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走進興街鎮拉孩村委會,就能看到成片的烤菸和辣椒地,11月的日光下,一把把成熟的火紅辣椒連成一片點染著大地。
拉孩村黨總支副書記萬選芳種植烤菸已有10多年,2019年,她種植烤菸150畝,收入70餘萬元;2020年,她種植辣椒20畝,收入8萬元。
萬選芳加入黨總支是2016年的事,「原來我們村的種植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那時,村黨總支找到我,希望我以致富帶頭人的身份加入黨組織,帶領村民們增加收入。」
回憶起來,那時的村子還沒有成規模種植的經濟作物,黨組織也相對軟弱、渙散。
等待乾燥的巴西菇 劉珈彤 攝
拉孩村第一書記陳文帥始終覺得,「要讓村子富起來,村黨總支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能把致富能手儲備到村黨總支和支部班子隊伍中非常關鍵。」
拉孩村黨總支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也在過程中逐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才被吸納到黨組織中來,班子成員和支部書記隊伍也越發專業,和村民們溝通工作有了話語權。陳文帥總結出了「轉觀念、棄傳統,適規模、強基礎,爭項目、助發展」的發展理念。
平日裡,村黨組織充分利用群眾會議,大力宣傳,讓群眾轉變觀念,放棄傳統稻穀、玉米種植,大膽發展其他經濟作物產業。
拉孩村整潔面貌 劉珈彤 攝
在致富黨員們的帶動下,2020年開年至今,全村種植烤菸550畝,創收150餘萬元;種植辣椒100畝左右,收入40餘萬元;種植生薑1000餘畝,收入1200餘萬元;年出欄商品豬500餘頭,創收250餘萬元。
如今,全村63戶檔卡戶233人於2019年全部高質量退出,人均純收入達11755元。
讓經濟作物種植收入上規模的同時,拉孩村黨組織也積極爭取商業合作項目增加村民收入。
2020年,全村的巴西菇種植棚從去年的1個發展為30多個;並且,還引入了紅板加工廠,於今年4月份開始壓制越南運送過來的零碎木料;2020年,村子已接待1.5萬人前來參觀......
巴西菇產業帶動村民增收,也帶來了幸福笑臉 劉珈彤 攝
目前,村黨總支正在積極組織擴建鄉村花海、鼓勵開辦農家樂,希望能把更多的客人留下來。
小組間的「較量」
早上六點,龍正村的村工作小組間的較量已經開始,小組長們出動,檢查各個巴西菇棚的長勢情況,以便提醒村民們及時收割。
聽見小組長的敲門聲,貧困戶富春堯趕緊起床採摘,小小的菌菇,一過了最佳的收割時間,價格就要下跌。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2016年以前的龍正村「兩委」班子散、能力弱、為民服務意識淡薄,村裡各項工作嚴重滯後,是一個曾被州級掛牌督辦整改的軟弱渙散黨組織,連日常工作都無法運轉,更談如何帶領群眾發展產業。
短短幾年,龍正村發生了驚人的轉變。
全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5戶518人,其中:2014年退出10戶49人,2015年退出10戶42人,2017年退出27戶98人,2018年退出70戶271人……5年間,貧困發生率從16.55%降為零。
在蚌谷鄉黨委書記劉泓看來,這樣的改變源於組建了一群敢想、能想、會幹的黨員和村幹部;源於有一群願意回到農村建設家鄉的青年創業人才;源於有一群想致富、相信黨的老百姓。
龍正村的巴西菇正在冒尖 劉珈彤 攝
2018年以來,村委會選派1名幹部專職負責產業發展,作為村委會、公司、種植戶和基地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把有致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5名村黨支部書記、小組長發展為種植戶,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幫助其他種植戶解決在發展過程中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並明確黨總支書記抓產業發展主責,把巴西菇產業發展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落到實處。
在龍正村的脫貧路上,隨處可見基層黨員們忙碌的身影。
鄉人大主席、掛村工作隊長張廷澤為了掛包戶,他盡己所能全力幫扶,親自聯繫好學校,把父親病故、母親遠走、輟學在家的孤兒雷昌磊送去省職業學校;把沒能力管孩子的一戶村民的女兒接到自己家,供她上學、養她長大。
村主任王德交患腎結石已久,但為了工作,他始終沒能抽出時間去治療,直到病倒在工作崗位上。住院做手術不到5天,仍然趕回了龍正村。
而1982年出生的王德才自己種植巴西菇的同時,還帶領著一群90後建築工人承包當地建築工程。疫情期間,外來的巴西菇棚技術搭建團隊進不了村,王德才現學現賣,挨家挨戶教村民們搭建技術,才得以讓菇棚按期完工。
有了「領頭雁」,有了「幸福基地」,村民們被帶動了起來,一起邁向產業脫貧的康莊大道。2020年初,新建巴西菇棚133個(鋼結構大棚115個、竹棚18個),預計可實現產量800噸,產值700餘萬元。
統籌 譚晶純
雲報全媒體記者 劉珈彤 李喜翠 施穎 段毅 張登海 張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