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賤入侵物種到被包養的高價網紅,它演了一出「中國龍蝦圖鑑」

2021-01-08 SME科技故事

如今聚餐玩手機成為常態,不禁讓人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疏遠感。

但面對肥美可口的小龍蝦,誰也忍不住放下手機、解放雙手,對它們大快朵頤。

食客們就著小龍蝦侃談生活冷暖,因此多了些歡聲笑語。

中華宵夜美食之首就這樣輕易地破除社交障礙,拉近餐桌上彼此心的距離。

來自中國市井裡的10萬隻小龍蝦還浩浩蕩蕩「出徵」昨天開幕的俄羅斯世界盃,成為觀賽時的助興美食。

但是小龍蝦高昂的價格讓許多垂涎欲滴的吃貨止住了腳步。

而在2003年,還沒成為「網紅」的小龍蝦僅用幾毛錢就能買到1斤。

雲南一個小村莊還舉辦過捕捉小龍蝦大賽,村民捕得的小龍蝦直接免費拿回家,勝利者還能得到獎勵。

比賽的目的是減少瘋狂繁殖的小龍蝦數量,以保持當地生態平衡。

二十一世紀初小龍蝦還只是一種低端不入流的入侵物種,災難性質比美食性質更顯著。

捕撈小龍蝦

但隨後餐飲店老闆研發出獨特「十三香」口味的小龍蝦,人工養殖小龍蝦的模式被開闢,這一隻只鮮紅的小龍蝦開始「肆虐」全國人民的味蕾。

隨著眾多口味的小龍蝦風靡大街小巷,它的價格也一路飆升。

於是有人調侃這個昔日讓人聞風喪膽的外來生物入侵者,今天竟也墮落為人類的盤中餐。

大名鼎鼎的入侵界王者雖然在中國夜市丟盡臉面,但它的老家其實遠在相隔整個太平洋的北美洲。

100多年前美國最早開始研發養殖小龍蝦的技術,這一淡水水產資源被利用了起來。

也許是不甘心臣服於人類的養殖,也厭倦了池塘的囚禁。

在美洲蟄伏多年的小龍蝦終於懷揣詩與遠方的理想,決定出走家鄉。

它們搭乘上世界航運的便船遠航歐洲、日本,開始徵服天下。

小龍蝦好不容易逮住機會暢遊世界,便放開性子盡情撒野。

它每到一處都展示出其生性兇猛的一面,成為當地可怕的外來入侵生物。

也全賴它們強大的生物基礎,這個種群才得以實現瘋狂入侵。

其中最能保證小龍蝦進行種群入侵的就是它驚人的繁殖速度了。

生得快且多,不斷使種群壯大是它們的入侵秘籍。

與此同時,它還是優秀的雜食營養師。

它能在不同時期調整自己的食譜,達到最優的攝食策略。

像鮮嫩的海草,小至軟體動物,大至大型浮遊動物,甚至各種魚蝦的屍體都可以成為它們的美食,說起不挑食還只服小龍蝦。

從食物中攝取到豐富的營養,自然加速了個體的生長速度。

相同的生長時間它已經比別的物種長得更加壯大。

不敢說小龍蝦是水中霸主,但至少憑藉龐大的家族陣容和強大的身軀,在淡水中它幾乎是沒有天敵的。

聚集在淺水灘的小龍蝦

人怕出名豬怕壯,小龍蝦當紅之時也招了不少黑,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說它「喜愛生活在汙水中吃垃圾」。

這可冤枉了適應能力極強的小龍蝦,它們可得舉手抗議了。

它們只是耐低氧能力較強,因此無論是湖泊、河流、池塘,還是生活汙水或輕度汙染的工業廢水,它都能存活。

而且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成通過實驗驗證:

實驗中80%的小龍蝦在面臨清水和汙水兩個選擇時,直接爬向清水;

