎?
    《漫談漢字語言詩詞曲賦經典文化》系列之俗語文化第4回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睛看到的就一定真實嗎?原以為年齡越來越大,萬物好像會更清晰,事實是越來越模稜兩可。發現眼睛也會騙人,蒙蔽事實真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話題。
  • 都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眼睛看到的往往都是假象
    我們常常可以從不同的人嘴裡聽到,或者是在文章裡看到「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樣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真的是完全對的嗎?我們耳朵聽到的一定是假的嗎?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嗎?當然,肯定有人會說,這句話當然沒有問題了啊!
  • 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俗話說:「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
  •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也不一定是真哦!
    人家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市場上買菜,明明看著是二斤,回家一稱一斤八兩,也是有的。明明看見他用這種方法,將衣物上的鏽漬清除的乾乾淨淨,衣服和新的一樣,當你用同樣的方法,卻達不到同樣的效果。吃過虧,才明白。我見即我見,我聽即我聽,一切如風略過,過去就過去了,不必太認真。簡單一點,做自己就好。
  • 心理學:「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背後,如果是被誤讀的真實呢
    我們經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往往我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人的心理會干擾視覺的正常工作。01看到的真實嗎親眼所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我們往往很多時候感知之前總喜歡聽聽自己內心感覺的想法,通過感覺過濾後才會進入認知。
  •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親眼看到的就是事實嗎?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我們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實嗎?】其實不是的,每個人看到的事物只是一種「主觀事實」。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情時,在向別人轉述一件事情時,都不可避免帶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 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古語講得好,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我看到了,所以說,我敢肯定這是真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你看到的真相未必是真相。01今天被一個同事給逗樂了,事情是這樣的:早上刷微博,看到了一則關於家暴的新聞,就想著,以家暴為話題,寫篇文章。下午快下班那會,正拿著手機刷微博,想著找些相關的案例素材什麼的,先準備好,下班到家了就可以直接提筆寫了。
  • 耳聽為虛,眼見就是真實的嗎?
    我們經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這句話也不一定就正確。古往今來,好多人都被眼睛欺騙過。《孔子家語》裡面有一篇「顏回偷食」的故事。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一個地方受困缺糧,飯菜全無,他已經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即使是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
  • 【小故事大道理】月亮與太陽
    【小故事大道理】成全別人,其實有時也就成全了自己。我們成全別人的同時,其實也在收穫,收穫快樂,收穫喜悅,收穫價值感。‍‍‍‍‍
  • 眼見為實?科學研究顛覆你的常識!
    眼見為實,然而,為什麼人類往往看到的都是假象呢?中國有句古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聽別人講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實情況,而聽人講往往是虛假的,道聽途說,沒有親眼所見就不要相信。
  •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用所見所聞親自見證中國乳業品質之旅!
    畢竟,真相只有一個,耳聽為虛,只有眼見為實!壹剝離了繁雜的工作,逃離了喧囂的北京,通過伊利集團官方向所有消費者發起的「品質鑑定官」招募活動,我有幸踏上了這趟由北京開往內蒙的列車!進入內蒙境內,車窗外天上潔白的雲彩映襯著湛藍色的天空,地面上三五成群的牛羊馬匹在青色的草原上奔跑彈奏出一曲生命的樂章。
  • 科學小實驗|視覺錯覺,看了這些你還相信「眼見為實」嗎?
    這小恐龍怎麼總是盯著我,還看!還看! 小朋友們,關於視覺錯覺的小知識,你們都明白了嗎?快給爸爸媽媽講講吧!
  • 揭秘:眼見為實可能不是真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大多是假象
    這就個實驗證明了人類對萬物眼見為實的觀察結果,其實是該物體在某時空點展示出的一種量子糾纏狀態,而不一定是物體的真相。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34;早晨大,中午小",則完全是人視覺上的錯覺,由於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覺得太陽大一些,而中午則有廣闊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陽的背景,看起來就覺得它小一點了。為什麼兩個小孩的觀點好像都有道理呢?
  • 小人書裡的大道理讀《安徒生童話》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的故事有感
    小人書,顧名思義就是小孩子看的書,能有些什麼大道理呢?小克勞斯只有一匹馬,他狡猾機智,有些感性非常善於虛張聲勢。大克勞斯有四匹馬,他貪婪殘忍又愛財如命,小氣又愛面子,性格魯莽還很愚蠢。我們在讀故事的時候一定會笑話他:哈哈太蠢了!居然會有人相信河底通海,還有什麼海裡的牲口簡直是屁話。居然還會自己鑽進口袋裡讓人丟到河裡去……禁不住要大喝一聲:智商呢?
  • 趣味故事:眼見未必為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實際上「眼見未必為實」。你若不信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吧。故事從春秋時期孔子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講起。從這則故事我們可看出:親眼所見也未必看到真相,深入調查研究,多方面了解,才能弄清楚一件事情的全貌。
  • 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嗎
    對於過去的人類而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看不見聽不到的視為幻象;對於近現代的人類而言,不再是只相信五官感知,有些事物雖然看不到聽不到,但藉助觀測儀器和手段能測的到的均視為真實存在。虛幻和真實的界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大跨越會越來越分不清,虛擬實境成為可能,人生活在虛擬實境中成為可能,真實的你有可能進入虛擬實境境界不再出來,想出來了又難以自拔。
  • 耳聽為虛,眼見一定為實嗎:畢業作品賞析Ep.21
    耳聽為虛,眼見一定為實嗎:畢業作品賞析Ep.21 2020-06-24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完全是真的
    完全是真的主要內容  這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隻白母雞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卻被大家到處傳,越傳越誇張,消息傳來傳去變成了死掉了五隻母雞。  完全是真的故事原文  「那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母雞說。她講這話的地方不是城裡發生這個故事的那個區域。「那是雞屋裡的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今夜不敢一個人睡覺了!真是幸運,我們今晚大伙兒都棲在一根棲木上!」於是她講了一個故事,弄得別的母雞羽毛根根豎起,而公雞的冠卻垂下來了。這完全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