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後蘭明路又登央視紀錄片《家鄉至味》強烈推薦中壩醬油

2020-12-03 四川新聞網

  還記得《舌尖三》上蘭明路大師講述的四川泡菜嗎?鹹香酸脆,賺足了觀眾的口水,至那以後四川泡菜風靡全國。近日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又一美食記錄片《家鄉至味》熱播,我們又看到了蘭明路大師的身影,一碗口蘑醬油拌飯,引發了一代人的回憶。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故鄉的味道。童年時身邊的烹調所產生的味覺習慣,一旦形成,無論你走到哪裡,一生都無法改變。

  作為川菜名廚,蘭明路走遍五湖四海,傳揚中華美食文化。吃遍全球的他,卻總有一口掛念的味道,一家人圍著柴火灶烹飪出的家鄉味,是蘭明路時常惦念的,無論走到哪裡蘭明路始終會帶著家鄉的中壩醬油,這不僅是烹飪的滋味基底,也是他最為懷念的味道。

  對於蘭明路來說醬油拌飯,是任何珍饈美饌都無法比擬的,一碗簡單的中壩醬油拌飯是曾經的年月裡令肚子發瘋的油水。唯一的調味是醬油,增味增色,攪拌均勻,中壩口蘑醬油就能激發食慾,撐起整碗米飯的誘人滋味,一口熱飯滿足了所有對於家的想像,人們總是習慣,將滿腔的愛意與關懷,含蓄內斂的表達為回家吃飯。

  如果說食材是美食的「身」,那麼調味就是美食的「魂」,美食總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間扮演著親善大使,靜默的歲月中,彼此滲透。醬油在廚師眼中,是味道之魂,而中壩醬油就是川菜味魂。