另外20%的小龍蝦則爬往汙水,而又有5%爬向汙水的小龍蝦回頭轉向清水。

所以要是有得選,它們大多也寧願清清白白做蝦,不願意生活在臭水溝裡呀。

雖然敬佩小龍蝦頑強的生存能力和入侵手段,但還是得把它擺上生態環境的審判庭,扣上一頂「外來入侵生物」的帽子。

它們囂張入侵的各個水域因此受到了生態環境和物種破壞的嚴重威脅。

1927年日本從美國夏威夷引入了20隻小龍蝦。

最初的引入目的並不是日本人覬覦它的美味,而是用來給牛蛙當飼料。

畢竟小龍蝦殼多肉少,當時的人們只想填飽肚子,不會考慮把它當作食物。

牛蛙也是兇狠的外來入侵者,幾乎無所不

沒想到,強悍的外來入侵者牛蛙竟敵不過新晉之星小龍蝦。

不僅搶奪了舊君主的食物,小龍蝦還險些把當地的黑螯蝦趕盡殺絕。

也許起源於此,迪迦奧特曼的創作者才把那隻出場了十多次的巴爾坦星人怪獸以小龍蝦為原型刻畫。

外星人小龍蝦怪獸入侵地球,恰好寓意著外來物種小龍蝦入侵了日本的淡水域。

小龍蝦除了威脅本地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狀況之外,還有掘洞的習性。

田埂堤壩是小龍蝦最喜愛的掘洞娛樂場所,但也是人類社會中重要的生活場所。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水利堤壩一旦遭到大量小龍蝦的狂鑿爛作,城市的防汛系統也將不堪重負。

它掘洞的深度一般為50~80cm

為此人類只好想方設法地尋求控制小龍蝦入侵的辦法。

作為小龍蝦最早入侵的歐洲國家荷蘭,政府牽頭髮起了捕捉小龍蝦得獎賞的舉措。

無奈許多精明的人民為了輕易取得獎賞,私自飼養小龍蝦再賣給政府。

不但方法行不通,小龍蝦的數量反而越來越多了。

相對來說,德國政府借鑑其他國家的治理經驗後實施的方法就比較可行了。

它在水體中引入一種能吃掉小龍蝦卵的魚類,希望控制小龍蝦的繁殖速度。

可是狡猾又兇殘的小龍蝦不但死死保護住了自己的卵,還把魚當作食物給吃了。

人類與小龍蝦的第N次大戰再度告失敗。

直到2015年德國柏林街頭還出現小龍蝦大搖大擺走上街道曬太陽的滑稽場景,似乎刻意挑釁拿它們沒辦法的人類。

囂張小龍蝦

1930年前後,在日本引入小龍蝦幾年之後對其泛濫束手無策,於是他們最早帶來中國南京進行養殖。

這種危害轉移手段是二戰期間納粹國家的慣用伎倆。

早期,中國人也對這種鑽孔打洞的破壞王深痛惡絕。

80年代出生的湖北人童年記憶裡大概都有釣蝦的片段。

釣蝦

當時人們不知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洩憤,夏天常常一窩蜂地到河邊抓小龍蝦。

抓到的小龍蝦販賣給小商販,商販再轉手賣做豬和鱔魚的飼料。

人不是沒想過吃它,確實是用傳統的鹽水煮法烹製不出吸引人的味道。

後來,號稱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還是忍不住對小龍蝦下口了。

到了1993年,江蘇盱眙一家調料店老闆突發奇想將調料用於烹飪小龍蝦。

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十三香小龍蝦」就是在這個契機下研發出來的。

這麼一煮可謂打開了美食新世界的大門,人們驚悟小龍蝦還能這麼吃。

獨特的風味彌補了小龍蝦肉質的缺陷,成功使它登上餐桌,並逐漸火爆起來。

當地政府也擁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趁機打造了「盱眙小龍蝦」的響亮品牌。

這直接推動江蘇盱眙成為中國小龍蝦之鄉,也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名的正確讀音(yū tái xū yí)。

