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一般而言兩個人在一起交談的時候,比手畫腳的動作幅度比較大的人,相對來說情感豐富,並具有一定的渲染力,那些在說話時身體僵硬,動作死板,言行拘謹的人正好相反,這是在交談中,行為舉止與自己情感情緒的表達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當交談時情緒高潮身體的動作便很自然表現出來,若此時的情緒很低落,心情又不愉快,比手畫腳的動作也會在無意識當中較為誇張的表現出來,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肢體語言,也是我們在相互交流當中,所能體現出除語言外的情緒和情感的一種表達方法,他所呈現的渲染力,在一定的程度也算是一種情緒宣洩。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說話時肢體語言比較豐富的人,是因為這種人急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在宣洩自己的情緒,這也就出現了一種狀況,他們只顧自己的表現,因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所以這種人是屬於個性較為強勢的人,如果在與一位缺乏主見性格又內向的人,和他們在一起交談,大多時候都會被其很強的氣勢壓制住,這也是因為他們不論在與任何人交談時,只考慮自己如何將情緒痛快的宣洩出去,而根本不顧他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人基本上都有較為自私的個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類型的人在工作中大多在能力方面都是很強的,雖然個性有輕微的張揚,但具備相強烈的積極性,對自己想說的話或是想做的事情,都能非常流暢地表達出來,充分的釋放自己的建議和觀點,能夠輕而易舉地傳達給他人,他們說服及渲染能力都很強,所以又很容易完成在工作中所承擔的任務,其成功率也相對很高。
他們在很多時候與人交談時,也經常採用一些比較誇張的動作來掩蓋自己情緒的低落,來迷惑他人,很難發現他們情緒變化中的失落感。他們所能體現出具有一定的渲染力的肢體語言,很容易影響周圍的人,特別是在各種場合或團隊中,可以將氣氛活躍起來,確實是具有一定凝聚力的高手,這也是很多心理學家認可的一種現象。
心理學家說:肢體語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替代語言來表達情感。
很多時候他們就連打電話都會有很誇張的肢體語言,比手畫腳的與通電話人交談,明明看不到對方卻好像對方就在眼前似的,形象感非常突出,感覺就像一個人在那兒手舞足蹈的表演一樣,將自己的情緒充分的體現出來,這樣也確實是難得的宣洩機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無實體情緒宣洩」,確實能起到一定性的作用。
不過這樣的人較為專一,如果他們特別關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他的事情基本上就不會放在自己的眼裡,另外這類型的人也是有非常強的好勝心,很願意與他人競爭,當然在職場上的競爭一般都是勝利者,如果遇到強勁對手,他們一定會使出渾身的解數來與對方較量,絕對不願輸給對方。
心理學家還發現,這類型的人不僅在工作上如此,在社交和應酬上也絲毫不含糊,並且對每一件事情都拿捏得十分恰當,利用他的語言+肢體語言盡情的渲染,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賞識,往往容易得到別人的關注。
但是這種類型的人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會變得異常的脆弱,在各種的行為中都可以體現出來,這也是他們不願意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的一種表現,其實這種人在平常的日子裡的心理需求是很豐富的,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注或激勵,來支持他豐富的情感,如果得不到這些需求就會使自己油盡燈枯,欲振乏力而無法充分地展現自己。
可是他們一旦遇到一個新的環境或者新的項目,他們就會急速的改變自己,迅速的投入到角色之中,盡心盡力的去工作,精神上也會振作起來,實際上這種人最需要的就是各種的激勵與不斷的變化,他們才能激發內在的情緒而感到自身價值的存在。
其實在現實的生活當中這樣的人有許多,特別是個性比較張揚的人,會在肢體語言上有充分的展現,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能夠掌握分寸,而極個別過分張揚被心理學家認定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手舞足蹈,過分誇張的肢體語言會讓他人產生反感,不僅達不到感染對方的效果,而且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在我們與他人交談時,再利用肢體語言的同時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做到誇張而不過分,不能顯現出一種病態感,這樣不僅達不到很好的效果,會適得其反,讓他人無法接受,在人際交往當中會失去我們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