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4時30分,伴隨著鈴聲響起,鄭州市區的中招考點外,等候的家長「動了」,考生陸續從考場出來,結束了兩天的中招考試。據了解,今年中招預計7月8日左右公布成績。今年河南省中招試題難易程度如何?記者請鄭州外國語中學的老師們來作分析。
語文老師 周娟
語文:難度適中,用優秀文化感染學生
今年的河南省中考語文試卷難易適中,題型穩中有變,個別題目問法靈活,體現了良好的區分度。鄭州外國語中學九年級語文備課組長周娟說,整張試卷在考查學生識記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實際運用能力、鑑賞能力等相關能力的考查。
用優秀文化薰陶感染學生
周娟老師說,從中考語文試題可以看出,出題者要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題型穩定、平和,稍有變化。第6題材料題圍繞傳統文化,繼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較之去年,書寫量增大,對於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又有了更高要求。
說明文的考查總分不變,依然是12分,但是題量由去年的4個小題變成了3個小題,每題都是4分。學生答題時不僅要能準確提取信息,還要能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具體、清晰地表述。
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文言文考查《小石潭記》,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學生說雖然在考前沒有把這篇文章當做重點來複習,但是平常的複習已經比較紮實,對於課文基本內容和重點問題的把握比較準確,所以考場上並不慌張。
也有部分學生說考前對各種押題班、押題卷不能盲目相信,還是按部就班、跟著老師紮實複習最關鍵。
半命題作文,補題是關鍵
周娟老師說,作文部分依然延續「二選一」的模式並且與去年一樣,由半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組成。半命題作文「越來越________的我」,補題是關鍵。橫線上填寫的詞語恰恰是令人期待的,也是讓文章精彩紛呈、與眾不同的關鍵。同時,也不可忽視已經給定的詞語——「越來越」,它強調的是一種變化和過程,學生要在習作中有所體現。
材料作文展現的是一個常見的生活場景或者說是一個特別的細節——「燕子每次高飛前,總要先在低處飛行一段距離,積蓄力量,然後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材料簡短集中,寓意明顯,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但同時這
道題思辨性較強,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區分度,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寫作水平都能夠清晰呈現。
數學老師 程世喜
數學:無偏題、難題
預計滿分人數比去年多
今年的中招數學試題仍然堅持了「以能力立意、重視基礎、關注探究、聯繫實際」的命題思路,保持了題型和題量的穩定。試題緊扣課本與課標,無偏題、難題;體現了較好的選拔性及良好的區分度。「是一套高質量的數學試題。」鄭州外國語中學高級教師程世喜說。程世喜是數學學科教研組長、特級教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名師、省級骨幹教師。
預計:滿分人數比去年多
程世喜老師說,今年的數學試題整體難度與2016年基本持平,估計滿分人數可能要比去年略多。
題目有創新,選擇題由8個題改為10個,填空題由7個調整為5個。概率計算在選擇題中考查,第18題對圓的考查由動態型題目改為常規的幾何證明與計算,同時第21題不再是考查函數學習過程的探究題,替換為第20題考查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綜合應用。「整套試題梯度更為合理,有助於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
開放性、探索性試題更多
整套試卷在繼續對初中數學的重點知識進行重點考查的同時,著重突出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進一步加強對開放性、探索性試題的考查,如22題的類比探究,23題的「和諧點」等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與創新的空間;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要求。
英語老師 嶽麗鴿
英語:有難度 緊扣綱 重人文
今年的中考英語試題題型與往年保持一致,但難度穩中有升,在對語法點和語篇的考查上與以往稍有不同。鄭州外國語中學九年級英語組備課組長、一級教師嶽麗鴿說,在文體的選擇上,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更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鼓勵學生具備在生活中勇敢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生整體反映比較難,做起來不太順手。
從各個題型來看:
第一,聽力題除了第15題稍微有點繞之外,整體比較平和;
第二,單項選擇延續去年在語境中考查語法的風格,但第35題不再考查賓語從句,而是換成了對英語常識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考查,有一定難度,比如英語中沒有書名號;
第三,完形填空和以往文體相同,是一篇幽默小故事,但對於程度中下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挑戰性,在語篇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精準掌握依然是其主旨;
第四,閱讀理解在文體選材上與往年稍有不同,去掉了故事類的語篇,增加了一篇勵志的人物傳記,但20道閱讀題的考查形式與往年保持一致,D篇閱讀(還原句子)對中等以下學生挑戰較大;
第五,詞語運用把人名列入12個備選詞當中,比較新鮮,其他和往年保持一致;
第六,補全對話降低了對固定的功能性語言的考查,更多考查了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句和準確表達語句的能力,想拿全分較難;
第七,作文較為平穩,屬於常練敘事類文體。
總體上來講,英語試題的特點是有難度、緊扣綱,很靈活、重人文。嶽麗鴿老師說,今後英語教學思路要改變中考題在考查題型和語法點上相對固定的想法,凡是大綱上要求的,在複習備考時都不能輕視。
歷史老師 羅葳
歷史:傳承中見創新
歷史試題以《課程標準》為基礎,緊扣課本,體現了歷史命題的基礎性、發展性、時代性與創新性。鄭州外國語中學高級教師、歷史教研組長羅葳認為,今年中考歷史試題的整體難度與2016年相比略有下降。
體現學科特點
題型和題量都比較平穩
從整體來看,中考歷史試題圖文並茂,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也考查了學生讀圖說史、示意概括等能力,緊扣熱點,關注時事,體現了歷史學科開卷考試的特點,彰顯了這個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功能。另外,試題突出對近現代史的考查尤其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考查,凸顯了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