而以「油燜大蝦」聞名的湖北潛江則流行用油燜的方式烹調小龍蝦,加入白糖、啤酒燜煮,別有一番風味。

潛江與小龍蝦的緣分要追溯到2000年一位農民發明蝦稻連作養殖小龍蝦的模式。

這種方法顧名思義是在水稻田中養殖小龍蝦,待成熟後收割水稻並放水淹沒秸稈。

隨後放入小龍蝦的苗種,水稻田中的秸稈則成為了小龍蝦的飼料來源。

此後,小龍蝦借著眾多媒體的追捧在全國各大夜市火爆了起來,成為宵夜界的「網紅」。

口味和烹製方法被中國吃貨們鑽研得淋漓盡致,一條完整的小龍蝦產業鏈逐漸成形。

而最讓消費者關心的小龍蝦價格也隨著它的名聲水漲船高。

湖北潛江打造的生態龍蝦城

如今重口味烹調方法已然成為小龍蝦的烹飪主流。

皆因它原本的味道帶有濃重的土腥味,讓人難以接受。

重油、重鹽、重辣的添加實際上是為了掩蓋其原本的味道。

可以說小龍蝦的美味很大程度上依託於調味料的使用,而無關其本身。

那麼同樣的調味料用於其他食材上不也能烹製出同樣美味的食物嗎?

我們為何還要為昂貴的小龍蝦買單。

況且小龍蝦在中國的養殖產業已經相對發達。

截至2017年,中國小龍蝦養殖面積突破1000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

小龍蝦養殖已經成為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而且小龍蝦本身繁殖優勢顯著,即使讓它自身自滅也能具有可觀的後代數量。

但其在市場上的售價虛高,甚至超越了很多傳統養殖成本更高水產品。

確實不禁讓人心存疑惑:

支付購買成品小龍蝦的費用到底是買食物本身,還是買產業鏈的瘋狂營銷?

人們對小龍蝦的食物熱情持續高漲,機智的中國人就這樣「吃」敗了外來入侵生物,也對人工養殖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正當養殖戶們苦思冥想如何更快地提高小龍蝦養殖產量,人家小龍蝦家族自己突變出了「超能力」。

這種「超能力」叫孤雌生殖,就是雌性個體能複製自身的DNA繁殖出含有成套母體基因序列的完整個體。

也就是說,雌性小龍蝦不需要配偶,自己就能生孩子。

雄性小龍蝦失去了其價值與存在意義,因此在這個種群中全都是雌性個體。

這種變異蝦學名大理石紋鰲蝦,外殼紋路

這是一種基因突變形成的變異小龍蝦,也是甲殼綱動物裡唯一一個無性繁殖的品種。

變異小龍蝦因繁殖方式的改變而具有更快的繁殖速度。

食物自己增加產量供人類食用可真是活久見。

不過有品嘗對比過兩種小龍蝦的食客稱,變異種雖然體型比較大,但肉卻沒有傳統小龍蝦多,而且味道也稍顯遜色。

且看它以後是否會成為餐桌上的常客吧。

要說小龍蝦這位入侵界的王者在餐桌上喪失尊嚴,其實並不見得。它未必談得上失敗,反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謂成功。

試想,小龍蝦當初作為入侵者,人類想盡辦法打壓對付。到如今人類給它們提供優質的場所與食物,精心養殖。

難道不是一種從生態層面到精神層面的順利入侵嗎?

*參考資料

夏愛軍, 唐建清. 克氏原螯蝦現狀分析與研究思路[J]. 水產養殖, 2006, 27(6):9-11.

趙朝陽, 周鑫, 徐增洪,等.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克氏原螯蝦產業發展概述[J]. 江西農業學報, 2009,21(2):94-97.

劉其根, 李應森, 陳藍蓀. 克氏原螯蝦的生物學[J]. 水產科技情報, 2008, 35(1):21-23.

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 中國水產養殖網. 2018.