相關焦點

  • 專訪央視《圍棋》導演、撰稿:拍像「舌尖」一樣好看的紀錄片
    從3月7日開始,央視體育頻道的《體育人間》欄目推出了大型紀錄片《圍棋》,共有五集,每一集分別名為「問師」、「機變」、「啟迪」、「手談」和「氣」。每晚22時10分,在央視體育頻道連續播出。《圍棋》總導演張虹是《體育人間》的製片人。
  • 英中時報:《舌尖上的中國》引全球華人共思懷
    《舌尖上的中國》片中,底層勞動者用飽經滄桑的雙手加工食材,腳踏釀醬大缸,有網友表示,「外國朋友看了後會對中餐更加沒有食慾」。這也許正是這部紀錄片在華人中引起共鳴的原因之一,「勞動最光榮」這句話蘊含的淳樸情感,並未匯入多元文化的世界,而成為專屬於華人的根。西方人對非己語境下的概念不理解,也是再正常不過。
  • 央視巨製紀錄片將赴南極拍攝
    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這股「舌尖」熱潮仍在繼續,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視紀錄片頻道將於新年春節遠赴遙遠的南極。為13年的新片取景拍攝。這是一部關於中國人關於中國式生意的影片,目前這部紀錄片暫定名為《去遠方》,春節期間攝製組將隨極之美南極探險隊奔赴遙遠的南極半島進行實地採風拍攝。
  • 家鄉至味 | 當養身雞湯碰上野生草本植物···
    家鄉至味 | 當養身雞湯碰上野生草本植物······ 2020-09-01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美麗鄉愁,美食紀錄片的文化功能
    張慧瑜2012年「意外」出現了一部呈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這部七集紀錄片在央視綜合頻道《魅力記錄》欄目一經播出就在微博上引起巨大「圍觀」,成為近些年難得一見的製作與口碑俱佳的國產原創紀錄片。據統計,該節目平均收視率為0.48%,比同時段電視劇高出30%。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03舌尖上的中國靈感來源《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之後,導演陳曉卿出了一本書,叫《至味在人間》。他在《至味在人間》這本書中用了將近150萬字,寫下了自己近10年的舌尖之旅。這本書裡面記錄的是我十年以來,關於美食稍縱即逝的一些心得。因為我給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一個美食家,我只是一個美食愛好者,我寫的東西裡面是我的好奇心,它相對的就會比較容易滿足。
  • 再登央視彰顯實力
    養生湯,對人的身體健康起很大作用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楊媚)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把均安蒸豬推向了中國乃至世界,順德美食由此有了更多的關注關注仍在擴大,順德美食將再上央視!  昨晚10點,中央電視臺七集大型電視紀錄片《長壽密碼》第一集在CCTV-4播出,這是國內首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長壽文化的紀錄片。該紀錄片每天晚上10點播放一集,次日早上9點重播。  又是美食紀錄片?順德是否有美食入鏡呢?
  • 央視《探索·發現》正尋找全州 「家鄉至味」拍攝點,你有建議嗎
    #全州頭條#為拍攝廣西全州人的「家鄉至味但國家級媒體的央視主動來全州拍攝,免費宣傳全州,而且是國家級的,對全州來說,這當然是一種利好。 據一位領導介紹,全州大碧頭景區能做全州十大碗,而且有知"行酒「禮儀的人物,有優美的風景,有利於宣傳地方。所以,我們走進了大碧頭。我們儘量多一些提供可以拍攝的地方供劉主編作出選擇。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映美麗中國的紀錄片,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此次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新作,從多角度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    每集5分鐘,總共100集,曾經看過《故宮100》的觀眾一定對於這種短小精悍的紀錄片形式不會陌生。由導演徐歡領銜製作的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將再次以每集5分鐘的短視頻形式,向觀眾介紹中國頂級文物。
  • 《舌尖素食》廣州殺青 導演張智焜首戰紀錄片
    日前,國內首部以廣州粵菜素食為題材的紀錄片《舌尖素食》在廣州殺青。   據了解,紀錄片《舌尖素食》由菩提心光影業攝製出品,新銳導演張智焜執導,系國內首部以素食為題材的大型紀錄片。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劃分菜品,共計六十三道菜簡稱:一素一味,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主題。
  • 【遊俠導讀】前端時間,央視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經...
    前端時間,央視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經播出,即引發了熱議,看來中國的吃貨還真不在少數。這檔節目,主要講的是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吃法,有吃蟲子的,有吃蚱蜢的,還有吃水蛭的,雖然是有夠奇葩的,但是要跟下面的這些東西來比,還是弱爆了,不信就來看看吧!
  • "舌尖2"團隊全是80後 邀請"科學松鼠會"當顧問
    吃貨們,本周五晚上,請自備乾糧,準時守在電視機前,因為《舌尖2》終於要來了。  昨天,《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從現場發布的三段長片段來看,《舌尖2》在繼承了第一季對於美食和文化的精準把握之外,還加入了果殼味的解說詞和武俠片的即視感。看完片段,記者們都喊餓了。
  • 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播出平臺時間 《舌尖》導演力贊
    ­  騰訊娛樂訊(文/胡夢瑩)10月30日18點,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登陸騰訊視頻,每周一VIP會員同步BBC獨家播出。27日,該紀錄片獨家超前放映交流會在上海舉辦,《藍色星球2》製片人奧拉·多爾蒂、《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地球脈動2》執行製片人麥可·岡頓等悉數助陣,就紀錄片產業展開分享與思考。
  • 一定要推薦的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建議收藏)
    《舌尖上的中國》(豆瓣評分9.4,共3季)每次說到吃,我就會想起火鍋、燒烤,和舌尖上的中國。(強烈推薦!)07.《手術兩百年》(豆瓣評分9.4,共8集)說起醫學紀錄片,不僅少之又少,質量還層次不齊。紀錄片通過老甘、老黃等幾位重慶「棒棒軍」的生活故事,展現了「棒棒軍」這一群體在時代潮流中的命運轉折。在那一個年代,務實吃苦的形象仿佛刻在了他們的骨子裡,爬坡上坎、負重前行,對於他們來說只要為了生活,都值得。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 [毒舌遙控器]"舌尖體"造句大賽:有話偏不好好說
    @我愛我家全球影迷會這條將嚴肅紀錄片解說口吻與《我愛我家》情節「毫無違和」結合又不失喜感的微博引發網友爭先效仿。舌尖上的我愛我家託尼熊:水產品在華北平原是真正的稀缺資源。我家人欣賞的,是蝦類細嫩的膠原蛋白,傅明老人誤認為龍蝦的價格是八十元一斤,志新及時糾正了他。
  • 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登陸央視 呈現前所未見的中國
    日前,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原創自然類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的首映禮上,大氣磅礴的畫面,引人入勝的動物故事,引得在場觀眾不住讚嘆。為了這部片子,總導演李文舉離開正在上初中的女兒一去便是5年之久;同樣為了這部片子,總攝影師王路曾多次身處險境,用他們的話說,「我們都是《動物世界》迷。」
  • 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將登中國 曾獲歐巴馬推薦
    原標題:國家地理紀錄片"宇宙"將登中國 曾獲歐巴馬推薦  「宇宙曆始於1月1日,按這個比例,每個月代表10億年,每一天代表4000萬年,讓我們回到過去那個宇宙最初的時刻,1月1日,宇宙大爆炸!」國家地理頻道新紀錄片《宇宙》主持人說完這段話,戴上護目鏡走向宇宙中心,張開雙臂迎接了那個時刻。
  • 這部最最最美的央視高分紀錄片,才看一集就截了108張圖
    原標題:這部最最最美的央視高分紀錄片,才看一集就截了108張圖 來源丨電影每日推薦(ID:Vipimovie) 看過不少紀錄片,還是覺得央視爸爸的製作更合胃口。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如果說觀看紀錄片是一場舒適又震撼、有趣又鄭重的文化旅程,那麼海報就是開啟旅程的門票。近兩年,央視紀錄片爆款頻出,甚至很多的海報設計都很有意思。《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舌尖上的中國》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通過人物故事的方式,用鏡頭記錄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隔著屏幕都能嗅到食物的香味!海報設計同樣是以食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