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衛星50年,10個詞告訴你風雲那些事

2020-10-12 太空說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 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式發展。迄今已成功發射 17 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現有 7 顆在軌運行,形成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網,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天,梳理10個詞帶你了解風雲。

No.1:緣起

1969年1月29日,周總理在接見中央氣象局代表時就強調指出:「應該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氣象火箭也要搞。」周恩來總理這番話,揭開了中國氣象衛星的序幕。

三年後的1972年2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致函各國外交部長,通報表決結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是中國在世界氣象組織中唯一的代表,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席位。同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1977年11月,國防科委根據黨中央相關文件精神,在上海召開氣象衛星大總體方案論證會,會議正式上報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命名為「風雲一號」。自此,中國的氣象衛星工程研製隊伍開始系統地建立起來。

No.2:亮相

1988年9月7日,我國啟用長徵四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風雲系列衛星正式亮相太空。

這次發射既是風雲系列首顆進入太空的衛星,也是長徵四號甲運載火箭的首飛,還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公開亮相。

No.3:曲折

「風雲」立項後的20多年裡,中國氣象衛星之路,坎坷而心酸。

我國第一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升空僅僅39天之後,就結束了短暫的「生命」。

1990年9月3日,風雲一號B星入軌沒多久就出現異常,在經過75天的天地大營救後恢復正常,但壽命大打折扣。

1994年4月7日,風雲二號01星在發射前的模擬測試中發生嚴重的失火事故,01星就此夭折。

1997年6月5日,風雲二號A星發射因天氣原因被迫中止,5天後,經過精心準備、嚴密組織,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但衛星在軌運行3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故障,每天只能間歇性工作6到8小時,衛星最終沒有實現業務化。

No.4:爭氣

1999年5月10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轟炸後的第二天,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在那個滿是陰霾的時局下,這顆衛星被國人稱為「爭氣星」,銘刻在北京的中華世紀壇上。

這顆「爭氣星」也是風雲之戰的第一個翻身仗。

No.5:跨越

陰霾散去,「風雲」駛入快車道。

隨著一顆顆風雲的成功發射和順利運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No.6:換代

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屬於同一類,都是極軌衛星;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是同一類,屬於靜止軌道衛星。

目前風雲三號衛星已全面取代風雲一號衛星,風雲二號亦正在被風雲四號取代。待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組網成功,風雲二號也將正式結束它的歷史使命,帶著功勳與榮耀走進中國航天的「明星堂」。

No. 7:變臉

2017年9月25日至9月28日,微信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圖片從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化為了中國上空。

替換原圖片的,正是由中國「風雲四號」衛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而原圖片本身也來頭不小,是NASA在全球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

照片短暫更換的背後,是一段中國科研界的奮鬥歷程,見證中國氣象衛星從跟跑到領跑的突破。

No. 8:精準

風雲衛星讓我們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除此之外,風雲家族正在惠及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即便是遠在非洲的熱帶氣旋,也將第一時間被這雙「天眼」監測到……

No.9:面孔

2018年6月5日,年近9旬的「兩彈一星」元勳、風雲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導發射,見證風雲二號的收官之戰。「我作為風雲二號衛星的工程總師,還是要到一線來。這是我應當去幹的事。」孫家棟說。

我國的風雲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代到二代迅速發展,得益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國家、人民的全力託舉,也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接力奉獻、為夢拼搏。

No.10:未來

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迎來50周年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主任阿蘭·哈迪爾、地球觀測組織秘書處主任吉爾伯託·卡馬拉以及颱風委員會秘書長喻紀新通過視頻送上了誠摯的祝福。

期待並相信,我們一定能見證風雲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 風雲衛星50年記:捕捉天氣脈動 解碼風雲變幻
    跨越50年長河,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至今,已成功發射17顆,7顆在軌運行,為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為什麼要發這麼多顆衛星?這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為何貢獻卓著?
  • 惠及全球|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50年來,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是極軌衛星,負責全球觀測;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屬於靜止衛星,對我國及周邊地區進行定點觀測。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2020年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今年是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50年來,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是極軌衛星,負責全球觀測;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屬於靜止衛星,對我國及周邊地區進行定點觀測。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 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在探索中起步發展迅速
    央視網消息:今年是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50年來,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召開 集中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召開。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作為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會議面向國內用戶集中檢驗和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組織應用技術交流,全面提高風雲氣象衛星對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支撐能力。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發展歷程風雲五十年是風雨兼程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開拓奮進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鑄就輝煌的五十年,盡收眼底↓風雲一號A星首幅圖1997年6月10日風雲二號A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0年來,「風雲家族」不斷壯大。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氣象衛星研製任務,我國風雲衛星已歷經50年長河。50年來,風雲衛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年的成長路並非一帆風順,風雲衛星一直在探索中努力變強。然而,由於姿態控制、技術等問題,風雲一號A星在軌只運行了39天,風雲一號B星在軌正常運行了165天,之後的風雲二號A星和B星分別在軌正常運行了僅8個月和10個月。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風雲|最懂你冷熱的星星家族,已經50歲啦
    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到如今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跨越50年長河,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在楊軍看來,有三重定義:它是一顆知冷知熱的「百姓星」,當人們收看天氣預報時,就有風雲衛星的一份功勞;它也是一顆自主創新的「爭氣星」。50年來,中國氣象衛星實力在世界上與歐美發達國家三足鼎立,部分技術實現超越,風雲衛星就是其中的代表;它還是一顆服務全球的「中國星」。自氣象衛星誕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防災減災救災的使命而來。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是我國風雲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精測風雲變幻,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特別是在颱風監測中,風雲衛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至2020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登陸我國的165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楊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