相關焦點

  • 小龍蝦:我後悔了,漂洋過海來中國,從入侵物種到盤中餐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地球上一個個區域壁壘被打開,分離了億萬年的大陸被輪船連成一塊,原本生死不相往來的物種也有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也許是厭倦了池塘的囚禁,在美洲蟄伏多年的小龍蝦終於懷揣詩與遠方的理想,決定走出家鄉。它們搭上世界航運的便船遠航歐洲、亞洲,開始徵服天下。每到一處,小龍蝦都展示出其生性兇猛的一面,全賴它們強大的生物基礎,這個種群才得以實現瘋狂入侵。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網友:這是對中國吃貨的「侮辱」
    是中國吃貨還不夠狠?還是小龍蝦比中國吃貨還狠?明明這個季節的朋友圈已成為小龍蝦的朋友圈了啊5月21日,雲南發布《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以下簡稱《名錄》),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 病毒,真菌,寄生蟲:入侵物種的「生物武器」
    它飛快地刨出深埋在地下的塊莖,準備在這個悠長的夏日裡飽餐一頓。但可憐的田鼠並沒意識到,正在此時一條粗大的蝮蛇正悄悄向它靠近。幾秒之後,它就成為了後者的腹中之物。而當剛剛吃飽的蝮蛇正準備小憩片刻時,一雙鷹眼已經悄悄盯上了它。在北方的農村,這可能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情景。本土物種間的互動在這樣的環環相扣中趨於平衡——直到「入侵物種」的崛起將它打破。
  • 簡直「反人類」,入侵物種在美國肆虐成災,到中國卻難以成年?
    中國被很多老外稱為一個不可思議的民族,因為思維方式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中國人在一些問題的看法上,往往和西方國家的人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這種想法,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而且看上去還更加簡單。
  • 入侵物種巴西龜三亞浮沉,帶你看看中國大地上的「外來客」
    7月30日,海南三亞有關部門在轄區海域進行巡邏時,在一錨泊船附近發現有多隻「海龜」在停掙扎,工作人員覺得在這片海域發現「海龜」非正常現象,便駕駛摩託艇靠近該船舶查看。經確認,這些「海龜」正是最危險的百種外來入侵物種:巴西龜。工作人員立即將這些巴西龜打撈上船。
  • 日本引入中國的入侵物種,農民恨之入骨,44.9%鄉土植物因它消失
    中國是入侵物種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如今在中國並且給中國造成嚴重危害的入侵物種,已經達到了660種。這些入侵物種中,有些是自己通過各種我們未知的途徑進入我國,有些是我國主動引入,作為一種經濟作物,最終卻進入自然環境中泛濫成災,還有一種就是它國人將其帶入中國,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實在上個世紀,就有許多入侵物種被日本侵略者帶入我國。
  • 「最丟人」的三大外來入侵物種,生蠔不算什麼,它成「夜宵之王」
    很多人聽到生物入侵,就覺得非常恐怖。生物老師就給我們說過,生物入侵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破壞原本的生物鏈。然後外來入侵者還會在當地稱霸。不過,話不能說盡,要是入侵到咱們美食之邦,可能是另外一個命運。外國人要請來一堆專家來解決的問題,咱們只要舔舔嘴就沒事了。
  • 入侵物種小龍蝦,在它的原產地美國,人們又是怎麼吃小龍蝦的呢
    麻辣小龍蝦我們現在吃的品種是克氏原螯蝦,它的原產地在北美。大龍蝦在世界各國,都是受人追捧的高級食材,而小龍蝦不同。小龍蝦在中國被笑作是最失敗的入侵,可是它們也是在這裡找到了自身價值。畢竟小龍蝦在中國市場的售價也不便宜,但吃貨們還是停止不住對它的喜愛。其實除了中國,很多地方的人也會吃小龍蝦。入侵物種小龍蝦,在它的原產地美國,人們又是怎麼吃小龍蝦的呢?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
    由於這些外來物種脫離了原來的環境,到達新的地方,沒有了天敵的危害,於是大量繁衍,消耗能量,對生態平衡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於是乎,如何處理這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了許多政府官員的一大難題。不過這對於中國的吃貨們來說,這似乎就是小菜一碟。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它們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
  • 龍蝦和小龍蝦有什麼區別?