求新求變
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羅老師說,非選擇題23題從新中國外交成就著手,考查外交成就之間的聯繫,並要求學生把歷史事件之間聯繫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對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是一個較高的要求。
第21題,考查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的特徵及對人類不同文明的正確認識。第22題,考查中國的社會生活的近代化,要求學生從全球史觀角度分析推動中國近代化的因素是什麼。
不避熱點
寫關於香港回歸的小短文
今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依然注重對時事熱點、周年大事的考查。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印度獨立、印巴分治70年。試題第25題就要求把印巴分治與香港回歸兩個事件進行聯繫與比較寫80字至120字的小短文,體現試題不避熱點,關注時事的特點。
但傳承中也有創新。圖片型小短文的要求略有變化: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兩幅圖片反映內容的比較。這裡「比較」一詞含義就比較豐富。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二戰之後贏得獨立,代價是「印巴分治」。中國在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曾在歷史上割給英國。如何從中印兩國的歷史中讀取兩個事件的「同」與「異」,並寫好這篇小短文對今年的學生來講並不是很容易。這也體現出作為歷史試卷中的經典題型——小短文,在試圖求變求新。
思想品德老師 朱朝亮
思想品德:
保持向上力量 關注學生生活
「縱觀2017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試題全卷,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和行為導向。」鄭州外國語中學政治學科高級教師、鄭州市師德標兵朱朝亮說,試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社會、關注發展,熱愛生活、珍愛生命,胸懷寬廣、志向遠大。與2016年河南中考相比,依然突出重大主題和社會熱點,突出學生生活,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G20杭州峰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北京高峰論壇相結合,考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我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綜合國力等,凸顯時代特點。
選擇題涉及的時政熱點比較多。我國科技成就的「井噴」成果、手機的使用與親子關係、《民法總則》、蘭考脫貧、黃河上的義務救援隊等,都是今年的考查內容。
辨析題目考查「公共設施」的使用與保護,凸顯生活化。
「漁家樂」造成的黃河水汙染問題,既考查水汙染的防治問題,也考查考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凸顯地域特徵。
青少年的成長與迎接十九大相結合,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踐行,引導學生不僅是向上、向善,更要熱愛黨、相信黨、跟黨走。
試卷在設計上也迴避了一些比較泛濫的內容,比如「共享單車」就改編成了對公共設施的使用與保護的相應辨析題。
試卷與去年相比,難易適中,設問平和,對於學生來說,沒有陌生的時政背景材料和故意為難的設問,只要學生能夠細心、細緻作答,應該能夠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數。
化學老師 段凱偉
化學:「河南味道」充滿地域特色
今年中招化學試題與往年比,結構略有調整,選擇題由12分增至14分,簡答題由12分減至10分,結構基本保持穩定。鄭州外國語中學化學學科高級教師、鄭州市學科中心組成員段凱偉說,全卷所考查的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突出了對化學核心知識和能力的考查。如用分子模型表示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利用溶解度曲線信息來稀釋溶液,實驗室氣體的製取淨化及裝置的連接,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去除,碳酸鈉存在下氫氧化鈉的檢驗方法等。
多數題目設計精巧,穩中求變,變中出新,如在粗鹽提純情景考查對濾液中氫氧化鈉的檢驗,差量法計算的多次考查等。題目的綜合性,應用性大大加強,要求學生對涉及的化學反應深刻理解,並能靈活應用。試卷還首次出現畫圖題。這些變動都可能對學生構成挑戰。初步感覺今年的試題難度要略大於前兩年。
試題中「河南味道」「共享單車」「可燃冰」等情景設置充滿地域和時代特色,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價值,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社會與生活。
除此,試卷注重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氣體的製取與性質、微型實驗、溶液的配製、過濾與蒸發等操作等。個別題目還涉及初高中的知識與能力的銜接。
物理老師 李海昌
物理:穩中求新 導向功能強
鄭州外國語中學九年級物理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李海昌總結了今年中考物理試題的4個特點,就是:穩、新、熱、導。
穩:從題型到題量,從知識點覆蓋到物理情景創設,與往年相差不大。試題全面考查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辨析度、對知識本質的認知度,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考查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實踐的素質能力。與往年相比,今年試題對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圖表識別能力的要求沒有變化,而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
新:穩中求新。素材新,無人機、機器人、太空飛行器、超導體登堂入室;情景新,單車出行、地貌測繪、無線上網、河南燴麵貼身暖心;立意新,第6題、第19題明顯接軌高中思維,巧妙考查了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熱:既不迴避凸透鏡成像、壓強浮力、功和能、歐姆定律、電功率電熱計算等知識熱點,也不迴避科技創新的社會熱點,使試題與日常教學、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導:試題的導引、導向功能得以強化。第8題、第16題取材於教材,教材是知識載體,是教與學的著力點;第19題,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數學工具的掌握、運用能力。深挖細摳教材,強化數學工具應用,應該在今後教學中引起重視。
文: 責編:孫宏偉 | 列印