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我們親眼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實嗎?】
其實不是的,每個人看到的事物只是一種「主觀事實」。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情時,在向別人轉述一件事情時,都不可避免帶上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高效人士的七個原則》中,作者史蒂芬.柯維說:「思維定式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而思維定式不是客觀的,是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
我們所謂的「看」世界,不只是透過眼睛,而是透過我們自己的成長背景、經驗和選擇去看的,所以親眼看到的,不是事實。
《高效人士的七個原則》中有一個小故事,論證了自以為是的「看」和事實之間的差別。
兩艘戰艦航行在濃重的霧氣,瞭望員忽然報告:「右舷位置有燈光,正逼近我們。」船長給對方發信息說:「我是上校,命令你轉向20度。」對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轉向20度。」船長勃然大怒,繼續發出信號:「這是戰艦,你必須轉向20度。」對方的信號傳來:「這是燈塔。」結果,只能是船長改變了航道。
看了讓人啞然失笑,船長身處迷霧而看不清事實,所以有了上面的場景。可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常處於種種迷霧,看不清事實的真相。
即使我們親眼所見的事物,看的時候,向別人轉述的時候,也已帶了由個人價值觀和過往經驗形成的思維定式。
當我們認識到,每個人看到的只是「主觀事實」,了解了每個人在思維上都有局限性後,再遇到與別人觀點不同的事情時,應該這樣做:
1、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任何事物都是立體的、多面的,不是一單一的、平面的。我們認為自己是清楚而客觀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質,別人也是。試著從對方的角度也看一下,就能看到事物的另一個本質。
2、放下成見,細緻觀察,深入了解,冷靜討論。問題不只是一種解決方法,別固執已見,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更細緻的觀察、分析後,再冷靜地與對方進行真誠的討論。
3、即使最終意見不能達成一致,在保留自己觀點的同時,不否定別人的看法,拓展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客觀的看法。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他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已看世界的視野和自已對他人的看法。
美國作家弗格森說:「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只有我們自已可以打開新世界和新觀念的大門,也慶幸我們自已就可以打開。
歡迎關注@散淡林的江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職場媽媽,網路有緣相遇,我們可以聊聊工作,談談家庭教育,願各美其美,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