    小龍蝦蝦殼提取的蝦青素、幾丁質等物質能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造紙等領域,再加上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小龍蝦迅速「紅」遍了大江南北。小龍蝦適應能力超強,無論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溝、水田均能生存 ,甚至在一些魚類難以生存的水體也能存活;耐低氧,在一些低汙染的環境中也能生存。幾乎什麼都吃,從各種鮮嫩水草、高等植物碎片到水中的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甚至各種魚、蝦的屍體等。
  • 入侵物種禍害全球,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最重要原因長期被忽視
    你能怎麼著~其實國內同樣被入侵物種困擾著,我國生態環境部會定期發表《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截至去年的數據,全國已經發現660餘個入侵物種!植物比如水葫蘆,動物比如福壽螺、牛蛙、羅非魚等,有的本地從來沒有這類生物,而有的入侵物種卻能從當地找到一些表親。
  • 那些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統統遭遇滑鐵盧,看中國吃貨拯救危機
    說起中國除了源遠流長的文化,便是讓人流口水的美食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曾經多少個國家,妄想通過物種入侵,給中國造成難題。那想被吃貨變成一道道美味,看得老外是佩服不已。今天小編和大家來盤點一下,外來物種在中國遭遇的滑鐵盧。
  • 從「吃屎怪物」到網紅美食,小龍蝦到底經歷了什麼?
    說到宵夜檔,大家估計第一時間會想到燒烤,但常吃燒烤也會膩,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那麼在近些年,宵夜檔出現了一種紅彤彤的食物,那就是小龍蝦。小龍蝦如今是成為網紅美食,但在此之前,它是被人們稱之為「吃屎怪物」,說到這樣,估計有不少小夥伴會好奇,這小龍蝦是經歷了什麼?
  • 巨型「蝦王」入侵中國?一隻可重達600克,或將取代小龍蝦
    ,代替本土物種從而產生經濟效益的情況。如今全球很多國家都會出現大量的外來物種,例如德國的小龍蝦、英國的大閘蟹、美國的亞洲鯉魚等。早在上個世紀,小龍蝦就被引進中國,一些歐洲國家也曾引進,只不過當地人不喜歡吃它。
  • 巨型「蝦王」入侵中國?一隻可重達600克,或將取代小龍蝦!
    ,代替本土物種從而產生經濟效益的情況。如今全球很多國家都會出現大量的外來物種,例如德國的小龍蝦、英國的大閘蟹、美國的亞洲鯉魚等。早在上個世紀,小龍蝦就被引進中國,一些歐洲國家也曾引進,只不過當地人不喜歡吃它。
  • 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問題來了,蒜蓉、麻辣,還是清蒸?
    一人一頓幹掉幾斤,根本不成問題。小龍蝦上榜是對中國吃貨的侮辱?還沒有滅絕的原因是太貴?或許他們正是被吃成二級的!也或許是更多吃法還沒被開發出來,以及宣傳不到位?這是雲南人民的「鍋」?小龍蝦是「史上最慘入侵物種」了吧...
  • 5種「入侵」的物種,除了它「成功」了,其他4種全被吃到靠養殖
    5種"入侵"的物種,除了它「成功」了,其他4種全被吃到靠養殖 當提及物種生態鏈,大家都知道外來的生物入侵,都會給本地的生物鏈一定的破壞,甚至有可能會因為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的繁殖,從而給當地居民帶來不少困擾。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它」是世界最悲慘的外來物種,剛到中國,就被吃得渣都不剩
    「它」是世界最悲慘的外來物種,剛到中國,就被吃得渣都不剩!中國有很多物種都是入侵進來的,但是很多物種在沒被傳入中國時,一文不值,但是到中國碰見吃貨,吃得一點渣都不剩。小龍蝦在中國做出的口味也是有很多風味,不僅有十三香的,麻辣的,香辣的,還有避風塘口味的,只要是各種口味的龍蝦,在中國都能吃到。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去哪了!
    我們知道目前為止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共35個物種。保守統計,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範圍內,中國的入侵物種有754種,其中植物265種,動物171種,菌類微生物26種。那麼這些外來物種結局都是這樣的呢,其實這些物種結局只有2種,一種是能吃的,一種是不能吃的,下面我們看看那些曾經囂張一時的外來物種結局都是怎樣的。說到入侵中國最悲催的估計就是小龍蝦了,幾十年前美國的小龍蝦大規模入侵中國的稻田,結果,每天都有大量小龍蝦從村口路邊收上來運往城市的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